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新能源
  • 綜合
  • 未來十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將成為主力能源之一

未來十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將成為主力能源之一

2011-01-07 17:02:35 中國新能源網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等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意義重大。為應對氣候變化,各個國家采取的共同戰略之一,就是發展清潔能源,特別是發展對生態環境沒有危害,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中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已具備大規模開發所需的資源條件、技術潛力和產業基礎,并不斷提高其在能源生產與消費中的比重,已成為可再生能源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水電裝機容量、太陽能熱水器年產量與累積使用面積、光伏電池產量以及農村沼氣產量等均居世界第一位。中國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大有可為,正面臨著很大的發展機遇。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最后一年,回顧“十一五”,在國家制定的清潔能源戰略及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行動計劃推動下,在國家可再生能源法和政策支持下,在從事可再生能源工作的各級政府部門、廣大科技人員、企業家和投融資等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中國可再生能源取得重大進展,已開始成為國家能源生產與消費系統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盡管目前所占比重還很小,但已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美好的前景。回顧已走過的歷程,我們充滿自豪和喜悅,面向未來我們更加充滿希望、信心與使命感。2009年9月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做出鄭重承諾,中國將進一步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并繼續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加強節能、提高能效工作;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大力增加森林碳匯;大力發展綠色經濟。 溫家寶總理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上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到202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將要占15%。2009年中國能源的總消費已超過30億噸標準煤。隨著人口增長及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到2020 年我國能源需求預計將達到45億噸以上。在我國能源消費仍持續增長情況下調整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大幅度提高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內的非化石能源比重,將是一項艱巨的歷史性任務。

1.水能

中國已是水電裝機第一大國,三峽工程的全面建成,使中國有了世界最大的綜合性水電樞紐工程。中國的小水電也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在2009年水電裝機容量1.97億千瓦中,小水電占了近1/3,已達到6000多萬千瓦。小水電對環境影響很小,是一個清潔的、對環境更加友好、分布更廣的水能開發方式。近幾年來,抽水蓄能電站也得到了較快發展。水電開發在中國還有一定的潛力,特別在西南地區,到2020年我們將提高到3.5億千瓦,到那時候全國主要江河大的水電站開發應該差不多了。

2.風能

風能方面,根據國家氣象局對全國風能資源再次進行的調研評估,確定我國陸上70米高度3級以上風能資源為21億千瓦,同時海上風力資源也比較豐富,中國風電發展的潛力巨大。最近幾年我國風電裝備的開發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現在全國整機廠有80多家,其中已形成華銳、金風、國電聯合動力等一批大型骨干企業,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目前風電市場競爭激烈,還須依靠創新能力、技術水平、產品質量、服務和品牌等因素取勝。我國的風機裝機容量從 2006年開始連續四年每年翻番,到2009年底裝機容量已達2580萬千瓦,2010年底預計將超過4000萬千瓦,提前實現了2020年原定的目標。

風能設備國產化程度與前幾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國家科技計劃支持下,通過引進消化吸收與創新,1.5-2兆瓦已成為主力機型,用于海上與陸上風電的3兆瓦風機已研制成功,第一個海上風電場已投入示范運行。用于城市與農村的小型風機也在不斷發展。但我國制造的風機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在產品的可靠性、效率以及運行管理等方面還有很大差距,一些核心技術,如控制系統等尚未很好掌握,需要進一步研發。海上風電與地面相比,具有更加復雜的環境和更高技術要求,目前尚不宜于大規模開發,需要扎扎實實做好研發與應用示范,為未來大規模開發利用打好基礎。隨著風電裝機容量規模的快速增長,并入電網及遠距離輸電等問題越來越突出,需要加大研發力度加以解決。最近幾年在國家973計劃支持下,大規模非并網風電技術取得重要進展,特別是在高耗能工業應用、海水淡化以及制氫等方面展現出良好的前景。

3.太陽能

在太陽能熱利用方面,中國目前已經是生產太陽能熱水器最多的國家,年產量已超過3000萬平方米,累計使用量達到1.45億平方米,為節能減排做出了重要貢獻。隨著太陽能中溫熱利用技術的發展,將為太陽能空調技術應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撐。太陽能熱利用與光伏、地源熱泵等技術通過系統集成,將會有力的促進新一代節能建筑、綠色建筑與低碳建筑的結合。近年來高溫熱發電技術得到發展,隨著一些關鍵技術的突破,1兆瓦塔式熱發電示范電站正在建設當中,槽式、蝶式與菲涅爾式熱發電技術也有新的進展?!?/p>

在太陽能光伏發電方面,從2007年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2009年我國生產的太陽能光伏電池超過4000兆瓦,占到全球產量40%,預計2010年達到7000兆瓦以上。隨著國家金太陽工程和BIPV示范工程的出臺,加快了太陽能光伏應用的發展,2009年底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已超過 300兆瓦。目前,由于太陽能發電上網電價政策尚未落實,以及太陽光伏電池成本仍然幾倍于常規發電成本,使得國內太陽能光電應用市場尚未形成。中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95%以上出口到國外,在產品的成本和質量上已達到國際水準,具有較強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但是,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線的核心設備以及部分關鍵配套材料依然依靠進口,已成為制約光伏電池成本進一步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盡管這幾年多晶硅材料有了較大的發展,但產品綜合能耗、成本及生產能力等方面,還有很多不足,2010年進口量仍然超過4萬噸,上述問題需要通過落實上網電價政策、加大科技投入、組織產學研合作不斷提升創新能力、進一步改進企業管理、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等措施加以解決,同時廣泛開展多種類型的應用示范工程,建立與完善技術標準和工程規范,加強太陽能資源測試與評估等工作,為大規模進入應用市場打好基礎。

