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中國新能源困局凸顯 如何解危?

2011-02-15 12:43:53 中國儲能網   作者: escn  

截至2010年底,中國風電并網容量達3107萬千瓦,連續5年實現翻番。中國光伏發電規模獲得較大突破,達60萬千瓦。表面上看來發展如火如荼的中國新能源產業,2011年的發展又將如何?中國儲能網從并網這一核心概念出發,談2011年的中國新能源市場,與廣大讀者朋友共同探討。

新能源電力 何時可成電網主力

新能源發展的核心在于為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而中國的風電一直以來未能突破并網之憂。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前段時間曾公開表示,“風電運行不穩定,不能作為電網的主要支持力量,只能是適當參與電網調峰。”

中國的光伏發電市場更是如此,遲遲未曾真正啟動。國內僅有的光伏電站被打上了示范電站的標簽,商業化運營的電站屈指可數。把污染留在國內,把綠色輸入他國的光伏企業市場格局一度持續至今。

發展新能源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擺脫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打造綠色清潔的現代化國家。新能源綠色電力成為電網的主要支持力量無疑是不可改變的發展目標。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的一席話或許也透露出了對當前我國風電市場的無奈,如何解決風電運行不穩定這一問題,儲能調峰電源的建設必須跟上。當前儲能技術發展不成熟,成本過高的問題尚未解決,商業化前景未知,國內政策支持信號不明,儲能問題不解,新能源電力也只能充當電網的配角,如此,實現我國對外承諾的減排目標也將無解。

并網之殤 風電概念或失寵資本市場

國內一位知名基金經理說,“風電看起來很賺錢,但龍源風電從上市以來就很少有基金經理在這只股票上掙過錢,傷了很多基金經理的心。”2007年12月26日,風電設備制造商金風科技在A股上市首日,就以138元的價格強勢開盤,以131元的價格收盤,較其36元的發行價,上市當日漲幅超過250%。但同是風電設備巨頭,并后來居上的華銳風電雖以90元的發行價創下最貴IPO紀錄,但在2011年1月13日交易首日就破發,跌幅達到9.59%。

三年時間里,資本市場似乎對風電概念失去了耐心。一位基金經理表示,“國內的風電已經經歷了高速發展期,而且風電上網問題沒有解決,現在盈利主要依靠的是政府補貼。”

風電上網問題的確是行業發展的瓶頸所在,2008年一項統計數據就顯示,國內有三分之一的風機處于空轉狀態。也就是說由于電網公司的電網輸送建設滯后于發電廠的建設,一些風電廠在裝機后,所發的電能無法輸送給電網,因此發電企業也就無法實現有效發電,從而實現盈利。

電網公司的一位專家則表示,風電運行并不平穩,并不能作為電網的主要支撐力量,因此同樣規模的風電還要配備相當的火力或者水電資源,換句話說,解決風電上網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并不是有了電網就可以上。

對風電失去信心的不僅是A股投資者。2009年底,國電集團旗下的龍源電力集團以亞洲最大的風力發電商的頭銜在香港上市,以每股8.16港元的發行價籌資171.36億。在龍源風電的帶動下,其他兩大央企發電集團華能集團和大唐集團旗下的新能源公司相繼計劃在去年底赴港上市,但因市場低迷華能集團最終放棄了如期在香港上市,盤子較小的大唐新能源雖如期上市,但上市首日就破發。截至2011年1月28日,龍源電力港股報收7.02港元,上市一年來其股價下挫了14%。

新能源配額制療效存疑 期待儲能產業崛起

已明確列入“十二五”規劃之中的“新能源配額制”是否能在政策層面解決新能源電力并網之困?業內對此一直爭論不休。針對新能源發電的配額制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配給電網公司,要求其在收購的電力中有一定比例的電量來自可再生的新能源;另一種是配給發電企業,要求其全部發電量中有一定比例的新能源電量。

某海外上市光伏企業相關負責人就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目前,真正能夠解救風電、光伏產業的不是配額制而是儲能技術的突破。比如,風能、光能的發電不穩定,這對電網會產生一定不良影響。也正因為此,電網才對風、光發電較為排斥。此外,就目前電網來看,從我國東部傳送至西部發電量會有20%的損耗,這對本來總體規模就不大的風、光發電來講也是難以承受的。”

銀星能源總經理任育杰認為,“風、光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多處偏遠,電網傳輸也卻有損耗,但這不僅針對新能源發電,也包括傳統發電。儲能產業的迅速崛起及我國智能電網的加速建設,都將大大提升我國電力的調度能力。”

此前,國家財政給予新能源的補助僅限于高出上網電價部分,這造成風電、光伏一直被喻為“不賺錢的行業”,而今“新能源配額制”有望出臺,任育杰告訴記者,“未來,在發電、電網兩端,都規定要有一定比例的新能源發電,這將有效扭轉行業不賺錢的局面。”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中國 新能源 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