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中國光伏企業背后的利潤江湖

2011-07-13 08:49:35 中國科技財富   作者: 章勇 李海毅   

6月1日,商業咨詢公司Alix Partners(艾睿鉑)在京發布《Alix Partners(艾睿鉑)2011年中國汽車行業展望》的研究報告指出,2010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利潤率約為10%。這便是典型的成熟的傳統產業的樣態。

利潤?高利潤?絕對的高利潤?

我們都這么評價蘋果公司在國內旋起的iPhone、ipad潮。你可知,iPhone4利潤率高達60% ,但作為重要組裝環節的富士康,卻最不值錢。

我們深知,企業形成高利潤的幾種模式:壟斷行業、高科技含量、品牌知名度、資源占有、人才資源等。高利潤主要來源于創新所帶來的優勢,是否具有把握機會所要求的核心競爭力才是關鍵。

那么,時下最盛行的戰略新興產業的樣態又該是如何?

新興產業利潤3%~70%

3月間,國家發改委發布數據,2010年全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6%,銷售利潤率達5.41%,也創下7年來新高。發改委表示,高技術制造業的增加值等數據已逐漸回歸至金融危機前正常年份的增長水平。

發改委披露,去年1-11月,全國高技術制造業實現銷售收入66551.19億元,利潤達到3597.8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69%和43.95%。其中,軟件業全年收入達到約1.33萬億,同比增長31.3%;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大關,同比增長27.07%。“

在新興產業的典型產業樣態里,近年來大家耳熟能詳的恐怕要數LED、電動汽車、風能和光伏產業了。

數據顯示,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的先導產業,LED產品,在幾年前利潤率可達到100%,雖然近年利潤率降下來了,但也還能保持20%~30%的利潤率。

而電動汽車,雖然一年來工信部只補貼了50億元中的1億,可謂九牛一毛,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這個行業的高利潤空間。

據了解,每一部電動汽車有大約200-300公斤重的鋰電池,這些鋰電池需要60公斤的磷酸鐵鋰,年產100萬輛電動汽車每年就需要6萬噸磷酸鐵鋰。但是,目前全球可查的產能是1500噸,潛在的供需缺口非常大,導致磷酸鐵鋰的利潤率高達70%。相比之下,普通新能源汽車只有20%左右的利潤率,動力電池利潤率達到30%到40%,電池材料利潤率是最高的,正極材料目前是整個鋰電池產業鏈發展的核心。

最值得提到的恐怕還是風電,近幾年的發展可謂是驚人的。作為戰略新興產業新能源產業典型的一支,從2008年開始迄今,風電整機千瓦招標價基本以每年1000元的速度下降,行業平均利潤率只有3%-4%,隨著競爭的進一步加劇,那些無市場、無技術、無資本優勢的三無風機企業,被整合的命運將不可避免。

光伏是技術含量較高的新興產業,該產業去年全球市場有500億美元。在市場的刺激下,去年中國光伏產業飛速發展。對于整個產業鏈而言,光伏產業之前的高利潤率一直備受社會“詬病”。說來說去,我們不僅要問:我們的光伏產業利潤又該是怎樣一番情勢?

加州研究機構iSuppli的報告顯示,2008年,光伏產業的利潤率高達40%,而2009年大部分公司利潤率為零。

2010年,權威市場研究機構英國IMSresearch的報告顯示,是年第三季度,尚德電力(STP.NYSE)問鼎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冠軍寶座,其超越的是薄膜電池霸主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 Solar)。但是仔細分析尚德電力多年來的財務數據就會發現,其光伏組件利潤率并不高。2005年該公司毛利潤率曾為30.3%,但2009年直線下跌至20%;凈利潤率則從5年前的13.5%下跌到去年的5.1%。今年第三季度雖然其業績有所回升,但毛利潤率仍不如2009年,只有17%左右。

而第一太陽能公司2007年到2009年的毛利率在45%到50%之間,凈利潤率則維持在27.9%到31%。是年一、二季度,第一太陽能的毛利率穩定在48%~49%的水平。

在光伏行業里, 據了解,尚德電力目前的毛利潤率低于其他一線光伏組件生產商,如英利綠色能源、天合光能、林洋新能源的毛利潤率分別是33.3%、31.4%和22.7%。

航天機電(600151,股吧)董事長姜文正在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也表示,近年光伏全產業鏈毛利率估計不低于30%,其中組件為5%,而電站及上游業務的毛利率則遠高于這個數字。

江蘇某中型光伏企業有關人士對媒體表示,今年以來原材料價格上漲不說,海內外市場光伏電池組件價格持續下行,近來企業利潤下滑非常嚴重,已經不足5%。

毫不諱言光伏行業價格戰

據經濟之聲報道,每逢門店開業,企業開張,與會人士總免不了要說幾句道喜的話。然而在5月23日舉行的中國機電商會太陽能光伏產業分會的成立儀式上,記者聽到與會嘉賓更多的卻是警告,他們提得最多的一個詞是“價格戰”。臺下占全國光伏產品出口額95%的186家公司的代表,毫不諱言光伏行業價格戰問題。

在大家普遍覺得光伏產業最壞的事情還未到來的時候——

今年3月份,去年最大的光伏需求增加國意大利突然放棄固有的光伏電價補貼機制,不再對電價補貼進行明確,這極大地提高了光伏電站建設的不確定性。

此外,歐洲主要光伏發電國家市場如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都相繼減少了對光伏發電的補貼和優惠政策。增速最快的國家市場之一捷克更是提出了一系列針對其國內泡沫式光伏電站投資的“懲罰方案”,該方案包括征收26%的“太陽能稅”。

2011年,中國光伏企業在歐洲市場可謂再次遭受打擊,數以百萬兆瓦的光伏組件全部滯留在意大利港口,并被要求普遍降價30%。

據太陽能行業專業網站Solarbe光伏網報道,內部人士透露,這些組件的總量可能達幾百MW,如果算上正在海運的將更多。

在光伏企業暗地里私自憋足了勁,羞于公開自身內在的技術、成本與價格的時候,一次機會便讓他們繳了械。

據經濟之聲報道,在一家美國上市公司工作的陳小姐,23日陪著老板來參加中國機電商會光伏產業分會的成立儀式。他們的公司在天津、河北都有污水處理等綠色環保項目,這次他們想看看光伏行業的市場前景如何?結果會議沒開到一半,老總就起身準備離場。陳小姐私下跟記者說,才到會場一會兒,就有太多的負面信息灌到老板的耳朵里,

我們不能不說是外在逼迫了內在,在國內信息多有杜撰之嫌的時候,國外任何關于光伏產業的風吹草動,都足以讓國內企業膽戰心驚。起碼到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這樣一家企業敢發飆說,“我活著的目的不是為了出口”。因為出口豐厚的利潤,沒有企業不想分得一杯羹。至于國內,僧多粥少是一方面,再有這羹之于企業的熱望也是欲壑難填,而利潤之于國外更是不堪比擬。

迫降30%,豈非要了企業的命?

