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煤炭
  • 采煤
  • 專家稱我國超97%礦難由人為因素導致

專家稱我國超97%礦難由人為因素導致

2011-06-28 08:34:51 中國經濟周刊

一天,華北某煤礦領導去一個工區檢查安全生產,現場測試抽查井下員工的安全意識。一名工人不動筆,坐在那兒一動不動。

該領導問工人:“你怎么不寫啊?”

工人說:“我不認識字。”

領導很納悶:“不識字你怎么干煤礦?”

工人反問:“認識字我還干煤礦嗎?”

這是記者在某大型煤礦集團采訪時,一位礦領導講述的一個真實故事。或許,這只揭示出中國煤礦事故頻發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對近期連續發生的多起較大瞞報、遲報煤礦傷亡事故,業界人士雖屢次“痛定思痛”,但對事故多發原因依然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我國煤礦事故頻發的根源究竟何在?中國能否有效控制煤礦事故?

人為因素導致的事故達97%以上

“實際上,在所有導致煤礦事故的直接原因中,由人為因素所導致的占比高達97.67%。這個數據來源于對1980—2000年間1203起造成人員死亡的事故案例的分析。”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紅在采訪時,直言不諱地說。

陳紅說:“這一研究結論在2001—2010年間發生的大量煤礦事故案例分析中也得到了明確的印證。工人違章作業,管理人員違章指揮以及煤礦企業組織施行不安全行為,目前仍然是導致我國煤礦事故的主要原因。”

在兗礦集團,一位從井下采煤工做起,在礦井工作了近30年的資深礦長說:“我所接觸到的事故,絕大多數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

同樣,在井下做了10余年采煤工的兗礦職工尹召元也告訴記者,“大事故有可能是不可預測的,因為我們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可能不到位,但零星事故基本上都是人為因素。”

據介紹,這些人為違章行為,比如瓦斯超限不及時處理、超能力開采等,在我國煤礦生產中均具有一般性、普遍性、多發性特征。同時,這種不安全行為分布極為分散,遍布生產指揮、一線作業等各環節以及采煤、掘進等各工種。

“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都想控制安全事故、零星事故,我們企業定的所有安全指標是零。一旦出了事故以后,分管礦長免職、科長和區長撤職,行政、經濟上都從嚴懲處,所以大家都在想辦法加強安全管理。”做了10年負責安全的副礦長的皖北某煤礦的王飛向記者負責訴苦道。

事故死亡人數約占全世界的70%

“最新統計顯示,盡管我國年度煤礦事故死亡人數呈逐年下降趨勢,但事故死亡人數卻占全世界煤礦死亡總人數的70%左右。”陳紅透露。

通過對近年煤礦事故信息進行分類統計,可以發現煤礦事故的總死亡人數在逐年下降,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也得到較為有效的控制,但零星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依然居高不下。

國家安監總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各類生產事故死亡79552人,同比減少3648人,下降4.4%。而照此計算,平均每天事故死亡218人,傷亡數字依然龐大。

根據陳紅對多個國有大型煤礦企業的調查顯示,導致人員傷亡事故的不安全行為多是屬于無痕(不會留下痕跡,事后不可能發現)、過程性(持續時間較短,不易發現)的違章行為。

對此,兗礦集團某礦副總工程師兼調度室主任肖耀猛分析指出:“實際上許多零星的事故是無意間造成的,就是工人意識不到危險,更多地是關注生產操作,而對操作過程是否規范、周圍環境的不利因素很少關注。”

陳紅指出,實際上,“對不安全行為的有效控制成為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的關鍵”。因為有些不安全行為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

“從來都是最窮的、層次最低的人去干煤礦”

“在中國,似乎從來都是最窮的、層次最低的人去干煤礦、做采煤工,貧窮是中國煤炭生產事故層出不窮的最主要根源之一。”兗礦集團副總工程師王振平向《中國經濟周刊》坦言。

據有關方面提供的資料顯示,我國煤礦井下采掘一線80%以上為農民工,這些農民工大都來自中西部貧困落后地區,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安全意識不強,安全技能較差的現象,給煤礦安全生產帶來了極大的隱患。

陳紅認為,企業應切實加強下井礦工的培訓工作,讓農民工真正增強安全意識,掌握安全技能,切勿圖形式,走過場,培訓合格后才能讓他們上崗下井。否則,不僅害了農民工,而且也為企業釀下了苦酒。

“在這個階段,煤炭生產事故是不可避免的。現在只能不停地通過提高人員素質和裝備水平、提高開煤礦的門檻、健全法律法規,逐步地淘汰小煤礦,才能保障生產安全。”王振平指出。

王振平分析指出,“中國現在是計件工資,多勞多得,刺激和調動了大家的工作積極性。而計件工資帶來的不利因素,就是對經濟利益的無限追求而輕視生產安全,導致違章作業、違章指揮層出不窮。可以說,計件工資也是造成不安全行為的重要因素。”

“根據實際情況,兗礦集團采取的行為措施就是重獎重罰,提高安全收入在收入中的比重。不鼓勵你違章作業,而是鼓勵提高勞動生產力;不靠冒險去賺更多的錢,而是靠安全生產來賺更多的錢。”王振平強調。

關鍵是缺少“人本精神”?

對于“十二五”期間安全生產工作目標,國家安監總局黨組成員兼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黃毅早在今年2月就公開表示,“十二五”期間,“億元GDP事故死亡率下降36%以上,煤炭百萬噸死亡率下降28%以上,煤礦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2.5%以上”。

為實現“目標”,黃毅表示,將進一步建立完善企業安全保障等“六大體系”,著力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等“六個能力”。

針對如何降低煤炭安全生產事故,陳紅認為,僅靠完善“六大體系”和提高“六個能力”是遠遠不夠的。“煤礦生產安全歸根結底源自煤炭企業從業人員的自主責任的承擔。而自主責任的承擔需要以煤炭企業乃至社會的責任回饋為基礎,比如人格獲得尊重、安全獲益、合理報酬、勞動強度適當等等。”陳紅表示。

陳紅建議:行業主管部門和煤礦企業需要重新審視對煤礦安全的認識,關注從業人員的身心舒適和利益保障。煤礦安全管理應當而且必須突出對“人”的關注,關注他們心理的、經濟的、身體健康等需求,建立全新的管理秩序體系,讓員工體面勞動,自覺合作。

“在煤礦生產實際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安全生產1000天’、‘軍事化管理’這樣的提法,但如果其是以礦長、老總們高度疲憊與緊張、廣大作業人員身心嚴重透支為代價的話,就顯然是不能做到‘員工身心舒適’的。”陳紅強調。

陳紅認為,最關鍵是在制度建設中建立體現“人本精神”的制度結構和機制,形成煤礦企業與全體員工對相互義務與責任的一致性理解與信念,并上升為企業安全文化的主體范疇。從行為控制角度,根本上實現把煤礦的安全風險降到最低程度,實現安全長效發展。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