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長江三峽集團獲悉,向家壩水電站首次突破年澆筑混凝土400萬立方米,創下自開工以來年澆筑混凝土的最高紀錄。同時,中國在西部水電開發“快節奏”中加大了對高壩抗震的研究。
近年,中國加大水電開發力度,在西部修建了一些300米級的高拱壩。在金沙江流域,與向家壩水電站同時開發的,還有溪洛渡和白鶴灘等水電站,壩高均超過270米。
由于西部為地震多發區,高壩水電站抗震性能頗受關注。中國在西部水電開發“快節奏”中,全面加大對高壩抗震的研究。目前,在工程實踐推動下,科學界應用三維細觀力學非線性動力分析方法及CT掃描和高采樣頻率聲發射等新測試技術,在金沙江下游建成世界最大的水庫地震臺網,用于檢測和預防水庫地震。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陳厚群說:“西部在建的高壩與經受過強地震的百米級高壩有本質差異,既少先例,更無經受強震震例,因此,對其抗震安全決不能掉以輕心。”
中國是多地震國家。有研究表明,近代中國大陸82%的強震發生在集中了80%水能資源的西部地區,其區域性構造形成的陡峻峽谷正是孕育強震的條件。高壩大庫一旦受災潰決,人為洪峰將導致遠甚于工程本身損失的次生災害。
為何不避開地震多發區修建高壩,陳厚群介紹說,發展水電是中國基于國情作出的策略。“中國水能資源占世界首位,發展水電可改善能源結構。西部修建高壩具有調節性能好、裝機容量大、土地淹沒和移民相對較少、綜合效應高等優勢。”
在汶川大地震中,中國各類大壩總體上經受住了特大地震的考驗,震區眾多中小型水壩雖有震害,但無一垮壩。近震區4個不同類型百米以上高壩,經受超設計水準的強震后雖部分有局部損壞,但仍保持了結構整體穩定和擋水功能。
陳厚群說:“世界已有震例及汶川地震震情表明:按規范進行抗震設計、施工質量良好的大壩,其抗震安全一般能有保障。”
據了解,目前,中國高壩抗震設計和科研總體上已進入國際先進行列,研究的目標、關鍵內容、技術途徑和存在問題已基本明確,深化研究的基礎條件和“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平臺已初步形成。
“但由于問題復雜,要適應當前工程建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確保強震區少有先例的超大工程的抗震安全,完全解決大壩抗震設防的戰略重點問題,依然任重道遠。”陳厚群說。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