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報道,內蒙古是風能大省,風力資源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截至2011年3月底,內蒙古風電裝機容量為1140萬千瓦,占全國風電裝機容量的30%以上,穩居全國第一位。然而風電產能卻大量閑置,類似風電等新能源企業,在快速上馬的同時,還要面臨與利益和政策的磨合。
記者:我現在正站在華能武川李漢粱發電廠,我背后就是整個風電場第一期,二期的工程,現在這里從建廠至今共發電4億度,整個風電場的面積雖然不大,但是可以看出這里集中體現了整個內蒙古發展風電的一個趨勢。
在內蒙古像李漢梁風電場這樣的風電發電企業比比皆是,記者在草原上數了數,方圓幾里之內大小發電風機超過二十個。在李漢梁風電場的東北方向,依次是中國風電義合美風場和中國國電公忽洞風場。在呼和浩特市僅武川縣風電場全部建成后,裝機總容量可達300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75億度。事實上,發展風電產業為內蒙古經濟帶來極大的好處,特別是在節能減排方面尤為突出。李漢粱風電場廠長白治深談起這一點也是津津樂道。
白治深:他每年節省煤15萬噸,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300噸,粉塵是800噸,可以減少二氧化氮排放48萬噸,可以說對節能減排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就在中國十幾個省都在為電荒忙得團團轉的時候,裝機總量和外送電量都位于全國之首的內蒙古,每年卻有大量風電窩在區內。以李漢梁風電場為例,去年近一半的風電產能沒有釋放。
白治深:我們一年最多能發五億,去年我們發了2億
電力外送為何屢試屢敗?有人認為電網限制風電上網的主要原因是,風電時有時無、時強時弱,對電網形成沖擊。然而白治深告訴記者,電網的負荷量才是關鍵。過去6年間,全內蒙古發電量翻了一番多,但與此同時,蒙西電網對外電力輸出通道卻沒有增加一條。和其他省份不一樣的是,內蒙古自治區內有兩張電網:蒙西電網和國家電網。但其實蒙西電網相當于局域網,如果蒙西的富余電要想輸送到其他地區,就只能通過國家電網。國家電網的壟斷地位壓制了內蒙古風電產能的輸出。
而另一方面,在過去幾年,中國風電因為受政策傾斜,對于資金具有極高的吸引力。受益于此,中國的風電市場曾展現出難以復制的繁榮。不過呼和浩特市發改委副主任李紹強認為作為新能源的風電企業,當前談盈利還為之尚早。
李紹強:在發電這塊還屬于剛剛起步,在盈利上因為電價還定不了,現在還只是屬于示范實驗階段,剛建成。
6月29日國務院公布了《關于促進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若干意見》。按照內蒙古的戰略規劃,“十二五”末風電裝機將達到2000萬千瓦左右,與三峽電站的裝機規模比肩,實現建成“風電三峽”的目標。然而快速上馬的風電項目,讓我們想起了內蒙古另一個新能源項目多晶硅。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講述了多晶硅正在發生的被投資者遺棄的故事。
韓曉平:中國最近上馬光伏產業非常多,而且相互侵蝕,降價,利潤在不斷的攤薄。利潤的攤薄就導致資本市場的不盈利不賺錢,一直不賺錢投資者就會是你而去,你市場融資能力就會減弱。
而目前的市場似乎正在步多晶硅的后塵。因為風電市場的規模化發展與地方審批權的收緊,以往風電企業通過銀行授信或者項目融資便能獲得的貸款,將來可能要更為嚴格。更讓人感覺“灰心”的,還有股票市場對風電企業的“審美疲勞”,以及私募股權基金的集體撤退。6月30日晚,北京京能清潔能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暫停全球發售事宜。新能源企業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迅速擴張,然而這種擴張也正面臨著來自利益方與政策磨合的挑戰。(記者唐明 包頭臺記者同星星 錫林郭勒盟臺記者盧旭)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