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中國石油體制堅冰難融

2011-05-09 08:33:08 《能源》   作者: 陳衛東  

“氣荒”“油荒”一波接一波,油氣漲價惹來罵聲一片,中國現行的石油體制正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    

文|陳衛東

過去的半個世紀,國際石油和天然氣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石油行業的話語權不僅從跨國石油公司(IOC)轉到了國家石油公司(NOC)手中,而且資源國資源民族主義的興起,也為需求國獲得石油資源設置了障礙。與此同時,全球石油的供給和需求關系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發展中國家越來越成為石油需求的增長主體。

但是中國石油工業并未因世界石油格局的變革而有所改變。近年來,中國的石油體制改革幾近停滯,由于過去20年來中國石油企業改革的動力已經消耗殆盡,未來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必然會越加凸顯,改革中國現有的石油體制,已成為我國石油界的當務之急。

 

全球油氣格局的轉變

二戰之后,殖民主義退出了歷史舞臺,經過之后50多年漫長的演變,石油行業的話語權已經從跨國公司轉到了資源國的手里,或者說轉到了國家石油公司的手里。20世紀60年代后期,85%左右的石油資源量掌握在跨國公司手中,但現在只剩下了7%,而同一期間,國家石油公司擁有的資源量則由1%增加到了現在的73%。

在殖民主義時期,如果哪個強國需要的東西自己沒有,就可以派軍隊保護自己的公司去其他國家把它拿來,如荷蘭東印度公司,不僅擁有軍隊,而且國家授予它宣戰的權利,為了貿易可以開戰。鴉片戰爭就是以打開貿易之門而發動的。

但現在的國際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需求國不可能再用武力來獲得資源了。而資源國對本國資源更加重視,資源民族主義也有愈演愈烈之勢,附加在資源上的政治色彩越來越濃重。

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石油的產量和消費量都增加了3倍,石油消費增長動力主要來自于發展中國家,而不是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對能源,尤其是對石油天然氣的消費,已經連續四年(有統計說六年)出現持平和下降的趨勢。

中國面臨的挑戰

但是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能源消費卻不斷增加。今天的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每天消費800萬桶石油,進口依存度超過了54%。

我們石油工業是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自給自足”的原則下建立起來的。當年的舉國體制和會戰模式,讓我們發現和建設了大慶、勝利、長慶等大型油氣田。60年來,中國的石油產量幾乎一直在上升,只有兩次年產量的輕微下降。從貧油國到世界第四產油大國,從12萬噸到1.9億噸年產量,并把峰值產能保持了很長的時間,中國石油工業創造了世界的奇跡。

實現這一切的基礎是本土有足夠的資源量,在目前經濟可采資源難以接替的條件下,中國能長時間維持在石油高峰產能上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國內外不少專家媒體預測到2020年中國石油進口的依存度將超過70%,即使是最樂觀的預測,中國本土頂峰的石油年產量也就在2億噸左右,自給率不會超過40%。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使石油使用量迅速增加,我們不得不更多地依賴進口來滿足國內的需求。從依靠擴大本土石油的生產,到擴大石油進口依靠貿易解決石油供給安全的問題,是中國石油工業必須面對的挑戰。

體制改革堅冰

更為嚴重的挑戰是中國石油體制的堅冰難融。從石油師轉業、十八年石油會戰、海洋石油對外開放、三大國有石油境外境內上市到“走出去”和海外并購,中國石油工業過去六十年走過的道路基本是一條靠擴大生產解決石油供給的道路。

但如今國內外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國的石油體制卻幾乎沒有改進。而三大石油公司還被賦予了過多的職能,可以說,中國三大石油公司的地位和結構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他們是最高層級的“央企”,被賦予了部分政府職能;

——壟斷著國內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控制著絕大部分煉廠、加油站和油品的進出口;

——縱向一體化(油公司+石油服務+社區服務)加上下游一體化,是個獨立的小社會;

——國家公司(企業法企業)加上市子公司(公司法公司)模式,職能多元化,目標多元化;

——規模巨大,員(職)工數量龐大,多種用工制度并存,歷史沉淀厚重,會戰的輝煌在昨天,會戰的成本今天還在支付;

——從政府到企業內部,行政性管理仍占主導地位,管理者是官員而非企業家,官本位基因沒有弱化。

歷史的沉淀、壟斷的地位、央企職能的多重定位,如此種種現狀,使得我國石油體制的改革停滯了,甚至有些倒退了。

過去20年石油企業改革積累的動力已基本耗盡,今后企業生產成本的上升已不可避免,石油資源逐步走向枯竭,而中國石油的需求增量還在加速。

如今,“氣荒”“油荒”一波接一波,油氣漲價惹來罵聲一片,石油央企貪腐窩案串案防不勝防,改革滯后與社會進步的不協調必然造成諸多深層次的問題,現行的石油體制正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

過去的幾年,我國的石油企業盡管實現了上市和“走出去”戰略,但是主營業務上市并不等于國有石油公司完成了市場化的轉變,“走出去”也不等于“國際化”。

今天國際石油交易期貨交易超過80%,現貨交割20億噸/年,而期貨交易高達140億噸,石油價格主要是由期貨交易決定的。當前我國國有石油公司的體制卻非常不支持參加石油期貨的貿易方式。

石油期貨交易起初是為了回避石油價格波動風險而出現的,但今天它更多地表現為一種投機的金融工具。“投機”是一種專業,也是一種“豪賭”,凡賭就有輸贏,既要贏得起更要輸得起,俗話講“愿賭服輸”。但我國的制度決定了國有企業只能負贏不負虧,加上國企負責人“贏無激勵,虧必有責”的特性,注定了很難在石油期貨上有所作為。

石油是非常特殊的商品,具有資源、金融和政治三重屬性,石油公司主要是參與石油資源屬性維度的競爭,政府主要是在政治維度上發揮作用,而在金融維度上的競爭,我們國家還參與的不多,因為在體制和結構上,我們還沒有明確合適的參與主體。你不參與,那么主動權肯定是掌握在別人手里。作為第二大石油進口國和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中國放棄在石油金融維度的競爭與自己的身份嚴重不符。

時代在變,世界在變,中國也在變,中國的石油工業也應該改變,因為老的體制、老的辦法已經不能解決我們面對的挑戰了。

不創新、不變革,中國石油工業的路子必然是越走越窄,唯變革唯創新才有出路。人才是創新的第一源泉,教育體系、用人體系、企業制度、國家政策與造就和提升人力資源緊密相關。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抓住了創新原動力的根本。呼吁自主創新,增加研發投入,形成能夠自由競爭、自由創新的機制,把人力資源解放出來。國家如此,企業更如此。

(作者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首席能源研究員)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中國石油 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