據相關媒體報道,國內某組件產量排名全球前十的一位經理透露,據其所知,有一家位于昆山的光伏企業已經有一半的員工被無薪放假,而周邊的幾家工廠大多已停產一半左右。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由于銷往歐洲的組件產品的毛利普遍在30%以下,目前,英利和常州天合的產品銷售毛利均達到或超過30%;甚至國內光伏企業的領頭羊無錫尚德的毛利都不到20%。若降價30%,則意味著什么?

據記者在進行信息收集過程中了解到,今年3月初,浙江省內一家代理公司出口一批光伏組件到意大利,但由于該國突然放棄固有的光伏電價補貼機制,這批產品只能滯留在港口倉庫。對方提出,如果降價30%,他們才會接受這批產品,而這樣的降幅就意味著虧本。而去年高峰時光伏企業利潤可達30%至40%,但眼下只剩一半還不到。

如果光伏行業出現不景氣,那么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生產國所受影響不容低估,二三線光伏企業將首當其沖。

“眼下的波折其實可視為一個提前到來的‘壓力測試’。”浙江省太陽能協會秘書長沈福鑫這樣表示,光伏產業所需資金大,技術設備要求高,一些企業經受不住可能會退出。但光伏是朝陽產業這點沒錯,我國到2020年,國內光伏裝機容量將達50吉瓦以上,真正決心大的、耐受力強的企業會留下來。

光伏產業總的來說是一種政策控制下的市場經濟,際通寶分析則認為,因此它會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其一是政策導向的影響,其二是市場經濟規律的影響?,F在是歐美等國家的政策制定者與全球光伏產業供應鏈的一種博弈,最終將會達成一種合理而穩定的價格區間,不可能允許任何產業環節長期出現暴利,因此像前幾年出現的那種短期投機及暴利的經營模式不可能長期重復上演。2011年市場競爭必然激化,價格戰將是其是主要的表現手段,未來光伏產品價格將進一步下跌,行業洗牌不可避免。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就此指出,產業鏈產品價格的全線下滑表明光伏行業進入了正常發展軌道。多晶硅、硅片等企業之前享受較高利潤,這輪降價只不過使之讓出一部分高利潤,而受考驗最大的將是光伏組件廠商。

“大魚吃小魚”非吃不可

尚普咨詢預計,到2011年年中或年底,尚德電力、晶澳、天合光能、英利等企業產能都將超過1.5吉瓦,有的甚至超過兩吉瓦;一大批“擠破了頭”闖進來的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如中節能、國電集團、東方電氣、宏潤建設、新華光等一路高歌猛進。2011年,世界市場能否消化這些新增產能還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光伏企業殘酷的競爭與廝殺已在所難免。

2011年,各國政府先后在對太陽能光伏項目補貼實施的削減計劃,首先迫使中國光伏產業各環節的產品價格近期應聲下跌。

全球最大光伏一體化生產廠商英利綠色能源董事長苗連生6月27日在接受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國內光伏組件及原料行業已告別過去的暴利時代,光伏市場已進入寒冬期。寒冬過后,光伏市場將逐漸恢復理性。

由于歐洲補貼政策變化以及政策的不確定性,光伏產品制造商庫存出現積壓,6月份以來整個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鏈的產品價格整體出現大幅下降。4月1日開始至今,現貨市場多晶硅價格下跌40﹪至53.7美元/公斤,硅片價格下跌40﹪至0.54美元/瓦,組件價格下跌27﹪至1.13美元/瓦。全產業鏈價格的迅速下跌,使得所有光伏企業毛利率大幅下滑,利潤空間迅速收窄,一部分無成本優勢的中小企業出現虧損,開工率一度跌至50﹪以下。

去年是光伏行業火爆的一年。IMSResearch的報告顯示,2010年,全球新增光伏安裝量增長了130%,達到17.5GW(1GW=1000兆瓦=100萬千瓦)。

不過今年的增速恐怕就沒這么樂觀了。行業觀察機構Solarbuzz預計,2011年全球光伏電池組件需求量約為20.4GW,增速將大大減緩。2011年的出貨量將達到23.8GW,由于供過于求,組件出廠價可能將面臨高達17%的跌幅。

光伏電池板的主要組成部分——太陽能電池的價格由于大量供給沖擊市場以及歐洲削減光伏發電補貼導致需求被抑制等原因在五月開始下跌。

業界享譽的高盛集團投資的電池制造商Spectrawatt在四月關閉了其位于Hopewell Junction和紐約的工廠,裁員117名工人。

可是國內的重點企業確實另一番景象——

各大廠商擴容的步伐卻一點也沒有減緩。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處王世江博士稱,在去年全球光伏市場強勁需求的帶動下,大型光伏企業紛紛擴產,全球產能將再攀新高。全球排名前七的光伏組件企業的總產能將由去年的8.58GW擴產至13.48GW,增長率將達到54.7%。

從龍頭企業到二三線企業,2011年都無一例外地在產能擴張的道路疾馳,似乎誰都沒有察覺過剩的危害或無懼投資的風險。然而,這種怪象背后卻有著行業發展規律的合理注解,產能過剩恰是當前龍頭企業所求,甚至是刻意為之。

以國內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商江蘇中能為例,2010年,江蘇中能剛從1.8萬噸擴張到2.1萬噸,今年初又宣布將投資近150億元人民幣進行擴張,硅料產能將達到驚人的6.5萬噸。江蘇中能副總裁呂錦標介紹,今年下游龍頭企業與江蘇中能的多晶硅長單價格約為50美元/公斤,而6月份的市場零售價約為65美元/公斤。

2010年全年的高速發展期內,面對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光伏產業內新生另一個產業模式,即大規模擴張光伏電池生產線規模,快速擠占新增市場空間。2010年無錫尚德的產能也從700兆瓦擴張到了1800兆瓦,而據無錫尚德投資者關系經理張建敏透露,今年產能將達到2.4吉瓦;而英利綠色能源的銷量也從2009年的525兆瓦提升到了去年的950兆瓦以上。

