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核電產業復蘇為時不遠。業內專家表示,從暫停到開閘,從規劃大躍進到理性發展,福島核危機陰影籠罩下的中國核電產業的發展路徑日益顯現。
一年過去,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所引發的風波遠未平息,余震猶存。當然,這也讓人們對核電的關注超過了歷史上任何時候。
繼“安全高效發展核電”被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之后,兩會期間,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錢智民委員表示:核電肯定要大力發展,裝機容量肯定會超過2007年發布的規劃目標。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總經理穆占英、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董事長王炳華等委員也坦言中國政府會在2012年恢復核電站項目的審批。
“今年上半年核電項目審批重啟的可能性很大。今年也一定會有新的核電項目開工。”穆占英表示,國家能源局制定的新發展目標今年肯定會出臺,預計和核安全法規同步制定并相銜接。
雖然,在切爾諾貝利和福島核泄漏幽靈的籠罩下,中國反核運動在兩會期間初露崢嶸。但是,“既不能談核色變,也不能因噎廢食,既不能揠苗助長、盲目擴張,也不能停滯不前,理性對待核電發展”的聲音,已逐漸居于主導地位。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核電產業復蘇為時不遠。業內專家表示,從暫停到開閘,從規劃大躍進到理性發展,福島核危機陰影籠罩下的中國核電產業的發展路徑日益顯現。
核電發展安全第一
雖然福島核泄漏事故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是嚴重事故疊加產生的重大災害。但是,它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就是怎么進一步提高核電的安全性。
中國核工業集團總經理孫勤表示:“我們要進一步提高應急預防能力。在達到目前世界核電安全水平的狀態下,進一步加強整改、提高技術、嚴格管理,同時適當放緩發展節奏,提高整體素質和應對能力。”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名譽院長楊岐指出,發展核電必須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強化風險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在設計、制造、建設、運行、退役、安全監管和應急各個環節都要明確責任,共同構筑安全防線。
2011年3月16日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后,國務院緊急啟動了核電“國四條”:立即組織對核設施全面安全檢查;全面審查在建核電站,用最先進標準對所有在建核電站進行安全評估;嚴格審批新上核電項目,抓緊編制核安全規劃;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
據悉,2012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國家核安全綜合檢查報告,總體評價我國運行和在建核電站的安全是有保障的。到目前為止,(核電安全)檢查工作已經結束,共計發現14個方面需要整改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的已經完全解決,有的正在解決當中,有的已經列入三年改造計劃當中。
“中國目前正在加緊制定核安全規則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努力提高核設施應對極端自然災害和緊急響應能力,以確保核電站的安全運行。”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新聞發言人趙啟正表示,為了提高中國核電安全系數,國務院已經初步認可一套改建方案,即已經施工進行初期建設的二代核電站將全部改建使用第三代核電技術,尤其是還沒有澆鑄混凝土的項目,全部改為建設三代核電站。目前,我國第三代核電自主化項目工程建設總體進展順利,安全、質量、進度都處于全面受控狀態,其中幾項關鍵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王炳華進一步解釋說:“中央政府決定引進美國目前最先進的三代或者三代半核電技術,具有遠遠高于中國和國際原子能機構限定的核電安全標準。三代核電技術發展到今天,無論是在技術層面、關鍵設備層面,還是在材料層面,以及建設和運營管理層面,安全保障已經沒有任何技術障礙。”
為推動實現核能安全發展,中科院《2012高技術發展報告》中提出6項政策建議。建議具體包括:加快《原子能法》或《核安全法》及相關安全規范的制定;改革核安全管理體制,建立統一核能監管機構;在長期能源發展戰略框架下調整和完善核電發展規劃及其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核電技術發展路線圖,充分論證主流技術及乏燃料的處理方式;采用核電專業化運營管理方式,提高核電運營管理水平;完善信息披露和公眾參與機制,加強與公眾的交流溝通。
“從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的角度看,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發展核電是非常必要的。”中國電力投資集團總經理陸啟洲表示,我們在發展核電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國內外相應安全標準執行,按照國家的規劃和產業政策發展,不能搞“大躍進”,也沒有搞“大躍進”。
“關于核能利用的爭議從來沒有平息過,只是隨著事故的淡去而逐漸淡薄。”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告訴本刊記者,“理性看待核電,就是既要看到核電利用的巨大潛力以及對能源的巨大貢獻,也要看到核電利用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一方面,我們不能因為核電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而因噎廢食,停止發展核電;另一方面,在發展核電中必須將安全置于首位。”
內陸核電謹慎前行
據報道,福島核事故發生前,在中國43個審查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核電項目中,內陸核電項目就占31個。此外,還有大量內陸核電項目規劃處于“普選”階段。不過,目前這些內陸核電項目都處于“暫停”狀態。其中,就包括江西彭澤、湖北咸寧和湖南桃花江三家獲得路條的首批內陸核電項目。
在內陸核電站的建造問題上,反對聲音較沿海核電站尤為突出。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祚庥旗幟鮮明反對內陸核電站,曾多次公開呼吁“堅決反對在一切內陸地區建造核電站”。兩會前,一場發軔于安徽望江,官民接力推進要求停建江西彭澤核電項目的“阻擊戰”也應聲而起。
