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全國多地電力供應緊張,出現電荒勢頭之際,蒙東電網卻面臨有電送不出的困境。
作為典型的送端電網,截至今年10月底,蒙東電網發電裝機容量達1900萬千瓦,而呼倫貝爾、興安、通遼、赤峰四個盟市的最大用電負荷只有400萬千瓦左右,供遠大于求。
盡管如此,蒙東地區的裝機容量仍在高速增長。以風電為例,去年的裝機容量還在337萬千瓦左右,今年預計將達630萬千瓦。
“蒙東電網外送市場目前只有遼寧,吉林、黑龍江電網也只能外送遼寧,但遼寧市場消納能力有限。”11月16日,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發展策劃部副主任李淑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冬明春,全國大部分地區面臨電力供應緊張形勢,蒙東電網的富余電量亟須通過跨區輸電通道發揮作用,蒙東公司迫切希望融入大范圍的資源優化配置平臺。
為了更加直觀地了解蒙東電網供需形勢,11月17日,記者從呼和浩特市來到地處科爾沁草原腹地的通遼市,待凍雨停歇后,次日一早乘車沿著304國道一路北上至霍林格勒,捕捉風、火、電的身影。
“風”擁而至消納成了大問題
枯黃,蒼茫,與夏日的芳草鮮美相比,初冬的科爾沁草原有些黯淡。倒是道路兩旁矗立在山坡上的一座座風機,為大地增色不少。風機葉片緩緩轉動,成為目光所及之處唯一運動的物體。
通遼地區地處由蒙古高原遞降至低山丘陵和傾斜沖擊平原地帶,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風速由高原到盆地達到較好的加速,使區域具有風力強、分布廣泛、持久穩定的特點。因此,通遼具備豐富的風能資源。
坐在車里,拉近相機鏡頭,記者相繼在銀白色的風機機身上看到“中國華能”“中電投”藍色字樣。據通遼電業局局長董安有介紹,目前已有包括華能、大唐、國華、龍源、京能等發電集團在內的25家風電公司落戶通遼,其中,10家已入網,15家正在辦理入網手續。去年,風電電量已占通遼地區全社會用電量的20%左右。
今年2月22日,通遼市召開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遼市市長在作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時透露,2010年全市風電產業建設規模達500萬千瓦,并網規模達168萬千瓦,配套裝備制造企業14戶,正在形成完整產業鏈條,風電發展走在了全區乃至全國前列。
“風”擁而至,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通遼電網帶來了很大壓力。據統計,通遼地區今年最大用電負荷130萬千瓦,發電裝機達722萬千瓦,其中風電就達320萬千瓦,大部分電力需靠外送消納。而目前通遼乃至蒙東唯一的外送市場——遼寧,負荷增長較慢,消納能力有限。“通遼通遼,就是通往遼寧啊。”董安有詼諧地道出了通遼毗鄰遼寧又送電遼寧的區位特點。
今年8月,東北電監局到通遼檢查風電安全工作,董安有在匯報工作時提出,我國風電資源分布的特點決定了風電的大規模開發必須依靠遠距離輸電來解決,風電的跨省乃至跨區消納已成為蒙東風電能否大發展的關鍵因素。
風電建設超前于電網建設還帶來了諸多問題。由于通遼電網電源結構單一,網架薄弱,調峰能力不足,風電場的大規模接入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產生了一定影響。風電并網設備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規范,也給風電管理和調度增加了難度。
但風電跨越發展的步伐并不會因此停滯。按照通遼市“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通遼地區將投產風電830萬千瓦,并將以開魯縣、扎魯特旗、奈曼旗等為重點區域,打造多個百萬千瓦風電基地,建成國家千萬千瓦級風電產業基地。
如何加強風電并網安全管理,促進風電在更大范圍內消納,已成為擺在地方政府、風電企業及電網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火”拼不過發電設備利用小時不足
在304國道上疾馳了300多千米后,汽車駛入霍林河煤電基地。在零下十四五攝氏度的低溫及刺骨寒風中,我們站在當地政府專為參觀者修建的觀景臺上,俯視霍林河煤田南露天煤礦的“冰山一角”,感受號稱全國五大露天煤礦之一的霍林河煤田的磅礴大氣。
南露天煤礦占地31.5萬平方千米,還不到霍林河煤田總面積的6%。它被開采成了盆地的模樣,從四周向中間地勢層層降低。幾輛紅色的重型卡車正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滿載而行,遠處一輛黃色的挖掘機正揮舞“長臂”作業,這些大家伙此刻在灰褐色的礦區背景下,渺小得像一只只甲殼蟲。
霍林河煤田儲量119.2億噸,煤質為老年褐煤,具有發熱量低、易于自燃、不便運輸的特點,適于就地消耗。2008年,位于南露天煤礦東側的霍林河坑口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兩臺60萬千瓦機組投入商業運營,500千伏科沙1、2號線從這里出發,經通遼、遼寧阜新、新民到達沈陽500千伏沙嶺變電所,將霍林河煤電送至遼寧電網負荷中心。
11月18日,由于霍林河坑口發電公司內部迎檢,我們無法進入廠區,也未能采訪到該公司相關人員。但從今年7月刊發在《蒙東能源報》上一篇關于霍林河坑口發電公司投產運營3周年的報道中可以了解到,今年該公司兩臺機組計劃發電利用小時數與去年相比減少了將近1500小時,只有不到4000小時。為此,企業只能“向節支降耗要效益、向機組經濟穩定運行要效益。”
霍林河坑口發電公司發電利用小時數減少的現象并非個例。據李淑鋒介紹,去年蒙東地區火電裝機平均發電利用小時數為5036小時,今年預計是4400小時,有效發電時間短,導致發電企業運行困難。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還是那四個字“供大于求”。截至今年10月末,蒙東地區發電裝機總容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32%,其中,風電裝機容量同比增長92%,而全社會用電量卻只增長了15%。
“蒙東公司遵照節能減排政策,在滿足火電機組正常運行、調峰的前提下,盡量給風電讓路。”通遼電業局發展策劃部主任李文學說。
雖然有±500千伏伊穆直流、500千伏霍通沙、500千伏白赤遼、500千伏伊馮大工程這4條外送通道,且今年預計外送電量430億千瓦時,達蒙東公司供區全年售電量的一倍多,但輸送容量還遠遠不夠。“要解決窩電現象,還需要通過特高壓,到更大范圍尋找電力市場。”李淑鋒說。
據了解,今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已明確提出,要加快電力輸送通道建設,加快內蒙古煤電基地到華北、華中、華東、東北等區域通道的前期工作。
內蒙古風火打捆跨區外送的前景更加光明。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