業內人士指出,光伏龍頭企業如無錫尚德、常州天合、英利新能源等都有專業的團隊分析預測市場變化,對今年的行業性產能過剩應是有所預料,但均在去年大肆擴張產能。可見,行業龍頭企業一方面已欲借產能過剩打一場價格戰,另一方面產能過剩下加劇的競爭更利于龍頭企業發揮品牌與售后等優勢要素。

據悉,今年宣布擴大產能的光伏企業為數眾多,一些公司甚至擴產超過1G瓦,去年雖然國家進行了幾次光伏招標,但是能夠發電并網的不過400兆瓦而已。與眾多企業巨大的擴產目標相比微乎其微。

因光伏企業大幅擴產,在市場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很多光伏企業開始停止一些生產線的產品生產,有人估計,現在光伏企業的開工率在50%-70%,如果市場需求持續下降,那么更多的光伏生產線將停產。

英利集團是光伏行業的龍頭之一,該集團首席戰略官王亦逾就于近期在媒體上表示“去年市場那么好,小公司也要等大公司賣不出貨了才能賣得出去。”盡管今年的光伏市場整體供大于求,但如果將小公司的份額從總的市場供應中去掉,大品牌的廠家對于市場依然是供小于求的。

內需拉動“力不從心”

6月初中國宣布十二五光伏裝機上調5GW 至10GW,2020 年普遍認為裝機目標將上調至50GW,高于之前的20GW。近日,我們了解到青海省9月份將有1GW 規模的光伏電站并網,與十二五裝機目標上調形成呼應,也使2011 年中國光伏裝機將超過之前1GW的預期。

中金公司分析師陳華表示,今年4~5 月全球主要光伏市場德國、意大利均由于政策預期游移不定導致光伏裝機處于幾乎停滯狀態,產能過剩帶來嚴重的庫存壓力,使得4 月1 日開始至今現貨市場多晶硅價格下跌40%至53.7 美元/公斤,硅片價格下跌40%至0.54美元/瓦,組件價格下跌27%至1.13 美元/瓦。全產業鏈價格的迅速下跌,使得所有光伏企業毛利率大幅下滑,利潤空間迅速收窄,一部分無成本優勢的中小企業出現虧損,開工率一度跌至50%以下。

進入6月,德國新補貼政策出臺,由于3~5月僅安裝了700MW 的光伏組件,年化裝機低于3.5GW 的政策門檻, 7月1日將免于下調補貼,好于市場之前3-6%的下調預期。另一亮點來自中國市場。

從全球光伏產業的發展現狀來看,光伏產業90%是政策市場,目前光伏產業還不完全是市場經濟,還主要是政府行為,一旦海外市場產銷平衡時,任何一個國家也不會拿出錢來補貼外國企業,因此對于中國光伏產業來說,發展自己的市場顯得尤為促迫。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認為,目前太陽能發電仍處在行業發展早期,市場和政策存在不確定性。未來全球光伏市場挑戰巨大。其持續發展仍需社會各方尤其是各國政府的有力支持。2015年前國內的光伏行業將發生大規模兼并重組。

苗連生則指出,任何行業都有發展上升期和低谷期,光伏產業在漸漸告別過去的暴利時代之后,企業的生存正面臨自身研發、管理、成本控制和品牌建設等方面實力的考驗。英利此前就十分注重上述幾方面因素的積累,已經為即將到來的優勝劣汰做好充分準備。他表示,光伏產業未來將回歸理性發展,發電價格會降至常規電力同等水平。

苗連生表示,目前太陽能光伏行業產業鏈各環節單獨形成各自的利潤空間,而從整個產業鏈角度來看,這些利潤空間之間并未有效傳導,各環節之間的利潤率不匹配,令整個產業鏈產品成本的構成不盡合理。可以預見,未來光伏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成本還有很大下降空間。

工序

環節 國際技術狀況 國內技術狀況

多晶硅 技術主要掌握在美國、日本、德國,產能主要技術在全球7大生產商手中 主要都為引進俄羅斯的改良西門子法,技術相對有一定差距,產能相對較少

硅錠、硅片 單晶、多晶技術都相對成熟,切割工藝不斷提升,硅片厚度不斷下降 單晶硅拉制技術比較成熟,單晶爐已實現國產化,價格低廉;多晶硅澆鑄爐依靠進口,價格昂貴

電池及組件 電池片的光轉化效率高 生產工藝和國際相當,生產設備國產化率最高,從業門檻最低,從事企業最多,且擴產最快,產量最大的一個環節。由于技術和資金門檻低,同時可以充分利用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優勢,中國太陽能光伏電池封裝行業的發展最為迅速

光伏并網發電投資成本

裝機容量 1kw 投資

(人民幣萬元/kw) 比例

前期費用、工程設計等 0.20 10.5%

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 1.09 57.3%

并網逆變器 0.20 10.5%

配電測量及電纜等 0.10 5.3%

設備運輸 0.08 4.2%

安裝調試&入網檢驗 0.23 12.1%

合計 1.90

數據來源:中國光伏發展報告

光伏并網發電運營成本分析

裝機容量 1kw

投資成本(萬元/kw) 1.895 負債比率 70%

資本金(萬元) 0.569

開闊地并網發電小時數 1400 銀行借款(萬元) 1.327

年發電量(kwh) 1400 利率 5.94%

年財務費用(萬元) 0.079

年運營維護費用(萬元) 0.008

工資及福利費用(萬元) 0.008 發電成本(元/kwh) 1.328

設備大修費用(萬元) 0.008 增值稅稅率 17%

年折舊額(萬元) 0.085 上網電價(元/kwh) 1.554

資料來源:銀河證券科技部高新司能源與交通處鄭方能:

價格理性回歸:國內外對光伏產業的認識日趨統一

文/本刊記者 章勇

“近些年,國際國內對光伏技術及產業的認識越來越統一。”科技部高新司能源與交通處處長鄭方能日前在接受《中國科技財富》采訪時表示。

據預測,2050年以后,光伏發電將超過風力發電等其他新能源,成為新能源中占主導地位的能源種類,屆時光伏發電成本也將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降低成本,技術、產業雙推動

據鄭方能介紹,當前世界各國對光伏技術的研發給予了高度重視,各國都加大了對光伏發電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我國政府將新能源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予以重點培育與扶持。在“十二五”能源科技發展中,太陽能光伏技術是重點支持的方向之一。

“目前太陽能光伏發電光伏尚不具備與常規能源競爭的優勢。主要還是靠政府補貼,如果沒有補貼,業主很難承受它高昂的成本。”

“通過政府進行補貼,拉動規模應用,隨著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發電成本就會進一步降低,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從科技支撐的角度,就是要實現技術突破,提高轉化效率和發電壽命,從而進一步降低發電成本。

