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內蒙古風電裝機容量達1000萬千瓦,居全國之首。一批風電設備開發與制造企業紛紛落戶內蒙古。大型風力發電機組總裝能力達到800臺,形成了年產300臺風力發電機齒輪箱、800套風機葉片、200套塔架和2000支風機主軸的生產能力,國產化率達到了85%以上,打破了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
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首創“雙電樞混合勵磁”風力發電系統,已形成了近百臺套兆瓦級風電機組及控制系統和變流器的產業化規模,2010年產值近3億元。在此基礎上研發生產的1.5兆瓦雙電機調速風力發電系統,生產成本比國外機型降低20%,發電量提高10%以上,2011年將實現產業化。
首次采用完全自主創新的針刺纖維專利技術,成功研制出兆瓦級風電機組復合材料葉片。葉片規格從37.5米到45.3米,達到1—2兆瓦風電機組全部機型的安裝要求,并形成了年產600套兆瓦級風電機組葉片的產業化規模。
光伏產業“追光逐日”
神舟硅業1500噸多晶硅項目、晟納吉1000噸太陽能電池單晶硅棒及切片項目已投產,中環光伏800—1000兆瓦單晶硅和硅片項目、大陸光伏年產2500噸多晶硅項目開建。一個以多晶硅材料制造為核心,太陽能電池片、太陽能組件和半導體組件等與之相配套的光伏制造產業集群正在內蒙古逐步形成。
晟陽光伏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套大型物理法提純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產裝置,中試產能達到150噸/年,擺脫了多晶硅生產對國外技術的依賴,多晶硅純度達到6N,電池轉換效率達到15%至16%,生產成本和能耗降低1/10,從根本上解決了多晶硅生產的環境污染問題。
通過引進、吸收、再創新,在國內率先建成的直徑18英寸半導體級單晶硅棒生產線,改寫了該體積半導體級單晶硅棒只有少數發達國家才能生產的歷史。
國家“金太陽”示范工程——世界上最大的5兆瓦硅基薄膜光伏電站在動工。這一光伏電站將采用5.7平方米雙結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工業化生產轉化率達9.2%,光電轉化率世界最高。
全球第一個200kW沙漠太陽能熱風發電站并網發電。該發電站不僅能太陽能發電,而且能風力發電,還可以太陽能和風能混合發電,這一技術屬國際首創。
國內首次應用280Wp大功率組件建設的5兆瓦示范電站并網發電,該電站采取了18種單、多晶電池組件,首創了光伏陣列影子倍率新方法,在鋼結構設計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生物質能產業提速
在建成國內首套年產15萬噸生物基柴油生產線基礎上,又在北京建設了年產萬噸的木質纖維素類原料高溫高壓雙反應器水解生產糠醛及乙酰丙酸中試線;在赤峰建設了年產生物柴油、汽油12.5萬噸、燃料乙醇10萬噸、生物燃氣4萬立方米/時的生物質氣化多聯產產業化示范工程。
“沙漠地帶淡水高油微藻養殖技術”研發取得突破,目前已建設20臺套集成微藻養殖及微藻油高溫高壓連續酯交換制生物柴油的中試生產線。
電動汽車蓄勢待發
2010年,呼和浩特市成為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公交客車和公務通勤用車將以混合動力汽車為主,純電動汽車為輔,混合動力汽車占有量將分別占到全市公交客車和公務通勤用車的97.5%和90%以上。2012年底,呼和浩特市新能源汽車將達到600輛,并建成完善的儲能、維護、保養服務保障體系。
技術裝備國內領先的鎳氫動力電池達到了年產D型鎳氫動力電池700萬只的生產規模,產品技術指標與質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成為奇瑞、長安電動汽車的合格供應商,率先裝備的50輛電動汽車已在奇瑞上路試驗。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