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專家們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能源工業為實現“保供應同時實現轉型”這個主要任務,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調整能源結構是一個重要手段。而在眾多新能源品種中,預計太陽能光熱發電可望成為未來新能源的主導核心內容。日前,有專家們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能源工業為實現“保供應同時實現轉型”這個主要任務,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調整能源結構是一個重要手段。而在眾多新能源品種中,預計太陽能光熱發電可望成為未來新能源的主導核心內容。
據了解,在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中,風電為每千瓦時0.5~0.6元、太陽能發電為1.2~1.5元、生物質發電是0.4~1.0元,這說明可再生能源已進入到能夠產業化、規模化和商業化發展的階段。在眾多新能源品種中,由于補充、替代煤電的優勢顯著,預計太陽能光熱發電可望成為未來新能源的主導核心內容。
熱發電將擴大投資
隨著今年1月份國家首次實施光熱電站特許權項目招標,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對光熱發電的未來充滿信心。目前雖然太陽能光熱發電在各國均起步較晚,但業界對太陽能光熱發電成為未來新能源主力軍已基本達成共識。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光伏和光熱發電都有著良好前景,二者并不是互相替代,而是并行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十二五”期間國家要以西藏、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云南等省區為重點,建成太陽能電站500萬千瓦以上。
中海陽新能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薛黎明表示,到“十二五”末,光熱發電的裝機容量有望超過光伏發電。
一位專家說,中國光熱發電之所以和國外差距這么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外20年前就開始了巨額投資。目前,由于光熱發電尚未形成產業,國家在投入方面還很慎重。但隨著越來越多央企和民營企業的加入,這一狀況正在發生改變。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博士姚志豪建議,加強直射輻射資源測量及電站選址工作,調動產業鏈各相關單位積極性,通過實際電站項目鍛煉提高,加強完善產業鏈各環節測試手段和實驗平臺,此外還要加強金融財政等政策配套支持。
7月8日,亞洲開發銀行副總裁趙曉宇說,許多亞洲國家有著天然的太陽能資源優勢給予他們充足的陽光和大面積不適合做其他用途的土地。然而,由于大型太陽能發電缺乏合適的融資項目機制,并有相關體制和政策的限制以及相關知識的不足性,所以在亞洲的發展中國家有大約9億人口至今沒有電用,甚至有些偏遠地區為了那些能發電的化石燃料付出了巨額費用。
全球熱發電勢頭好
近日,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發布的權威數字顯示,2011年第二季度新增清潔能源投資達到417億美元,比第一季度增長27%,同比2010年第二季度則高出22%。一系列大型太陽能熱發電項目的融資出現在第二季度清潔能源項目中。第二季度美國BrightSource公司的392MWIvanpah光熱發電項目投資達到22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投資最大的此類項目。其他還有包括西班牙的100MWFPLTermosol項目,南非的100MWEskomUppington項目等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項目。從不同的區域市場看,各國在風能和太陽能項目中資產融資大增,在西班牙太陽能熱發電項目和奧地利、西班牙的風力發電場項目融資推動下,歐洲的投資增長14%到89億美元。
據了解,目前亞洲整體的電力生產只有不到0.25%來自于太陽能。這就標志著太陽能發電擁有巨大的潛力,并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增加3%~5%的貢獻,其目標是亞洲太陽能源的電力成本等于或低于電網電力。在國際上,太陽能光熱發電已經成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熱點。早在上世紀80年代,國外就建造了裝機容量500千瓦以上的各類光熱電站,并開始了商業化運作。中國則從近幾年才開始示范工程的建設。
中科院電工所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馬勝紅表示,就光熱發電而言,形成我國從基本材料、主機設備和系統設計集成的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鏈的時間不會太長了。而隨著相關設備規模化生產,光熱發電成本也將在“十二五”期間迅速下降。
在自主研發方面,中科院太陽能熱利用與光伏系統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志峰表示,“十五”期間,中科院電工所、工程熱物理所等科研機構和一些太陽能企業,已經開始了光熱發電技術的項目研究。目前我國科學家已經對碟式發電系統、塔式發電系統以及槽式聚光單元進行了研究,掌握了一批太陽能光熱發電的核心技術,如高反射率高精度反射鏡、高精密度雙軸跟蹤控制系統、高熱流密度下的傳熱、太陽能熱電轉換等。由中科院電工所皇明太陽能集團聯合實驗室承擔的科技部“十一五”“863”重點項目1兆瓦級太陽能熱發電站,也將于近期并網發電,這對于我國光熱發電技術的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
熱發電技術領先
隨著光熱發電的持續升溫,光熱與光伏孰優孰劣,未來哪種技術將占主流,也成了業界熱議的話題。
據了解,與光伏發電相比,光熱發電沒有生產太陽能電池帶來的高能耗、高污染等問題,設備生產過程更清潔,發電的規模效益也更好。此外,由于光熱發電采用儲熱裝置,能夠提供穩定的電力輸出,與光伏發電相比,更容易解決并網問題。此外,現在技術較成熟的槽式光熱發電,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因此在沙漠中的應用是個問題。光伏發電則不涉及這一問題。最后,光熱發電所需的建設面積較大,不如光伏發電靈活。另外,在發電效率方面,光熱發電也需要繼續提升。
與光伏通過半導體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不同,光熱發電更為傳統,主要是通過收集太陽能加熱水蒸氣進行汽輪發電,因為發電效率較高,提供的電能比光伏更為穩定可靠,對電網要求較低,基本可以直接與電網對接,曾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受到廣泛重視。但光熱發電對日照條件要求較高,并且需要通過建設大規模電站來降低成本,需要大片的土地、巨額的投資,如果希望提高轉換效率,更需要大量的水資源。
在國際上,大力推進太陽能熱發電的項目誕生于2009年7月,這一號稱“歐洲沙漠行動”的行動,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投資4000億歐元,在中東及北非地區建立一系列并網的太陽能熱發電站,來滿足歐洲15%的電力需求,以及電站所在地的部分電力需求。而亞洲第一個光熱發電站于2010年8月在北京延慶建成。更重要的是,這一項目于2006年立項,屬于國家86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2008年獲得發改委批準、允許并網發電。
太陽能光熱發電因其清潔無污染、效益好,而且運行穩定、成本低、便于并入電網等諸多優勢而備受關注。今年6月1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頒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正式實施,在指導目錄鼓勵類新增的新能源門類中,太陽能光熱發電被放在突出位置。專家預測,未來光熱發電容量將大大超過光伏,并有可能取代常規能源而廣為使用。據悉,皇明太陽能同時也通過自主研發掌握了槽式、碟式、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并具備太陽島的建設能力,為中國進入太陽能熱發電領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胡學浩認為,由于太陽能光熱發電和火電一樣是通過蒸汽輪機,加上太陽能光熱發電帶有熱儲存系統,更有利于電力系統的穩定和調節。目前光熱發電價格與光伏發電成本相當,但是光伏發電沒有儲熱設備,而光熱發電可以采用儲熱裝置提供穩定的電力輸出。如果考慮儲熱裝置,光熱發電的綜合價格比光伏發電要便宜些。
有關專家認為,在全球低碳經濟與新能源革命的大趨勢下,光熱發電極有可能成為我國未來份額最大的主導能源。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