據鄭方能介紹,太陽能發電主要是光伏發電和熱發電。相對成熟的還是光伏發電。目前我國太陽能光伏電池的產能應該說是已經很大了,能夠完全滿足2010年世界總的裝機容量,2010年我國光伏電池的實際出貨量超過800萬KW,占全球生產總量的50%,而我國光伏電池的95%以上用于出口。就龐大的產能來講,國內目前的光伏發電裝機顯得微乎其微,截止去年底累計裝機只有80多萬KW。

“金太陽”取得了局部成效,未來利好在即

“金太陽示范工程是由科技部、財政部和國家能源局等三部門于2009年共同實施的旨在推動我國光伏應用的科技示范工程。我們希望通過金太陽工程的實施,擴大市場,提高技術水平,推進光伏應用。光伏發電的成本構成主要有太陽電池組件、逆變器和支架等平衡系統、安裝基礎等。硅材料生產本身要耗一定的能量,目前利用成熟的技術,生產每公斤的多晶硅料耗電是上百度級的。目前生產1Wp約需硅料6~7克,光伏系統的能量回收周期只有2年左右,和25年的發電壽命相比,我們獲得的能量遠遠大于生產光伏系統消耗的能量。這幾年多晶硅料的價格國際上的波動比較大,每公斤的價格在幾十美元到幾百美元之間波動,主要是歐美市場需求旺盛,多晶硅料產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價格的波動,影響了產業的健康發展。隨著多晶硅料產能和市場需求的平衡,現在硅材料價格正在逐步回歸正常,今后很難再有獲得超高額利潤的機會了。”

金太陽工程自2009年開始實施以來,應該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比預期的還有距離。主要原因是太陽電池成本和電池的供應。2009年當時的國際市場很好,國內電池廠家主要是出口,出口利潤高。國內盡管補貼,但也沒有出口的利潤高。很多國內的業主都買不到電池,這樣影響了“金太陽工程”項目的按期完成。“去年,我們對金太陽工程的實施進行了調整:對電池、逆變器、蓄電池等供應商進行了入圍招標。業主只能從入圍的企業中選擇產品,供應商須承諾按時、按質、按承諾的價格提供產品。應該說,這一措施對降低光伏系統的總體造價,推動批準項目按期實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今年因為國際市場補貼下降,市場增長速度放緩,我國光伏電池出口受到了很大影響。據鄭方能介紹,基于新的形勢,今年三部門協商對金太陽工程做了一些調整,不再限定光伏組件等只能由入圍企業供應產品的規定。

政府需要考慮到整個產業的發展,進行適時市場調節是必要的。業主可根據需求,向信譽好、質量高、成本低的企業求購產品。主要的目的是推動國內市場的發展,能夠吸引更多的國內企業參與金太陽工程的實施。

“現在雖說是補貼資金直接撥付給供應商,其實還是補貼給業主。比如說電池組件本來是每瓦12塊錢,業主向供應商付6塊,還有6塊由國家補給供應商。也就是說業主花了6塊錢買了12塊錢的東西。

目前,光伏發電還有上網的問題,存在某些政策瓶頸,特別是用戶側并網問題。當然也有技術問題需要解決。

光伏國產裝備還未成體系發揮作用

“歸根結底,要降低太陽能發電成本,要實現技術的突破和生產裝備的國產化。我國太陽能電池的產量已經是世界第一,但我們的生產線關鍵裝備基本都是進口的。進口設備非常貴。一套生產線好幾千萬,甚至幾個億??紤]到折舊就是一筆很大的開支,還有維護、配件更換都是很大的支出。”

鄭方能說:“近幾年國產的裝備也在研發,但總體上還沒形成體系,真正發揮主導作用。這是光伏電池成本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補貼不能是長期的,但國家對產業的扶持不變

問及目前國際補貼降低的原因,鄭方能向記者表示,第一、國際上光伏市場發展好的德國、西班牙、意大利等都是實行的固定上網電價政策,像德國每年光伏上網電價按9~11%的速度遞減,以期盡快實現光伏平價上網(光伏并網電價和用戶用電電價平衡),每年高出常規電價的部分全民分攤,這幾年,光伏安裝量連續超過政府預期,補貼額度增加,德國等政府加快降價,有的還限制每年的安裝總量。政府補貼不能是長期的,考慮到光伏發電市場的培育有一個過程,政府的補貼只是在某一階段拉動市場、促進高技術及產品向產業轉化,就像小孩剛學走路時,需要大人扶持,待學會走路后,大人就不用扶了;第二、隨著技術進步和產量的增大,補貼電價逐年降低符合客觀規律。歐盟預計2020年之前,歐盟所有國家都可實現光伏發電平價上網,到時政府就不用補貼了。今年國際市場總體還是預計快速增長,只不過產能的增加更快,特別是我國光伏產能持續超速發展。

“毫無疑問,我們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也是一種階段性的措施,政府不會無止境地拿公共財政的錢去補貼太陽能產業。當然,根據市場的發展情況,國家將來還會出臺一些新的激勵措施和相關政策。政府補貼太陽光伏產業是基于將來其發電成本完全可以和常規能源競爭,隨著常規發電電價的升高和光伏發電成本的降低,當光伏發電的成本和常規能源可以競爭時,政府就完全不用補貼了。”

“金太陽示范工程計劃用三年時間,補貼500MW以上的光伏發電,隨著市場規模的逐步擴大,單位KW補貼力度也會逐步減少。三年以后可能還需要繼續支持,如何支持及支持多大安裝量,我們幾個相關部門會再研究。總的來說我們還是要扶持太陽能發電技術的創新和產業的發展,這一點是明確的,不會改變”。

降低成本,除規?;瘧猛?,最重要的是技術提升,特別是轉化效率的提高。目前,太陽電池的效率晶硅電池,規模生產平均效率也就是15%~17%,非晶薄膜電池5%~7%左右,用全進口生產線有到9%的。我們希望通過技術進步,近期晶硅電池發電系統效率達到20%以上,薄膜電池達到10%以上,甚至更高。效率的提高,發電成本自然會降下來。另外,光伏除太陽電池組件的成本持續降低外,平衡系統的成本降低速度更快,我們國家太陽光伏系統的建設成本可能是世界上最低的。”

