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青藏高原,春天剛剛到來。青海省湟水河支流北川河上一家名叫朝陽的小型水電站,卻在運營近68年后,迎來了自己的“落日”——于4月10日被關停。
為了關閉這座有著合法身份的小水電站,西寧市政府花了大價錢。與東家青海省電力公司進行近一年的艱難談判后,以價值數百萬的市郊工業新區60畝土地為代價,換得該電站關閉。
對于西寧市來說,這僅僅是第一步。根據《湟水流域(西寧段)綜合治理與開發方案》,除朝陽水電站外,“對河道治理影響較大”的西寧城東區湟樂水電站和湟源縣東峽鄉響樂水電站,也將被關停。
該市還宣布,未來數年,還將出資買下境內湟水河流域近20家的小水電站。這些舉措的目的只有一個,讓這些小水電關停。
此次關停的20家小水電中,除位于西寧市城區的朝陽水電站和湟水水電站外,其余18家均為農村小水電,有8家使用年份不足十年。其中,最年輕的山城水電站建設于2009年4月,年發電量僅為760萬千瓦時。
各國對小水電各有定義,中國通常將裝機容量1萬千瓦以下的水電站稱作小水電。過去的二三十年間,西寧市政府與中國多數地方政府一樣,是小水電站的積極支持者。但最終,西寧市為當年的支持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這些引水式小水電為湟水河的污染推波助瀾,并嚴重影響了該市生態景觀。
為了拯救母親河,經過長時間醞釀,青海省政府作出決定,關閉湟水河流域20余座小水電,禁止今后在該流域新建小水電。
事實上,最近一年內,因為擔憂小水電引發環境生態問題,最終采取或關或停措施的地方,不止青海湟水河流域一處。2012年4月11日,因岷江小水電廣受詬病的四川省,宣稱在部分中小河流停建小水電。2011年8月,湖北省神農架整改小水電。
面對小水電引發的嚴重生態問題,闊步前進的中國小水電建設,不得不重新審慎評估環境風險。
挽救湟水
“此次關停湟水河流域小水電,是為了配合湟水河綜合治理工作。‘一為治污,二為景觀’。”西寧市湟水流域(西寧段)綜合治理管理委員會(下稱湟管委)綜合辦公室副主任萬海峰,對財新記者坦言。
湟管委相信,通過關停湟水河上游河段的小水電站,可以逐漸恢復河道截面、增加主體河道水量、恢復河道的景觀功能,并逐漸恢復河道對污染物的自凈功能,增加河流的生態活性。
湟水河又名西寧河,是黃河上游最大的一條支流,全長374公里。源于青海省海晏縣,流經青海省八個縣市,經過西寧市區,最終在甘肅境內匯入黃河。湟水河流域范圍內河谷寬闊、氣候宜人,孕育了高原千年文明,狹長的河湟谷地集中了青海近60%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以上的工礦企業。因之,湟水河被稱作青海的“母親河”。
隨著近年城市迅猛發展,湟水河水質迅速惡化。根據青海省環保廳提供的最新檢測數據,湟水河中下游河段水質超標嚴重,大部分河段水質為劣四類水,而西寧市區的七一橋、朝陽橋、小峽橋水質監測點的截面水質更是為劣五類。根據國家對水質標準的劃分,四類水質已不適于飲用,僅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不建議直接接觸。
“(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河里還有許多湟魚,白條(鯽魚)也很多,還能去釣魚。現在不行了,又臭又臟,像是死水一樣。”一位西寧市居民告訴財新記者。
從上世紀90年代起,青海省已對湟水河展開污染治理,但治理速度趕不上污染速度。2007年10月,西寧市政府接受挪威政府援助,共同投資2472萬元人民幣展開為期三年的湟水河治污行動,目標是至2010年讓湟水河變清。但這次努力又失敗了。2008年,湟水河污染達到歷史最高峰。
2011年1月,青海省省長駱惠寧在當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提湟水治污。駱惠寧稱:“力爭用三年時間,在湟水流域推行污染物‘全測控、全收集、全處理’,從根本上改善水質。”當地知情人士稱,正是此輪湟水治污過程中,省領導決策關停流域內20余家小水電站。
2011年7月,青海省副省長馬順清在湟水流域污染治理工作會議上表示:“湟水流域今后一律不再批建水電站,省發改委要嚴格把關,不開口子。”
