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華中電網有限公司在國家電網公司“一特四大”發展戰略的指引下,認真履行電網規劃建設職責,增強對大電網的駕馭能力,積極優化配置電力資源,步入了以特高壓電網為支柱的新階段。
駕馭大電網的能力越來越強
在電網系統日趨復雜、主通道長時間重載運行、自然災害頻發的背景下,華中電網有限公司始終把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作為頭等大事緊抓不放。五年來,華中公司不斷強化安全管理和應急保障能力建設,駕馭大電網的能力越來越強,電網經受住了多次罕見雨雪冰凍災害、“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的考驗,成功應對了各類突發事件對電網安全造成的沖擊,完成了北京奧運會、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上海世博會等重大活動的保電任務。
截至2010年年底,華中電網統調裝機容量達到1.7億千瓦,區域內全社會用電量達到7730億千瓦時,全網統調最大負荷約1.12億千瓦,分別是“十五”末期的2倍、1.72倍和1.87倍;華中電網500千伏主網架基本建成,區內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示范工程相繼建成投運。
2006年,華中電網最大用電負荷為6371萬千瓦,日最大用電量13.9億千瓦時;到2010年,華中電網用電負荷增長了75%,日最大用電量達到24.1億千瓦時。
在電網結構上,特高壓交直流互聯的大電網格局初步形成,三峽輸電工程全面竣工,省間聯絡線加強到3~4回,部分省內形成500千伏雙環網,部分500千伏/220千伏電磁環網逐步實現解環。
多項跨區工程及省間輸電通道的建成投運,使華中電網跨區、跨省優化配置資源的能力大幅提高。
資源互濟“舞臺”大
“十一五”期間,華中電網供需形勢偏緊,為保障華中六省(市)電力供應,華中電網有限公司以提升資源優化配置能力為抓手,發揮大電網優勢,多次有效緩解缺電局面,在多項重大活動的保電攻堅戰中取得圓滿勝利,為華中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的電力保障。
2006年夏季,川渝大旱,用電負荷居高不下。四川省政府要求華中公司對四川抗旱保電予以支援,華中公司積極行動,科學調度區域內電力資源,累計支援四川電量5.44億千瓦時,支援重慶電量3.35億千瓦時。
2008年,冰災、地震襲擊華中。冰災期間,華中電網有限公司分別組織10.45億千瓦時、3.52億千瓦時電量支援湖南和江西。汶川地震發生后,華中電網有限公司在全網電力供應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千方百計組織電力支援四川,同時努力消納低谷時段的四川水電,最大限度減少棄水。2008年7至10月,四川電網外送約10億千瓦時低谷電量,有力保證了災區的用電需求,支持了災區恢復重建和經濟社會發展。
五年間,華中公司精心組織、科學調度,開展跨區電能交易和省間資源調劑,較好地保證了區內區外用電需要,累計共實現跨區跨省交易電量1452億千瓦時。
水電應急交易形成長效機制
華中電網有限公司主動服務節能減排大局,積極研究水火電資源優化配置方式,按照華中電監局出臺的水電應急交易辦法,共計實現水電應急交易34.1億千瓦時。
通過科學發揮水庫功能,華中電網有限公司對水能資源最大限度做到物盡其用。
2006年至2010年,全網統調水電廠節水增發電量346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119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450萬噸;網調直調水電廠節水增發電量174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6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30萬噸;網調直調水電廠無調峰棄水損失電量,有效利用了水能資源。
建立水電應急交易長效機制,是華中公司“十一五”期間優化區域資源配置工作的創新之舉。
2009年5月,華中電監局在華中區域內頒布實施了水電減棄增發應急交易暫行辦法,一個由華中電網有限公司負責組織實施的水電應急交易長效機制初步形成。
2009年6至8月,華中電網有限公司將四川低谷時段(0時至6時)省內無法消納的水電送往華中東部四省,共消納四川低谷棄水電量近9000萬千瓦時。
2010年5月,華中電網有限公司操作當年首筆水電應急交易,按照川電東送的最大功率,組織區域內省份幫助四川消納水電,最大限度實現了四川水電減棄增發,區域水電應急交易長效機制開始逐步建立。
2010年夏天,在經過多年發展之后,華中電網的最大用電負荷突破了1億千瓦大關。在華中區域獨特的能源分布情況下,華中電網有限公司將在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