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地球村環境下的能源挑戰

2011-12-05 13:33:51 《能源》雜志   作者: 陳衛東  

在高度全球化的今日,一國能源的不安全必將使他國受到影響,“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在能源領域應能夠適用。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能源領域正在發生著兩個重大的轉移,一是能源消費的重心由OECD國家轉向發展中國家。IEA預計,從2008年至2035年,能源消費增量的80%來自于發展中國家,中國和印度將占增量的一半,僅中國就占了增量的30%。二是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增量超過常規能源投資的增量。在技術進步和環保壓力的雙重推動下,頁巖氣、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正在展開人類能源發展史的新篇章。

能源變革導致格局調整

歷史上看,任何重大的變革都不是輕松的,能源領域的重大變革必將導致社會格局的重大調整,從而導致利益格局的重大調整。

蒸汽機的發明,煤炭的大量使用引發了工業革命,英國借助工業革命的先發優勢建立了軍事優勢,打敗了先前的霸主西班牙,通過炮艦殖民和貿易掠奪策略,建立了強大的日不落帝國,成為了不可一世的世界霸主。

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是建立在石油之上的。現在石油工業起源于美國,1859年8月27日,德雷克上校在賓夕法尼亞的泰特斯維爾的油井鉆到了石油,由此開始了人類長達近百年的石油時代。

讓美國真正贏得世界領導地位,是其在二戰中的表現。二戰期間美國供應了世界60%的石油,隨美軍橫掃歐洲和攻占日本的是其強大的航母、飛機、坦克,還有吉普車,強大的內燃機是這些裝備的核心,正是石油為美軍提供了無人可比的動力。

日本南下太平洋是為了獲取石油,為了保障南太平洋運輸通道的安全,日本偷襲了珍珠港。獲得巴庫的石油是希特勒進攻蘇聯是重要戰略目標,蘇聯紅軍搶在德軍之前徹底破壞了巴庫所有油井。有人說,如果希特勒有充足的石油,二戰的進程將會改寫。正是燒油的內燃機比燒煤的蒸汽機效率更高更方便,奠定了二戰前后美國的競爭優勢。當時主宰世界的“石油七姐妹”中,有五家是美國公司。上世紀70年代基辛格有句名言:“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的國家”,也許這就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直到今天,美國依然是最大的石油天然氣消費國。

后工業時代軟實力為王

進入21世紀以來,在傳統化石能源領域,發展中國家在儲量、產量和消費量上都占據了主導地位,但世界的政治格局并未由此發生根本的改變,因為世界進入了以服務和信息產業引導的后工業時代。工業社會國家的競爭力主要表現為產品、裝備、自然資源等“硬實力”上,而信息時代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品牌、市場和創新能力等“軟實力”上。盡管發展中國家在能源消費、產品制造、經濟發展速度等諸多方面取得了跨越性的進步,但國際事務的主導權仍然把握在發達國家集團手中。

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增加了能源的消費,溫室氣體的排放與生活質量成正比。此前完成了工業化的發達國家超量的排放大大壓縮了發展中國家低成本發展的空間,在同一個地球同一頂藍天下,發展中國家并沒有太多的選擇,因為技術、資金和話語權大多還把握在發達國家的手里。

風能、太陽能、生物燃料等當前最為普遍的可再生能源尚無可能完全替代傳統能源,頁巖氣等非常規能源的出現不僅能增加能源的供給,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還能使化石能源變得“潔凈”一些。發展中國家增加了能源消費的競爭力,但并沒有贏得完全的主動權,不像當年的英國和美國通過創新煤炭和石油的應用使競爭力得到了根本性的提升。

新能源革命突破

像煤炭和石油天然氣那樣可支付、又能取之不盡的新能源還沒有出現,除了成本和量大的基本特征外,新能源還得有低排放低污染的特點。下一個能源革命很可能是在以下兩個方向出現突破:一是像蒸汽機內燃機那樣全新的原動力發動機的發明,二是為現有的原動力發動機發現新的燃料或大規模可支付的能量儲蓄裝置,或可控熱核聚變裝置和可靠大容量低成本的蓄電裝置。

發展中國家成為能源消費新的主體是歷史的必然,人類面臨能源安全的巨大挑戰:傳統能源需求在迅速增加、新能源再生能源技術仍未突破、碳排放積累環境污染氣候變化不可逆,等等問題,但地球只有一個,所有的人都不斷地追求更美好生活,這是人的天性也是每個人的權利。

盡管國家發展階段不同、人文歷史生存環境不同,國家競爭不可避免,落后不一定挨打,但領先一定得益多。美國等發達國家不會放棄仍然領先的創新能力和控制能力。中國人口多,人均資源少,不可能不積極參與全球的能源競爭以獲取需要的能源。中國石油企業“走出去”不僅是為了中國,還增加了全球的有效供給,中國石油公司海外產量的百分之九十并沒有運回中國而是在國際市場上交易了。中國公司任何的技術創新也是對世界的貢獻,提高能效減少消費,提高效率增加產出世界也同時受益,因為我們都是地球村的村民,問題是共同的。

在高度全球化的今日,一國能源的不安全必將導致他國能源的不安全,日本福島核事故導致了日本54臺核反應堆中的38臺停運,從而導致了每日多進口石油50萬桶和增加120億立方米/年LNG消費,從而一下子就把有所松動的LNG供需狀況打破了,已經下降的LNG價格上升了,從而嚴重影響了他國的購買能力,對鄰近的亞洲國家尤為如此。德國突然宣布2022年去核,也使區域電力供應出現了很大的不確定性,對鄰國造成了不小的沖擊。

一國的能源安全不能同樣以他國能源的不安全為代價。“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是人們在減排控溫上達成的共識,在增加能源供給和創新領域似乎也應該如此。“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小小環球同此涼熱。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能源 新能源 挑戰 化石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