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讀賣新聞》7月14日報道 菅直人首相13日在首相官邸召開記者會就今后的能源政策宣布,將分階段、逐步降低對核電的依賴,爭取建設—個不依賴核電的社會。這是首相第一次明確提出“去核電”方針。該方針將帶來日本能源政策的根本性轉折,但由于沒有明示具體時間和如何穩定電力供應,實現“去核電”的道路尚不明朗,并且將在產業界掀起波瀾。
首相說,3月發生的東電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令人痛感以往對核電站安全措施欠考慮,僅憑之前的認識,無法掌控核電這項技術。
首相表示:“由此開始認識到應該建立不依賴核電的社會。要有計劃、分階段地降低對核電的依賴程度,逐步建立一個沒有核電也能良好運轉的社會。”
首相已經表明辭職意向,卻又做出重大政策轉變的決策,這引起了輿論批評。對此,首相反駁說: “作為經歷大地震和核電站事故的首相,這是職責所在。”
分析人士認為,首相此時宣布“去核電”方針,是因為圍繞重新啟動九州電力公司的玄海核電站(位于佐賀縣玄海盯)問題閻內出現混亂,財界和地方自治體對此一片指責之聲,所以首相希望借明確能源政策的基本方針來打開局面。
日本國內就核電問題打起了口水仗。不過既然日本的“安全神話”已經破滅,這也沒什么不可思議的。有人主張脫離核電,有人主張混合發電,還有人主張改良技術……
是巨大的海嘯和核電站事故改變了遠東及太平洋地區的“核環境”嗎?答案是否定的。3-11大地震并沒有給美、俄、中、朝這四個核國家近10年來執行的核政策帶來任何變化。地震發生后,日本獲得了很多國家的援助。但日本需要明確的事實是這只是對日本受災的同情和支援,而絕非四個核國家的軍事策略。
現在的國際政治雖然還不至于是露骨的弱肉強食,但幸災樂禍的事情還是常有。如果日本開始“脫離核電”,忘卻了自己所處的核環境,那日本的鄰國肯定會說“請自便”,然后回家偷著樂。
311地震后,一部分發達國家開始決定脫離核電。但NPT(《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本網注)5國(美俄英法中)和NPT 外的核國家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北朝鮮以及正在向核國家邁進的伊朗卻仍然很堅定地繼續走持核之路,而且這些核國家也從未考慮過放棄核電。
冷戰結束后,很多國家放棄了持核的理想。311之后,又有很多國家選擇了“脫離核電”。這是從軍事和和平兩個層面上的“脫原子能”。但去年秋天北約舉行首腦會議時也宣布“只要核武器存在,北約組織就一直保持‘核同盟’狀態”。就像選擇脫離核電的國家對必須從核電大國法國進口電力心知肚明一樣,脫離核電的國家根本無法脫離對持核同盟國的依存。而且在電力和安保兩方面,這種依存與被依存的關系今后還會更加深刻。
日本要步歐洲脫離核電國家的后塵嗎?即便遠東的核環境和歐洲相去甚遠,日本也還要堅持給鄰國提供笑柄嗎?那些非核國家和平使用核能的權利是在放棄軍事使用權的基礎上獲得的,但因為擁有脫離條約的自主權,這種放棄并不是絕對的和最終的。
原子能的軍事利用和和平利用實際上盤根錯節,無論放棄哪一樣,最終都會導致該國在原子能研究上的后退和衰退,也就是說會淪為二流國家。日本應該堅持核能的和平使用權,免得讓別人幸災樂禍。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