“現在在太陽能資源好的地區一塊錢左右的發電成本是可以實現的,也是比較客觀的,低于一塊錢,比較困難,可能造成企業的虧損。近年來,國內外光伏發電的成本持續下降,但發展總有一個過程,不可能出現超低的成本價。當初,我們預計‘十二五’結束的時候,把光伏發電的成本降到一塊錢以下,這是我們的目標。但是據了解,現在可能已經實現了,但這種實現不完全是技術進步帶來的,包括產業規模擴大、專業分工越來越完善、標準化和規范的應用以及匯率的變化等。所以成本下降的因素不能籠統地說。”

據鄭方能介紹,在“十二五”期間,在太陽能方向進行材料、器件、生產裝備和系統全產業鏈整合布局,重點支持三個方向:即:先進的電池技術、先進的光伏發電系統,包括接入電網技術以及太陽能電池的裝備制造技術。

就近來意大利等國下調光伏發電補貼的事件,鄭方能表示,主要是基于市場行為,政府不能干預太多。至于國內的價格戰,如果是惡意的降價這肯定是有問題的,這樣需要政策來規范。現在因為產能的增長大大高于市場需求的增長,價格回歸到合理的價位也是大勢所趨。一些小企業原本成本就高了,該淘汰就得淘汰。因為現在太陽能行業相對門檻比較低,什么人都可以進來,有點錢就可以投資,沒有技術也可以做,這樣的話,成本自然就高。通過價格回歸到理性的價格以后,那些價格高的自然就得淘汰了,這是市場調節,是合理的。如果是人為的壓價那就是不合理的、不規范的。充分競爭以后才能形成合理的價格。任何一個行業,都是這樣。

【新聞速遞】

6月27日,財政部網站貼出由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署名的《關于做好2011年金太陽示范工作的通知》,明示為進一步擴大國內光伏發電應用規模,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央財政將繼續安排資金支持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

《通知》中不僅具體地列示了示范工程的支持范圍,如利用智能電網和微電網技術建設的用戶側光伏發電項目、在偏遠無電地區建設的獨立光伏發電項目等,而且對支持條件與補助標準也做了具體說明。業內人士指出,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市場,光伏產業在上半年發展并不順利,國家部委此時推出《通知》支持國內光伏產業的發展,有助于國內光伏產業走出陰霾,重振旗鼓。后期來看,整個行情偏向樂觀。

發展光伏產業要尊重市場規律

——專訪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李俊峰副所長

文/本刊記者 李海毅

今年上半年,歐洲光伏產品需求持續走軟,連帶裝機量明顯下降。比較突出的是意大利國內對于光伏產業補貼的相關政策搖擺不定,不少光伏產品進口商減少進口,致使中國部分光伏企業運往意大利港口的光伏組件出現壓港現象,對國內光伏產業造成了一定影響。事實上,中國光伏產能去年達到了12GW,占全球產量20GW的一半以上。如此大的產能對外海市場的依賴性很高。在歐洲市場下調補貼政策的同時,中國、美國等一些國家也調整了扶持光伏產業的政策,東西方光伏市場的轉移,對中國光伏企業的影響深遠。面對這些變化,《中國科技財富》專訪了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李俊峰副所長。

中國科技財富:在金融危機之后,一些歐洲國家都降低了對光伏太陽能的補貼,這樣一個情況對中國有什么影響?

李俊峰:這里影響很大,因為歐洲是光伏的主要市場,差不多占了全球市場的80%,其他地區加起來也就20%。下調價格的背景主要有兩大因素驅動,一個是政策,歐洲原來的政策就是相關補貼要每年有一定下調,就是要推動技術進步,試圖通過規?;瘉斫档统杀?。只不過由于這幾年中國光伏產業興起之后,成本下降比較快,價格下調的幅度就比較大,這個對中國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另一個是利潤空間,去年,包括英利、天合的年報都是毛利率百分之三十幾,純利率是百分之十幾,這個利率遠遠高于社會投資的平均回報率,所以說這就造成了國內,甚至包括國際上投資的暴漲,而這種暴漲并不能說是盲目的,這只是一個向高利率、高回報率的方向流動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2009、2010年擴張很快,原來大家都認為2009年會有大幅度下滑,因為2008年金融危機,結果沒有下滑,歐洲的市場還漲了百分之三十多。到了2010年大家認為是一個調整期,結果也沒有調整,漲了100%還要多一些。大家都在看好這個市場,所以大家都在擴產擴容,這種擴產擴容的速度比市場擴大要快得多,這就促使歐洲進一步下調補貼價格的水平,導致價格的進一步下降。因為補貼少了,那么開發商就要降低價格,這也就推動了價格的進一步下降,這樣進一步下降又推動了補貼的下降。從光伏產業的發展來說,從歐洲政府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這種情況下,2010年的裝機量,已經完成了2015年的裝機目標,原來是2015年達到1500萬千瓦或者2000萬千瓦,但去年就達到了1800萬千瓦。從政府這個角度來說,這個目標是提前實現了,但是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原來的企業都是看著像英利、天合30%的回報率,結果大量投資,現在成本下降了,所有光伏企業都要向平均利潤率看齊。很多裝備制造都走過這個路,光伏也會走到這個地方來,這也是對這個行業敲了一個警鐘。

中國科技財富:現在中國光伏企業的技術在國際上有哪些先進之處?

李俊峰:先進技術的優勢總體來說并不明顯。光伏制造所需要的是普通的裝備,你買的到,別人都買的到,可能是你做的更精細一些,僅此而已。在這個角度說,這個行業不存在什么明顯的先進技術。但是這里有一個壟斷技術的問題,壟斷技術是別人造不了才叫壟斷技術,別人造的了就不算,可能別人今天造得不如你好,可是明天就有可能造得比你好。像英特爾,大家都指責他壟斷,但是沒用,大家都是用他的,不用他的你就做不好?,F在連核心技術都不明顯,更不要說壟斷技術,這種情況下就無法獲取超額利潤。無錫尚德、常州天合這些企業,不能說他沒有核心技術,他也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但是這種核心技術沒有形成壟斷,沒有形成獨占市場的情況,他們現在掌握的核心技術不足以讓他壟斷市場、獨占市場或者確保他的市場份額。這是對所有的光伏企業最大的一個挑戰,市場準入門檻很低,在市場競爭中大家都往低價格走,這是基本的趨勢。國家一直加強光伏的技術投入,技術方面很多是努力了不一定有成效,但是不能因為可能沒有成效就不投入,投入是必須的,只是這種投入在短期內無法改善中國光伏產業面臨的技術掣肘。

中國科技財富:目前歐洲的補貼降低,是否跟光伏產品的成本降低有關系?