太陽能薄膜電池仍是未來新的發展方向,目前在生產工藝特別是核心技術方面面臨不少問題,由于主要設備依靠進口,產品成本難以降低。國產化裝備的開發程度將決定光伏產業的發展前景,能不能大幅度減低成本,能不能大規模進入市場,能不能滿足政策上的要求,這是很重要的問題。如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原來是很小的公司,在生產工藝和裝備等方面堅持創新,于2004年開始進入市場,短短幾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太陽能電池企業,現在產品成本很低。一瓦成本從去年美元8毛幾降到今年7毛幾,效率已從過去的9%提升到11%。這說明,技術裝備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太陽能將是資源最豐富,應用范圍最廣,發展空間最大的一個新能源產業。遍布全國的城市農村以及沿海島嶼,將是推廣分布式發電和智能電網的大市場,西部太陽能資源豐富的草原荒漠地區將是建設大型太陽能并網電站的重要區域。[page]

4.生物質能

作為農業大國,以農林廢棄物為主的生物質能源在中國有特殊的地位和意義,我國也一直把生物質能源作為重點發展方向之一。近年,全國完成立項程序的生物質發電項目已有100多項,建成投產的有61家,其中秸稈直接燃燒發電廠占80%以上,其他為垃圾發電、垃圾填埋氣發電和沼氣發電等。目前,生物質發電站主要建在農業生產的集中區,發展的類型以秸稈直接燃燒為主,發電規?;驹?2MW以上。在這方面原料的供給和價格等因素直接影響到生物質直燃發電效益。其他發電技術,如氣化發電、混合燃燒發電、熱電聯供發電等仍沒有顯著的增長。

在生物質液體燃料方面,近期的重點是發展非糧燃料乙醇(包括木薯等)技術,各地積極性也比較高,意向建設生產能力超過千萬噸,但目前真正投產的只有中糧北海木薯燃料乙醇20萬噸等少數幾個項目;在以秸稈為原料的纖維素燃料乙醇方面,全國研究和示范的單位有幾十家,但大部分技術不成熟,生產成本很高,仍然沒有進入產業化和商業化階段,這一難題在國際上也還沒有重大突破。在生物柴油方面,我國柴油機燃料調和用生物柴油(BD100)標準于2007年 5月1日起實施,但沒有國家收購或銷售的配套規定,生物柴油市場尚未建立,可喜的是近年海南省成為國內第一個全面推廣使用B5生物柴油的省份。目前全國有 100多家企業進入生物柴油的生產領域,分布在22個省區(以福建、江蘇、山東為主),其中有2家國外上市公司,其他基本都是中小公司。

在生物燃氣方面,中央和各地政府不斷加大農村沼氣的資金投入力度,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生物燃氣產業的發展。截至2008年底,我國生物質氣化集中供氣系統的秸稈氣化工程856處,農村戶用沼氣3048萬戶,年產沼氣114億立方米,加上大中型沼氣工程的7.3億立方米,生物燃氣總量121億立方米,相當于當年天然氣消費量的9%。據初步統計資料介紹,2009年生物燃氣總量約140億立方米。

5.地熱能

2010年世界地熱大會公布了世界地熱發展的最新統計數據,中國地熱資源直接利用的能量仍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10月,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在北京主辦召開了“李四光倡導中國地熱能開發利用40周年紀念大會暨中國地熱發展研討會”,出版大會論文集《中國地熱能:成就與展望》及《中國地熱大事記》。大會回顧了1970年前地質部部長李四光倡導中國地熱能開發的教導,充分展示了40年來我國地熱事業的最新成就,我國地熱工作者將循此繼續努力奮斗。

利用地源熱泵技術開采淺層地熱能為建筑物提供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具有節能和減排的巨大功效,世界上20年來的發展至今仍保持近20%的年增長率。該技術應用自20世紀末傳入我國后迅速崛起,以沈陽、北京為首、在華北、東北等地區得到快速發展,至2009年全國地源熱泵應用面積已超過1億平方米,成為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

國家鼓勵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及優惠政策,使開發商有興趣投入地熱開發,包括常規地熱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地源熱泵應用,甚至對科學前沿的“增強地熱系統”,也已經從發展角度看到了將來的特別巨大前景,因此也愿意投入研究,決心開發。一年多來,國內已成立多家資金雄厚、有技術實力的地熱能源開發公司, 同時國內一些單位正在從事干熱巖科學研究活動,希望在“十二五”規劃時期得到國家進一步的支持.

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我國替代能源戰略的一個重要方向,可以形成巨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通過長期努力逐步成為主體能源之一,改變過分依靠化石能源的局面,為實現低碳發展提供重要保障。當然這個目標不是短期可實現的,要經過幾代人的長期努力奮斗。為此首先是政府政策的導向,對于可再生能源新興產業,發展初期應給予政策扶持如確定上網電價政策。以歐洲為例,通過制定上網電價政策,帶動了快速發展。到目前為止我國光伏發電與海上風電,通過招標提出的價格過低,不符合產業現狀,不利于產業可持續發展。在這樣的政策下除少數大型國有企業外,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是很難參與的,因此難以形成巨大的社會力量來支持和發展可再生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立現代能源產業體系、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加強節能減排等戰略舉措中,都把加快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我們要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我們在過去幾次科技革命中都落后了,但在可再生能源為標志之一的新一輪科技革命中有可能站在世界前列,在未來十年,努力使可再生能源成為主力能源之一,做到這一點必須要鼓勵科技創新,努力建設一個創新型國家。希望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廣大企業家共同努力,加強產學研合作,朝著這個偉大目標努力奮進。

在《2010中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年鑒》即將出版之際,謹以此文作序。

(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未來十年 中國 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