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成都新能源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將達到1100億元,年均增長31%,工業增加值290億元,年均增長33%。7月14日,成都市經信委印發《成都市新能源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力爭用五年時間將成都建設成為 “西部第一、全國一流”的新能源產業基地。 據了解,成都是“新能源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成都(國家)新能源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去年,成都規劃出30平方公里的新能源產業功能區,引導新能源產業集中、集約、集群發展。同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86.75億元,比2008年增長187%,初步形成以太陽能、核能、風能、動力及儲能電池、智能電網為主的產業體系。
《規劃》提出,到2015年,太陽能產業年主營業務收入達660億元;核能產業年主營業務收入達165億元;風能產業年主營業務收入達150億元;動力及儲能電池產業年主營業務收入達100億元;智能電網產業年主營業務收入達25億元。
按照《規劃》,成都將北聯綿陽、德陽,南接眉山、樂山,積極打造“綿-成-樂”新能源產業發展帶。其中,成都重點構建“一核兩翼”的產業發展格局。“一核”即成都新能源產業功能區,重點發展以太陽能、核能、風能、儲能電池、智能電網產業為主的研發、制造、商貿流通、總部經濟及相關生產性服務業。“兩翼”即新津新能源產業發展翼和龍青金(龍泉驛-青白江-金堂)新能源產業發展翼,為新能源產業的配套發展區及特色產業發展區。到2015年,成都將建成新能源產業國家級和省級技術研發平臺10個,并建成“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核電設備綜合試驗中心”、“太陽能聚光應用工程技術中心”和“國家中低壓電氣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