李俊峰:這是一個準確的方向,不能說歐洲降低補貼是錯的。發這個電就是給老百姓用的,發展新興產業的目的就是為了改善人民生活,不能為了少數企業的利潤而犧牲惠民。目前從國家的角度來說是達到了這個目標,就是成本降下來了。原來是4個美元一瓦,后來是1.5個美元一瓦,現在是1個美元一瓦,對老百姓來說是好事,電越來越便宜了。同時這也是提醒企業不能按照原來的方向繼續了,原來天合、英利是34%的回報率,不少企業也做到了差不多的回報率。現在國內光伏企業利潤率大幅度下滑。

相關政策國家正在出臺,這個政策不是按照歐洲的情況制定的,中國有自己的一套思想來發展太陽能?,F在初步的規劃是到2015年能夠做到1000萬千瓦,目前大型的光伏電站是500萬千瓦,到2020年,做到5000萬千瓦,換句話說,現在是每年大概發展100多萬千瓦,到2015年后每年發展1000萬千瓦,這是相當快的發展速度。

中國科技財富:中國的光伏產業在世界上處于什么樣的地位?

李俊峰:基本上中國的光伏企業都是在中下游,上游硅材料方面受制外國比較大。中國企業在裝備制造這方面有比較優勢。比如說人家做一個兆瓦需要三年,我們可能一年就做出來了,我們的制造能力很強,但技術方面大多控制在國外,也就是“兩頭在外”的情況,技術市場都在外國。

現在光伏發展需要補貼,還沒法實現自由競爭,畢竟光伏的成本還是比較高的,這就需要成本進一步下降才能夠實現均價上網。目前降低成本主要有三大途徑,第一是規模,規?;a,規模越來越大,生產比較集中,以此形成下降,但是這種自然的下降是有限的;第二是技術裝備的進一步競爭,就是說如果市場里只有一家企業,他是不會賣的便宜的,如果有三五家出來,價格就會下來;第三就是通過原材料的成本下降。

目前原材料的進口量占國內需求的一半。同時,國家也在不斷的加強硅材料方面的科研投入,但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短期內很難改善這個局面。現在基本上還是從國外引進技術,然后消化吸收再去創新。在技術層面受制于人的情況比較明顯。

中國科技財富:在歐洲政策調整后,很多中小企業面對市場的相對萎縮,為了贏得市場而采取了“價格戰”的方式。光伏產業目前價格競爭的情況是什么樣的?

李俊峰:光伏產品的成本確實相對比較高,還有一個方面是過去的利潤率比較高,現在的情況是要把這個利潤率給降下來。多晶硅原來是20多美元一公斤,后來賣到70多美元一公斤,現在市場的形勢又逼著企業降價,這就宣告了光伏企業的暴利時代已經結束了。

現在,最大的問題在產能擴張太快了,市場相對小了,首先供應商這里要降價,生產廠家賣不出去,本來就一家賣,現在有兩家賣,那這兩家就開始相互降價了。如果一定要說有一個降價的源頭的話,就是產能多了。這就是一個行業的競爭問題,不是產能過剩了,企業畢竟都想往前發展,都想增加市場份額,那么就要通過降低成本、降低價格來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新進入市場的企業和老的企業競爭就要賣的便宜,才能獲得市場。這是一個自然的規律。作為WTO成員國。利潤的下降和上升都是市場的問題,至于一些企業受傷,是沒有理由保護這樣的企業的,企業要接受市場考驗。

中國科技財富:光伏發電的目的是為了應用,這樣就出現了標桿電價的問題,這也是中國發展光伏產業所面臨的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有的企業在招投標中甚至拿出了很低的價格。

李俊峰:標桿電價這個問題慢慢來,中國正在討論這個問題,中國的標桿電價和招標電價還在定型,畢竟中國的光伏項目還比較少,目前還沒有標桿電價。招標電價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價格,像敦煌項目的1.09元就是招標電價,其他地方還有1.15元的,別的價格也有,要達到有很明確的價格水平階段中國還不著急。至于在敦煌招標項目中,英利拋出的0.69元標價,從企業的角度看,企業的所有行為都是合理的。

中國科技財富:上半年,意大利政府關于光伏產業的政策搖擺不定,致使不少中國企業的光伏產品在運往意大利后積壓在港口,這個情況背后有什么因素?

李俊峰:這和意大利政府是沒有關系的,這多少是我們自己的企業造成的。因為不是現價交易,是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來算的,現在市場價格下降了,壓一天就降一分錢,為什么不壓呢?簡單來說,這里就是一個市場的供求關系的問題供,供求關系問題太復雜了,市場是捉摸不定的,是經常風云突變的,也是有風險的。就像現在油價突然又降了好幾美元,但是它的技術并沒有進步,它的成本并沒有下降。具體到這個壓港的事情并不是特別大的事件,就是一個商務條款的問題。我們也有這樣的事,之前在鐵礦石的問題上我們和力拓打得那么僵,就是因為08年鐵礦石價格大幅度下降的時候我們廠家都不履約了,因為當時和力拓簽的協議是到岸價,到岸結算,所以中國的企業就不卸貨了,對方的鐵礦石滯留海上,使力拓虧損嚴重。后來力拓就不簽長單只簽現價,因為簽長單有被撕毀的風險。這次發生在意大利的事件也是這樣,這是商業合同的問題。中小企業為了獲得訂單采取這種權宜的辦法,平時自然沒事,但是一旦有變動,當然就是造成這種壓港了,大的企業就沒有這種問題。市場是捉摸不定的,說不定明天又漲起來了。

