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在伊朗核計劃發展初期,美國等西方國家與當時的伊朗政府關系密切,為其提供核技術支持。 1967年,美國首先為德黑蘭大學提供了一個5MW研究反應堆,德黑蘭核研究中心(TNRC)負責運行。據西方情報機構報道,核技術的軍事應用也在TNRC中成立的一個小組內開展。1980年美伊斷交后,美國開始堅決地遏制伊朗發展核能。然而,在30年的伊核問題博弈中,美國雖然手段盡出,但一直難遏伊朗發展核能的決心。美國再次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伊朗核問題歷史回顧
20世紀50年代后期
伊朗開始其核能發展計劃以來,先后建立了一個核電站,6個核研究中心,5個鈾處理設施。
2003年2月9日
伊朗前總統哈塔米發表電視講話時宣布,伊朗已在雅茲德地區發現鈾礦并已成功提煉出鈾,伊朗將開采鈾礦并將建設鈾轉換和鈾濃縮設施,以便建立一個完整的核燃料循環系統。
2003年10月
伊朗中止了鈾濃縮活動,2004年11月中止了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外圍活動。
2004年9月21日
伊朗副總統兼國家原子能組織主席拉扎·阿加扎德說,伊朗已開始將37噸“鈾黃餅”的一部分用于鈾轉化試驗。
2005年8月
伊朗又重新啟動作為鈾濃縮準備階段的鈾轉化活動。
2006年1月1日
伊朗宣布已經開發出用“混合澄分”法從鈾礦石中提取濃縮鈾所需要的“鈾黃餅”技術。該技術使伊朗朝自主建設核燃料循環系統邁進了一步。隨后,伊朗先后宣布成功提煉出純度為3.5%和4.8%的濃縮鈾。
2007年4月9日
內賈德宣布,該國已能進行“工業規模”的核燃料生產。
2009年4月
伊朗首座核燃料工廠落成,每年可生產40噸核燃料。 9月,伊宣布開始在庫姆附近建設第二座半工業化核燃料濃縮設施。 11月,伊還宣布將新建10處鈾濃縮設施,以將核燃料年產量提升至250噸至300噸;同時,伊還需要50萬臺離心機來滿足發電需要。
2010年2月11日
伊宣布生產出第一批純度為20%的濃縮鈾,并計劃在一年內著手新建兩座鈾濃縮工廠。 4月9日,內賈德宣布,伊研制出第三代離心機,并宣稱將在納坦茲核設施安裝6萬臺第三代離心機,每年為6座核電廠提供燃料。
2010年8月21日
在俄羅斯的幫助下,伊朗首座民用核電站開始裝載核燃料棒。
2011年9月12日
伊朗首座民用核電站布什爾核電站正式啟動。
伊朗核問題美從支持者變為遏制者
伊朗核能源開發活動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前,美國與伊朗巴列維王朝關系密切。 1979年伊斯蘭革命后,由于發生伊朗扣押美駐伊使館人員引發的人質事件,兩國關系惡化。 1980年4月7日,美伊斷交。斷交后,美對伊實施遏制和孤立政策,伊視美為敵人。兩國關系從此處于嚴重敵對狀態。 20世紀90年代初,伊朗開始與俄羅斯商談恢復修建有關核電站問題,并與俄簽署《和平利用核能協議》。 1980年與伊朗斷交的美國對伊俄核合作十分不滿,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并一直對其采取“遏制”政策。“9·11”事件后,美對伊朗政策日趨強硬。美不僅稱伊是“邪惡軸心”國之一,還將伊列為支持恐怖活動“最積極”的國家,繼續對伊實行制裁。
2003年初,伊朗核問題凸顯,美國多次指責伊朗秘密研制核武器,并向伊朗施壓,以期遏制伊朗的核技術開發。 2005年6月,艾哈邁迪·內賈德當選伊朗總統之后,伊朗在核問題立場上的態度以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引起美國的嚴重不安。在美國的推動下,聯合國安理會先后通過對伊實施制裁的第1737號決議和第1747號決議等多項決議。
美國多次要打伊朗一直難下決心
幾年來,因伊朗在核問題上不肯讓步,美國對伊朗動武的呼聲曾一浪高過一浪。美國高層一直叫囂“不排除包括使用武力在內的任何手段”對付伊朗,布什任美國總統期間曾表示,不會把伊朗核問題留給下一任美國總統。即使到2007年10月,布什仍揚言如果伊朗制造核武,將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一場新的戰爭似乎難以避免。有一段時間,媒體和專家甚至已開始預測戰爭爆發的具體時間。然而,就在2007年末,伊朗核危機卻出現了戲劇性轉變:一是美國主動與夙敵伊朗接連舉行直接談判;二是2007年12月3日美國情報機構出臺關于伊朗核計劃的國家情報評估報告,稱伊朗早在2003年就停止核武研發;三是2008年1月布什的中東之行,對伊朗政策基調的核心是加強遏制。
翻開歷史看看,美國為了確保戰爭成為一樁合算的買賣,總是要精心挑選打擊對象。薩達姆自廢武功,主動銷毀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結果讓美國打擊起來無所顧忌。而在伊朗核問題上,伊朗高層態度始終十分強硬,他們十分清楚,一旦在核問題上示弱,美國馬上會得寸進尺,迫使伊朗作出新的讓步,永無止境地占伊朗的便宜。內賈德曾說過:“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美國就會提出人權問題。如果人權問題解決了,他們可能又提出動物權問題。”因此伊朗拒不妥協并做好軍事斗爭的充分準備。也許正是因為顧及伊朗的報復能力和堅定的國家意志。美國才遲遲不敢下動武決心。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