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華大學氣候政策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舉辦“第二屆中國低碳發展論壇”。此間發布的《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1―2012)》(藍皮書)指出,“十二五”將是中國低碳發展的關鍵期,“能耗強度下降16%,CO2強度下降17%”的目標充滿挑戰。藍皮書同時指出,當前中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與制約,但未來十年內,中國新能源投資累計將達5萬億元。
未來四年低碳投資還將繼續高速增長
藍皮書分析,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仍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階段,盡管出口占GDP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出口額仍處于高位,這些因素將驅動中國能源消費和CO2排放的進一步增長。
“無論是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領域,還是在能效領域,中國政府及社會的投資都在‘十一五’期間迅速增長。”藍皮書分析稱:“十一五”期間,大量資金投入到風電場建設和風電機組的產能擴張中,風電投資每年平均增長82.4%,太陽能光伏的投資每年平均增長101.4%;能效領域同樣如此,企業節能投資每年平均增長65.5%。
快速的投資增長說明低碳發展在“十一五”期間加速,低碳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發展方向。藍皮書同時指出,由于大量的基礎建設投資拉動了高耗能產業的增長,中國的產業結構在“十一五”期間還未得到很好調整,這將對中國未來的低碳投資產生深遠影響。在“十二五”期間,中國將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結構節能和降碳,低碳投資還將繼續高速增長。
地方政府發展低碳有賴利益內化機制
藍皮書指出,綜觀“十一五”期間中國低碳發展進程中的一些事實,不難發現,在低碳發展中存在著一些地方政府博弈現象,地方政府在低碳發展上呈現出了行為的兩面性。表現為:許多地方政府在節能指標分解上和上級政府討價還價,部分地方政府節能政策執行不力,扶持和違規上馬高耗能項目,甚至還出現“十一五”末年拉閘限電以突擊完成節能目標的現象。
目前,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6%和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已正式列入“十二五”發展主要目標,這意味著地方政府將在低碳發展領域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基于此,藍皮書認為,下一階段要進一步調動地方政府在發展低碳方面的積極性,還有賴更好的激勵機制和更好的利益內化機制。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瓶頸凸顯
“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為11.4%的約束性指標。為實現該指標,中國勢必要大力調整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然而,藍皮書也指出,當前中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與制約,實現上述目標面臨巨大挑戰。
對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領域日益暴露出的問題,藍皮書尖銳地剖析稱:目前,中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11.4%的目標主要依靠水電完成,但水電站的建設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已愈發尖銳;風電間歇性電源并網瓶頸不斷凸顯,智能電網建設與風電場建設難以同步完成,造成大量棄風和風電消納困難等問題;而光伏發展“兩頭在外”,國家政策不足以拉動國內光伏市場盡管近期頒布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會有一定促進作用,但該政策細節仍待完善。
藍皮書預測,已上報國務院待批的《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或將對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和傳統能源的升級變革在具體實施路徑、發展規模等方面進行部署,并有望在2011年年底出臺,預計出臺后將引發新能源投資熱潮,未來十年內中國新能源投資累計將達5萬億元。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