大趨勢解讀——

國際光伏產業變動的虛實

王文靜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太陽電池技術研究室主任

大趨勢一:光伏產業分布趨于分散,而不是趨于壟斷

在這種光伏產業的大規模波動中,光伏發電上網補貼屬于政策性因素,而經濟危機、技術進步及產能擴張造成的太陽電池價格的下降等則屬于市場因素。這兩種因素混合的作用使得太陽能發電產業不同于其他的完全受市場經濟規律控制的產業,也不同于一些完全受政策控制的產業(如煤炭等)。在這種特殊環境下成長的企業的經營模式也是十分特殊的,而且也在不斷處于巨大的變化之中。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幾年世界光伏企業的總體變動情況。我們在圖1中比較了2005年至2010年世界前十大光伏制造商在世界市場上所占的份額。從中可以令人驚奇的發現兩個很大的變化:其一,世界前十大光伏企業所占市場份額變化非常巨大,在2005年世界前十大光伏企業所占市場份額為72.8%,而在2010年只占39.8%。其二,前十大光伏企業各自所占市場份額的差別也在縮小,在2005年第一大光伏企業日本的夏普公司占了全世界產量的24%,而最后一名SolarWord只占2%,兩者相差12倍。而2010年世界最大的企業First Solar所占的市場份額為5.8%,最后一名臺灣的Gintech所占市場份額為2.4%相差不到2.4倍。我們將2005年到2010年間每年世界前十大光伏企業總和所占市場份額的變化繪于圖2。從中可以看出前十大光伏企業所占市場份額在逐年減小,只是近三年在逐漸趨緩。這樣的現象表明整個光伏產業在規模逐漸擴張的同時,競爭變得更加充分,壟斷性在不斷減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種現象表明,單一的光伏企業在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后,難度變得非常大,因此這些企業在達到一個產能臺階后很難再進一步擴充規模,因此才有各個企業相互之間的規模差距越來越小,在總規模中所占比例也逐漸萎縮。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們認為其結癥正是源于光伏市場的波動性。太陽電池制造商的規模不斷擴大,年銷售額超過百億元,如此大的產量所需的流動資金量就非常巨大,但是這樣大量的銷售額卻是很單一的產品,最終出貨都是太陽電池組件,市場也相對單一,因此這樣大的銷售額都受單一市場規律的控制,一旦歐洲市場出現波動,公司整體就會陷于停頓,而一旦因市場不暢造成庫存增加,資金無法回籠,企業將很難應付。而且越大的企業越難支撐。2010年世界光伏產量第二名無錫尚德公司產量為1585MW,按2010年銷售均價大約每瓦15元人民幣,全年產出約238億元,這就要求每月產出19.8億元,如果一旦市場出現突然變故,銷售不暢,像這次歐洲市場的突然變動,造成中國產品的積壓,那么企業很難支撐如此龐大的資金需求,即使是能從銀行貸款,其財務成本也大得驚人。據報道晶澳公司2011年要將產能擴張到3GW,我們認為其風險是相當巨大的。如果按照每瓦12元人民幣計算的話,每年產出360億元人民幣,每月產值平均達到30億元,如果一旦出現市場端或硅料供應端的問題,公司的財務狀況將會迅速惡化。縱觀從2004年市場啟動以來,光伏產業總是在各種波動中發展的,開始時市場很好,但是硅材料供應不暢,企業要交預付款;后來出現經濟危機,市場又出現問題。經濟危機、政策變動使得產業的波動成為常態,這種情況使得企業很難做的非常大。按照一般的經濟規律,人們總認為企業規模越大,抗風險能力越大。但是目前太陽電池制造行業的特殊性決定著這樣的規律或許未必一定適用。此次在歐洲發生的光伏市場的大幅向下波動,許多人認為會發生行業洗牌,很多小企業會倒閉,而大企業是最終的勝出者。筆者認為很多小企業的倒閉將會成為現實,但是大企業的損失將會更加慘重,雖然大企業不至于倒閉,但是在危機過后我們看到的產業格局將會是集中度的進一步分散,行業競爭將會更加充分。

大趨勢二、光伏產業的波動對中國企業經營模式的影響

這樣的情況使得整個中國光伏企業不得不思考自身的經營模式。在2010年興起的一味擴大生產規模的經營模式將會受到考驗。

在2004年到2008年中國光伏產業的第二階段中經歷了中國光伏產業的第一個高速發展期。在這個高速發展期中出現了諸如無錫尚德、江西LDK這樣的造富神話。當時的經營企業的主要模式是:利用硅材料的短缺形成的長單價格和現貨價格的巨大差距賺取巨額利潤。但是這種硅料長單需要大量的資金,因此許多公司利用股市融資,將融來的資金用于簽署硅料長單,再利用長單硅料的價格優勢賺取高額利潤,之后擴大再生產,使企業迅速發展。這種模式似乎成了當時許多企業快速擴張的一個基本模式。但是在2008年底爆發的經濟危機使得這些變相的硅料期貨的炒作者陷入困境,所簽的長單的價格甚至一度比現貨價格都高,而且按照訂單拿到硅料卻成了庫存積壓品。真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許多大型光伏廠家出現巨額虧損。這樣,在經濟危機中徹底結束了硅料期貨炒作的歷史。從擁硅為王轉變為現金為王、擁市場為王。

在隨后的2010年的第二波高速擴張期,面對著巨大的市場需求,人們發現太陽電池產能不夠,產品生產出來多少要多少。因此,大量的資金進入光伏產業。投資非常踴躍。但是即使市場和下游產能高速擴展,硅材料也無法再現高出幾倍的現貨市場市場價格。在這個時期人們似乎形成了另一種產業模式,就是巨大地擴張光伏電池產線的規模,人們動輒幾百兆瓦的上電池線。幾家大電池廠都宣布要在2011年擴張到2~4GW。光伏產業擴展所需巨大的資金也是從股市、銀行等獲得。由于這些公司的高速擴張,形成了巨大的規模。但是在這一階段已經沒有了“硅材料價格雙軌制”所形成的巨額利潤空間。公司的利潤更多的來自于公司內部管理的精細度,以及對市場和硅材料進出節奏的把握。在這一階段許多公司在國內成功上市,從而迅速造富。但是這次歐洲光伏市場的向下波動又對這些公司的經營模式形成了巨大的沖擊,規模越大的企業,產品積壓越嚴重,資金鏈繃得越緊。如果這次危機持續時間較長的話,這些大型企業資金鏈繃得過緊以致斷裂的可能性將會大大增加。

大趨勢三:產業向發展中的亞洲轉移

根據Photon International 2011年第三期的統計(圖3),至2011年中國占47.8%,計13018.4MW;臺灣占12.7%,計3448.5MW;兩地合計:60.5%,計16466.9MW,而2010年兩地合計為50.2%。在來看整個亞洲地區,日本占8.5%,計2299.5MW;馬來西亞占5.2%,計1406.5MW;南朝鮮占3.2%,計865MW;亞洲其余占4.9%,計1341.8MW。整個亞洲合計占全球產量的82.3%,計22379.7MW,而2009年為75.7%。

如果我們再比較前幾年的數據,更明顯地看出整個光伏產業的制造中心在明顯地向亞洲地區轉移,尤其是向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轉移。

究其原因,除了傳統的說法,包括:勞動力成本低,資源成本低外。我們還看到兩個因素:中國公司在決策和行動上明顯快于西方國家,一個太陽電池生產線從決策到建設再到調試,在中國往往只用7~9個月時間,而歐美國家則往往要用一年半時間。另一方面,今年在中國投資光伏產業的資金量非常巨大,這也促使中國光伏產業的苦快速增長。

