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30多年的快速發(fā)展,付出了過多的能源、資源和環(huán)境代價,必須加大轉變發(fā)展方式的力度,至少能源工作會議的規(guī)格應該提高。
國際能源機構(IEA)在近日發(fā)表的一項分析中指出,過去一年,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的石油進口成本已從2000億美元飆升至2010年底的7900億美元。油價仍在攀升,按照最近的行情,達到每桶100美元只是早晚之事。很明顯,“十二五”開局之年,中國又碰上了高油價。
沒有人統計去年的油價高漲使中國人多付了多少錢,好像我們真的“不差錢”。中國的經濟規(guī)模已在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人矚目的世界第二;中國的油氣消費規(guī)模也悄悄地超過了一個又一個“對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和能源消費國。中國2009年原油進口首次突破兩億噸大關,2010年前11個月,累計進口量高達2.18億噸,差不多每月進口兩千萬噸。看來,2010年實現2.4億噸的進口規(guī)模幾乎易如反掌。
2011年的原油進口仍將持續(xù)“大躍進”。第一,中國去年賣了1800萬部機動車,是上年的兩倍,這些車(加上原有的車)統統要燒油;第二,2010年的GDP總量已跨上40萬億元臺階,經濟增速重回兩位數,2011年的經濟將在這個基礎上繼續(xù)擴大。根據各地已經發(fā)布的“十二五”GDP增長目標,相當一部分省區(qū)市的雄心為總量翻番,這些增長都離不開燒油、燒煤、燒氣、燒電。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舉行的。國家發(fā)改委主任張平在會議開幕致辭時不無擔憂地表示,“目標不能定得太高,不能敞著口子用能源”。
發(fā)展方式粗放,能源效率低下,無端浪費嚴重,現有GDP水平消耗了過多的煤電油氣,早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由國家能源局主持召開的能源工作會議,其主旨當然聚焦保證能源供應,保證當年的能源供應,保證五年規(guī)劃期的能源供應,保證中國經濟發(fā)展長期的能源供應。但現實問題是,中國的經濟規(guī)模越做越大,經濟增長速度越跑越快,導致能源供應這根弦越繃越緊,國內的能源資源迅速消耗,進口能源價格飛漲,供不應求成為能源行業(yè)不得不面對的長期剛性環(huán)境。所以,“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大力調整能源結構”,第一次被寫入“十二五”時期能源發(fā)展指導思想。
也就是說,能源行業(yè)在合理開發(fā)利用的基礎上,每年所能提供的能源產品數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非需要多少就有多少。正如城市機動車不能無限增長一樣,車輛規(guī)模達到一定程度,城市道路接近飽和,空氣污染的可容忍度接近飽和,再不加以控制,城市就無法居住。直白點說,能源行業(yè)無法保證“敞開口子消費能源”,全社會必須正視這個問題。一個“合理的能源消費總量”,對于我們的社會來說還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又是如何分配的?發(fā)展所需突破了能源消費總量又該如何獎懲?更為關鍵的是,當能源消費突破極限,導致社會出現“油荒”、“氣荒”、“煤荒”、“電荒”時,板子該打在誰的屁股上?
能源局召開的能源工作會議,最多只能解決能源行業(yè)內部的難題,甚至連行業(yè)內部的麻煩解決起來尚感“捉襟見肘”,更遑論巨大的宏觀議題。根據過去的經驗,大部分省市兩位數的增長目標,實際執(zhí)行起來肯定還要超。問題又回到原點,這些在各省區(qū)市“兩會”上鄭重宣布的增長目標,與“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是什么關系?誰服從誰?
中國經濟30多年的快速發(fā)展,付出了過多的能源、資源和環(huán)境代價,兩大瓶頸挾持了決策層宏觀調控的回旋空間。經濟發(fā)展未能完全轉化為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高度警惕。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等于就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摸著石頭過河”過程中形成的路徑依賴,還需要時間蛻變。轉變發(fā)展方式的道理15年前就出現在中央文件中,可至今未見質的變化。必須得想辦法加大力度。至少能源工作會議的規(guī)格應該提高。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