在王炳華看來,中國內陸尤其是華中地區,一次能源匱乏,迫切需要發展核電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求,以改善能源結構、保障電網安全運行。按照國家標準,內陸核電站的設計標準和沿海核電站完全一致,并且有更嚴格的約束和要求。
“中國內陸核電不應該停建。”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認為,從國際經驗來看,美國現在有104個反應堆在運轉,其中100個在內陸,只有4個在沿海。今年2月美國核管會在時隔34年以后再次重新批準新建核電站,選址仍在美國佐治亞州內陸地區。對此,沈宏文告訴本刊記者,內陸核電站未必風險更大,法國絕大部分的核電站都位于內陸。
“其實,核電的安全標準只有一個,不區分沿海和內陸。”國家核電重大專項委員會委員、中廣核集團原安全總監濮繼龍表示,我國經濟的發展首先在沿海地區,所以優先在能源短缺的沿海發展核電,這并不等于說在內陸不能發展核電。隨著中西部的崛起,內陸建設核電站勢在必行,但是要考慮到我國的實際穩妥推進。
在內陸核電站謹慎前行的背景下,中電聯日前發布的《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滾動研究報告》,將2020年核電發展目標減少1000萬千瓦。權威人士表示,這主要是受內陸核電項目建造步伐放緩的影響。由于內陸核電站目前仍存在較大爭議,按照政策主管部門意圖,未來新建項目審批將暫不考慮內陸核電項目申請。
[page]
戰略能源不可替代
“核電是安全可靠、技術成熟的清潔能源。安全高效地發展核電,是解決未來能源供應的戰略選擇。”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今年初在世界未來能源峰會上表達了中國政府對核電的態度。
隨著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電力供應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電力缺口也越來越大。作為中國電力行業“主力”的火電受制于煤炭資源、環保壓力,水電受制于移民、資源和生態壓力,都難以持續擴大規模;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受成本和儲能技術及并網制約,尚難當重任;真正能夠作為“主力替補”而穩定、持續供電的只有核電。
改變以煤電為主的電源結構,實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左右”的目標,必須大力發展核電。不過,核電目前在中國電源結構中所占比例極小。張國寶坦言:“希望以可再生能源來充當主力能源的想法,只是一種理想目標。因此,中國將繼續發展核能。核能仍將是中國未來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中國發展核電,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必然。”孫勤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對能源需求不斷增加,但中國整個能源結構,離清潔能源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中國電力裝機已經達到10億千瓦,但是60%以上還是火電。火電在資源、運輸、排放等方面給中國的節能環保帶來很大壓力。
眾所周知,核電安全、清潔、高效,更重要的是中國在發展核能方面基礎良好。從長遠來說,核電在能源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盡管發生福島核事故,核能作為一種清潔能源,長期發展前景和戰略地位不可替代,還會保持一定的發展勢頭。
業內專家向記者表示,福島核事故雖然延緩了世界核電的發展,卻并未改變業內人士對核電的基本認識。這種基本認識不會因為一次事故就改變,因為其他行業性事故也不在少數。世界上每一次核事故,都能使整個核電安全管理水平上一個更高臺階。其實,任何發電方式都有優缺點。作為一個能源需求大國,中國應該正確理性看待核電。
“我們面臨的局面是,一定要冒風險才能解決中國能源安全問題,所以不能回避核電的使用和開發。”中國工程院院士、國網電力科學院名譽院長薛禹勝表示,發展核電關鍵是“要慎重,要明確風險”,健全核電管理機制。發展核電必須提前做好充分的風險分析,完善核能發展問責制,明確每個階段的責任,以備將來有可追溯的路徑。
全球核電迅猛發展
在巨大的電力“缺口”面前,國際社會早已開始重新審視核電的價值,全球核電發展的勢頭依然迅猛。
以電力需求而言,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估,未來20年內,全球電力消費每年增長2.4%。盡管歐盟與美國的增長需求分別為0.9%和1%,但印度與中國的需求增長驚人,將分別高達5.4%和4%,其他發展中國家也有較強的電力需求。
能源需求的剛性,成為芬蘭政府制定能源產業發展決策的最重要前提之一。芬蘭工業能源委員會提供的規劃目標顯示,2050年核電將提供芬蘭40%的電力。日前,英國政府公布了下一代核電站的建造計劃,即在2025年之前再建八座核電站,迎來“上世紀50年代以來最大的核能復興”。韓國目前有21個運行中的核電機組,發電量滿足了能量需求的14%。除了目前已在建的7個機組外,韓國還決定2030年前再建造11座新機組。
此外,據日本原子能產業統計,美國核管會至今已經批準了美國71臺核電機組的延壽申請。其中21臺機組為BWR型,這些機組壽期都延長到60年。更令人頗感“意外”的是,2012年2月上旬,美國核管理委員會宣布批準美國南方電力公司的Vogtle3號和4號兩臺AP1000核電機組的建造和運行許可證。而就在兩年前,美國核管會還聲稱AP1000技術存在安全隱患。時隔34年重啟核電審批,充分彰顯出美國這一能源消費大國對待核電的“積極態度”。
張國寶表示,一個產業的發展,“信心”至關重要。“應該看到,福島事故后世界各核電大國發展核電的態勢并沒有根本性改變,特別是美國未來五年能源規劃中對核能的定位值得我們思考。可以預計,未來核電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將呈上升趨勢。”
“目前發展核電最積極的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因為這些國家面臨經濟發展對電力的巨大需求,而核電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好方法。目前中國在建核電規模位居世界首位。可以預計,在未來的世界核電格局中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所占的比例將會不斷上升。” 張國寶說。
沈宏文預測,包括法國、日本在內的國家不會停止發展核電,整體仍將維持穩步前進。法國核電裝機比例占世界首位,而日本能源短缺,不可能放棄核電。德國現政府雖明確表示2022年之前關閉境內所有的核電站,未來如何仍不明朗。
面對能源的剛性短缺,核電已成為世界許多國家解決能源瓶頸時,繞不過卻又難以割舍的重要戰略選項。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