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新能源
  • 地熱
  • 中科院院士:地熱開發應參照太陽能發電政策

中科院院士:地熱開發應參照太陽能發電政策

2011-03-28 13:03:06 中國聯合商報   作者: 劉杰   

政府重視不足 技術發展緩慢

3月16日國家公布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積極發展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新能源。促進分布式能源系統的推廣應用。而日本核泄漏也讓地熱開發漸入高潮。亞洲開發銀行高級能源和碳融資專家沈一揚對《中國聯合商報》表示:“地熱是新能源中最為現實并最具競爭力的能源之一,但在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核能的這幾年,地熱能這種新能源并沒有給予很高的重視。”

地熱能潛力巨大

我國是一個地熱資源蘊藏豐富的國家,在我國中東部沉積盆地中就探明地下熱水資源491.7億立方米,它們蘊涵的能量相當于18.54億噸標準煤。對比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地熱資源具有安全、穩定、不受季節和晝夜變化的影響、清潔、低碳、可再生等優勢。

地熱能作為一種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據估算地熱能資源約為全球煤炭儲量的1.7億倍,每年從地球內部經地表散失的熱量相當于1000億桶石油的熱當量。比起太陽能,地熱能的利用系數高達73%,而目前我國地熱開發利用量約為5億立方米,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但地熱在我國整個能源體系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小。

去年在印尼巴厘島舉辦的2010年世界地熱大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利用熱能量最大的國家,世界排名第一;美國則占據了地熱發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全球第一的位置。

作為一種新能源,地熱開發正成為全球能源界的共識,據了解,目前對地熱能的利用方式有三種:蒸汽發電、直接利用中低溫流體以及地源熱泵。其中,由于地源熱泵的節能減排優勢已被普通民眾廣泛認知,并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地源熱泵的增長已遠遠超過了地熱直接利用和高溫地熱發電的發展速度,并已先行在北美、歐洲和中國廣泛利用。目前,世界地源熱泵應用較廣的國家有美國、中國、瑞典、挪威和德國等。

在上世紀,歐美國家就將地熱資源列為優先開發利用的可替代型能源,其中冰島地熱利用范圍較廣,目前冰島本國85%的住宅都是利用地熱來實現供暖。而在亞洲國家菲律賓的電力供應中,2002年地熱已占21%。

中國的一些地熱技術和地源熱泵利用雖然全球領先,但在國內的知名度和普及面遠遠不夠。而外資巨頭已悄然進入中國,意圖搶灘國內潛力巨大的地熱市場。

中國科學院院士汪集旸指出:地熱具有巨大的發電潛力,預計到2050年地熱發電裝機容量有望達到70GW,若采用新的技術,則裝機容量可以翻一番,屆時地熱發電可以提供全球8.3%的電力供應。若用地熱發電替代燃煤發電,至2050年將可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億噸,若替代天然氣發電則可每年減少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

地熱開發面臨的問題

我國的地熱資源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已經開始被開發利用,到80年代后期,國際上已經開始嘗試開發淺層地熱能,通過地源熱泵技術進行應用。中國上世紀曾先后掀起了全國性地熱勘查和開發利用的熱潮。但是目前地熱資源開發仍然面臨很多問題。

首先,地熱利用技術瓶頸。據了解,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主任鄭克棪介紹,目前地熱應用分3個層次:150℃至300℃左右為高溫地熱,用于發電最為劃算;150℃~90℃為中溫,可以發電及為房屋供暖;90℃以下為低溫地熱,直接利用,可用于洗浴、醫療,也可以用于供暖以及溫室種植、水產養殖等。

我國大部分地熱資源屬中低溫地熱,高溫地熱主要集中在西藏羊八井和云南西部騰沖等地。目前我國地熱利用領域的關鍵技術進步緩慢。

美國聯合技術公司(UTC)掌握全球地熱中低溫利用的先進技術,我國大規模開發中低溫地熱資源不得不求助于國外技術。

其次,我國地熱資源勘察開發程度不夠。據了解,中國目前尚未完全掌握國內地熱資源發布等情況。在經濟體制逐步向市場經濟轉軌后,相關地熱研究和勘探因為失去了原來事業費的支持而受到很大影響。

盡管我國對地熱非電直接開發利用已居世界首位,但地熱發電裝機容量排名全球僅16位。在全球24個已經建有地熱電站的國家,地熱裝機總容量和年發電分別為10715兆瓦和612兆瓦。而我國地熱裝機容量僅為25兆瓦,開發力度明顯不夠。地熱供暖及地源熱泵產業雖然已得到國家政策扶持,沒有形成資源梯級開發綜合利用的模式,開發力度不夠。

因此國家應該開展宜于發電的地熱資源的調查研究;進行全國范圍的地熱資源評價和區劃,確定我國具有經濟開發價值的重點地熱開發地域,進行重點開發利用。

再次,缺乏地源熱泵技術應用的標準體系,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地源熱泵專業組主任李元普指出:一方面,我國缺乏完善的地源熱泵制造標準和應用規范,結果導致很多地源熱泵項目在系統方面達不到節能減排的要求,不利于大規模市場推廣;另一方面,我國的政府補貼和管理體系不夠健全,對地熱項目建設及運營的監管不嚴格,導致補貼項目節能效率不高。在地熱項目投資方面,我國應該進行科學引導,構建統一的地源熱泵標準體系,從源頭上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節能性。同時在標準和規范上逐步完善。

最后,我國地熱開發利用人才很少。目前我國地熱研發人才缺乏,技術水平整體不高。整個科研隊伍規模不過100人,遠遠落后于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研究隊伍。培養既懂地面技術、又懂地下勘探的復合型的人才是大規模開發地熱資源所必須的。

在我國提倡節能減排的形勢下,地熱資源潛力豐富,地熱發電技術成熟,雖投資成本略高,但可以做到具有競爭力的商業性應用,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發揮作用。

汪集旸建議,在《可再生能源法》框架下,制定一系列配套的法規政策和優惠扶持政策,參照太陽能、風力、生物質能發電國家補貼的方式,對地熱能發電實行激勵機制,以保證我國地熱發電的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中科院 院士 地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