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世界上一些國家出現棄核傾向,國內也有一些棄核的意見,核電項目的審批停了下來,今年未開工新的核電項目。受其影響,在“十一五”期間投入了近千億元建設起來的核電設備制造能力面臨后續定單中斷,企業無米下炊的境況。但我們應該看到,中國沒有采取棄核的態度。9月27日,國務院召開全國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動員部署“十二五”節能減排工作,溫家寶總理在講話中重申了“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的核電發展戰略。4月份,張德江副總理在視察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時強調,我國發展核電的決心不能動搖,加強核安全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這可以看作是中國領導人在福島核事故后關于核電政策的一個官方表態。
當然,發展核電必須確保安全。對日本福島核事故,我們要做客觀的、實事求是的分析,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使核電更加安全可靠。核能的和平利用是人類科學發展史上的重大成就,從以瓦特發明蒸汽機為標志的工業革命至今還不到200年,人類就用掉了地球幾十億年吸收太陽能埋藏于深部的化石能源,因此為了人類的可持續生存和發展,世界需要核能。
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福島核事故也在催生更加安全可靠的核電技術。核科技工作者任重而道遠,面臨施展才能和抱負的大好機遇,尤其是中國,未來必然是世界最大的核電市場。2010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已達到32億噸,占全世界消費量的46%,在“十一五”期間的五年,煤炭消費量共增加了八億噸,同時面臨著巨大的環境壓力。但我國人均年能源消費量只有2.3噸標準煤,低于全世界人均年能源消費量2.61噸的水平,只相當世界人均水平的88%。所以盡管我們在大力開展節能措施和調整經濟結構,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既使人均年能源消費量達到世界平均水平,能源消費總量仍會增加。如果按“十一五”時期的增長速度,“十二五”末全國煤炭年消費量將達到40億噸,占到全世界煤炭消費的50%以上。“十一五”期間,我國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增速世界第一,但在能源消費總量中占的比重仍然很小,尚難于替代化石能源需求的增長,所以從實際角度來看,中國不發展核電不行。
日本福島核事故后,德國在質疑聲中作出了棄核的決定,而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和日本均未表示棄核。相反,美國在2011年~2016年能源規劃中提出,要研發小型堆和新一代艦船用核動力堆,并聲稱要繼續在核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我認為,對美國的這一規劃絲毫不應感到奇怪,這是大國的必然之舉。最近,美國已對預計12月份批準建設的兩個AP1000核電項目進行公示,到過現場的人說這兩個廠址已經開始負挖。
綜合認為,明年三月以后國際、國內對核電的認識有望出現轉機,有可能步入恢復發展的軌道。因為屆時有些國家新的核電站將許可建造,我國秦山又將有新機組投產,AP1000的建造將取得進展,核安全規劃也應該會出臺,因此從上到下越來越多的人應該對核電重拾信心。中國核學會應充分發揮“學術交流主渠道”的作用,積極組織開展以全國學術年會為龍頭的、形式多樣的學術會議,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推動我國核科學技術的進步作出貢獻。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