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29日說,從茨城縣近海超過200米深處海水中檢測出微量放射性碘和銫,這也是日本首次從水深超過200米的深海中檢測出放射性物質。而一項根據科學調查船進行的海底調查則發(fā)現,3月11日大地震后,震中附近的海底隆起約7米。
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發(fā)布的消息,本月25日,有關人員從距茨城縣和千葉縣20公里至40公里不等的5個地點分別采集了表層、中層和深層水樣本,采集深度介于10米到582米之間。檢測發(fā)現3個地點的海水樣本含放射性物質,其中放射性碘最大活度達到每升6貝克勒爾,放射性銫最大活度達到每升12.6貝克勒爾,不過都小于法定限度。
此前,文部科學省僅從不到200米深處采集的海水樣本中檢測出放射性物質。最新檢測結果表明,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污染正在擴大。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fā)機構當天則表示,根據3月下旬“海嶺”號深海調查船進行的海底調查發(fā)現,東日本大地震震中附近的海底朝東南方向移動約50米,并隆起約7米。
關于大地震后海底地形的變化有不同說法。此前,日本海上保安廳根據全球定位系統(tǒng)等的觀測數據分析認為,震中附近海底隆起約3米;而日本東北大學根據水壓計等的觀測數據分析認為,震中附近海底隆起4至5米。日本海洋研究開發(fā)機構調查得出的數據更大,再次表明3月11日大地震及海嘯規(guī)模巨大。
東京電力公司29日還公布了福島第一核電站4號機組乏燃料水池內部情況照片。照片是28日正午時分利用混凝土泵車機械臂,將攝像機短時間探入乏燃料水池水中拍攝的,可以看到燃料浸在水中。東京電力公司說:“雖然有瓦礫落到乏燃料水池內,但是沒有發(fā)現燃料出現重大損壞。”
關于正在進行中的1號機組反應堆“水棺”作業(yè),東京電力公司當天將注水量從27日的每小時10噸恢復至原先的每小時6噸,并利用兩臺遙控機器人進入1號機組反應堆所在建筑一層進行了實地調查,沒有發(fā)現地上有積水,也沒有發(fā)現安全殼漏水,這表明旨在冷卻反應堆燃料的“水棺”作業(yè)可繼續(xù)進行。
東京電力公司當天沒有轉移2號機組渦輪機房和外側豎井內的高放射性污水,但計劃30日將水泵由一臺增加到兩臺,把污水轉移能力提高1倍。預計到5月中旬將轉移約1萬噸污染水。日本有關方面27日曾介紹,包括1至4號機組渦輪機房地下室等處的積水,需要處理的污水達8.75萬噸。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