大趨勢四:晶體硅太陽電池產量擴張明顯快于薄膜太陽電池產量的擴張

圖4和圖5表示了自1999年至2010年世界光伏產業中各種具有產業化規模的太陽電池所占比例的變化情況。從中可以看出在2004年以前,薄膜電池的產量在持續下降,主要是由于晶體硅太陽電池產業的成熟,以及晶體硅太陽電池成本的下降。自2004年以后至2009年,薄膜硅太陽電池的份額在不斷增長,主要原因在于晶體硅太陽電池產業的快速擴張,導致硅材料短缺,因此晶體硅太陽電池價格不斷上升,從而使得薄膜電池的價格顯示出了明顯的競爭優勢。特別是在2008年和2009年薄膜太陽電池的快速增長主要是由于美國First Solar 公司的低成本CdTe太陽電池的成功大規模量產,導致薄膜電池比例的大幅上升。但是在2010年晶體硅太陽電池的占比又大幅反彈。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經濟危機后,硅材料短缺的問題已經解決,硅材料的價格大幅下降,再加上其他的提高晶體硅太陽電池效率的技術進步,造成晶體硅太陽電池的價格大幅下降,從而使得晶體硅太陽電池的市場份額又大幅提升。

未來薄膜電池是否還能快速從新提升市場份額,關鍵要看薄膜電池的技術成熟度的提升、設備價格的下降、效率的提高。

價格戰:

中國光伏的“青春期”煩惱

李海毅

長期以來,中國光伏產業都有著很高的利潤回報率。“新興”產業在國內很容易就被概念忽悠而最終導致半新不舊。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有錢大家賺很正常,很少有人去做虧本的生意,光伏產業即是如此。

據穆迪統計,截至2010年年底,來自中國的光伏生產企業占據該行業全球產能的三分之二左右。不過,從需求來看,中國國內的光伏需求只占全球的3%,因此大部分設備都出口到了歐洲等主要市場。目前各國政府已明顯縮減了對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而光伏行業最大的生產國——中國仍在大規模擴張產能。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太陽能光伏企業的利潤率下降。

如今,曾經占據一定市場主動權的中國光伏產業正面臨著“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的嚴重生存危機。

光伏市場這個大蛋糕,曾只有少量幾家企業參與,面對的是供小于求的局面早已不復存在。世界上畢竟沒有哪個地方和產業是可以偷著躲著做的合法生意并賺大錢的,光伏產業等等新興產業肯定不是,只要有人能想到的,其他人也能想到并且搶先做到?,F實社會,比技術、比資金、比人才都顯得極為單純。

曾幾何時,國內光伏發電招標的補貼項目居然少有人問津,其真無關乎國內光伏生產廠商的愛國熱情,實在是海外市場的回報率遠遠高于國內市場。目前國際環境變化,補貼普降,僧多粥少,國內企業日子不好過,采取了包括“價格戰”在內的多種方式贏得利潤也就顯得“純真”。

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新興市場尚未完全開發,產業內的企業很容易產生不正當競爭的情況。當前,國內光伏企業儼然處于“青春期”的階段:迅速成長,逐漸成熟、可塑性極強。這個階段的青春期,可能出現的諸如“早戀”“自閉”“叛逆”“憤青”“單純”“盲從”“躁動”、“輕狂”、“任性”等等表征,當前的中國光伏產業也一樣會具有。而價格戰,恰是中國光伏“躁動”的表現。

處在“青春期”相對脆弱的中國光伏企業如果想要得到“茁壯成長”,需要以更理性的方式來面對市場的變化,如此就要接受一些“心理輔導”和“疏導”。

首要的是為光伏企業建立長遠的戰略眼光,不要耍“憤青”。在2009年的敦煌10MW項目招標中報出過0.69元的標價,后來國內企業又在其他的招標項目中出現了0.72元的價格。這樣低的價格,并不能代表整個行業的發展水平。弄得業界心情如雨,實嘆差距??!不能否認有些光伏企業從技術到成本都有很大的優勢,但是這樣相對不合理的競爭,會導致全行業的利益受損。在國內市場上壓壓價倒也沒什么,畢竟國內光伏價格沒形成,但要是把“價格戰”打到世界舞臺上,就要上綱上線了,這不僅會破壞國內的市場環境更會影響國際的市場平衡。再說了,“價格戰”一開打,弄出些超低的價格讓歐洲人情何以堪,弄不好人家接二連三的敲WTO的冤鼓,告你傾銷,豈不得吃不了兜著走?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對新進入光伏領域的企業亟需進行市場風險的評估,這也算是一個輔導項目。據來自業內的消息,由于前一段時間大量的資金涌入光伏產業,造成了產業內的企業良莠不齊,過多的集中在光伏產業鏈條的中下游。在當前全球光伏大調整中,中國勢必會有大量的光伏企業在接下來的兩三年里面臨淘汰出市場的風險。真可謂是,光伏有風險,入行須謹慎。不過,中國的光伏產業將在這一陣痛中獲得質的提升,得到成長壯大,而屆時大量的企業將被清理出這個行業,這將是中國光伏產業的“成年禮”。

政府制定關于光伏發展的政策扶持當是另一個很重要的輔導。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制定光伏產業政策,中國在這個步驟上實在是有些慢半拍。面對歐洲早已成熟的光伏產業政策和太陽能光伏發電入網定價,盡管“千呼萬喚”,但國家層面的光伏政策和統一的標桿電價卻怎么也不出來。主觀上,中國各地的光伏企業在成本上和技術上的差別導致了各地有不同的價格標準,客觀上,“出不來”和中國的國情有很大的關系,咱們國家地盤大,地域差別也就大,西部和東部,南方和北方,日照條件相去甚遠。這種情況下,政府定價不方便一刀切。好現象是,國家雖然沒有明確的計劃,但是不少地方政府事實上采取了大量的扶持政策,尤其是科研技術方面的投入。對于科研的投入當是解決中國光伏“兩頭在外”尷尬局面的重要辦法,我們也看到這個局面正在一步步扭轉。

對一些光伏企業來說,“危急存亡之秋”,在這個大變革、大發展、大調整時期,誰能挺過這兩三年的“寒冬”,誰就能迎來光明的明天。不論從短期來看還是從長遠來看,海外市場絕對是光伏產業的主陣地。中國的光伏企業需要多樣化的發展,但更需要統一的訴求,有組織的參與國際競爭,在這個過程中維護自身的利益,才能在新一輪的發展浪潮中擁有自己的地位,從而避免“中國的光伏產業淪為第二個稀土產業”。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光伏 企業 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