國際水利、環境學界通常認為,一條河的水資源利用率超過30%,將會影響河流自凈能力,并導致一系列生態問題。青海省環保廳的一份公開資料顯示,由于缺水,湟水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65%,西寧地區更達72.9%,嚴重超過安全警戒線。顯然,這種水資源過分利用,就有小水電的“功勞”。
青海省環保廳污染防治處處長郭競世告訴財新記者,這次關停的主要是引流式小水電,它們把水引走,導致下游河道水量小,河流自凈能力差。而且水少的河道在西寧市區里,影響景觀。
環境惡化倒逼
顯然,青海省決定關停湟水河流域小水電,并非外界理解的主動關停,而是環境惡化倒逼。
此次關停之前,湟水河流域小水電一直處于當地省、市政府的支持之下。一份1971年的規劃顯示,當地當年對建設湟水河小水電曾相當熱情,提出:"湟水干流及西川、北川河兩條主要支流,按多年平均流量計算,水力蘊藏量為45.24萬千瓦。要由縣社統一規劃,發動群眾,大辦電站,其中近期擬建小型水電站50座,總裝機2575千瓦。"
這些小水電一度給西寧市帶來電力和稅收。但數十年后,這些小水電造成的環境損害也顯而易見。萬海峰告訴財新記者,這一回西寧市政府關閉小水電態度很堅決,因為市領導認識到,"如果上游不疏堵,光在市區治理是沒有作用的,要整體布局。"
4月25日,在水電站關停半月后,財新記者在離朝陽水電站15公里的電站攔水壩上,看到了電站的生態惡果——北川河道被攔水壩分割成水位落差約3米的兩截,上游渾黃的河水大部分從電站引水渠流出,壩下河道則為不足1米深的褐色死水,濃稠的、墨黑色的淤泥已經露出水面,幾只死豬散發著惡臭。
引水式水電站通常使用引水渠將河道里的水引走,在水位較低的位置進行發電。河水在發電后通過引水渠流回下游河道。近十年,此類小水電一直被環保人士攻擊,因為其大量從河道引水,通常致使下游缺水甚至干涸,河中魚類等無法生存。
萬海峰告訴財新記者,湟水河西寧段目前有20家小水電站,散布在湟水河的三條支流——北川、西川、南川和湟水河干流上,均為"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引水式水電站。
無獨有偶。2011年8月起,湖北省開始對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內的小水電進行整改,所有未經環評驗收、未落實環保措施的項目將一律停產整改,今后不再批建引水式小水電。此前,多家媒體曝光稱,神農架林區的四大水系上,已建成小水電90座,在建10座,擬建2座,并有2座納入規劃。這些采用引流式發電的小水電,層層攔截原本短促的河流,造成河道脫流,無水可流。
2012年4月11日,因岷江等河流小水電開發而備受指責的四川省,發布了《四川省青藏高原區域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規劃(2011-2030)》。規劃稱,四川省上游部分中小河流,根據其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分布特征,將劃出禁止建壩的受保護河流或者河段。
該規劃的背景是,2007年至今,多家環保組織和多位專家經過調研,認為四川岷江的小水電亂象是"失敗的典型"。在大小水電的圍攻下,岷江的支流和干流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脫流或干枯,最長的脫流段長達上百公里。
"岷江原本不是一條小河,現在卻搞得支離破碎。一條河如果沒有水了,那還叫河嗎?" 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原局長翁立達反問。
"無論出于什么原因制定的政策,青海和四川對小水電開發的新思路都值得肯定,這是好傾向。"翁立達評論。
難舍小水電
事情往往是復雜的。種種跡象顯示,雖在湟水河流域放棄了小水電,但在舉國施行的小水電大躍進中,青海省并沒有停止全省范圍內的小水電建設。
《2011年青海省政府工作報告》依舊把農村小水電建設,劃為農牧業基礎建設的重要內容。據統計,青海省全省水能理論蘊藏量2337萬千瓦,可供規劃開發的水電裝機容量2159萬千瓦。其中,小水電資源1324萬千瓦,可供規劃開發的小水電資源654萬千瓦。青海,無疑是中國水電開發"富礦區"之一。
青海省衛生廳污染防治處處長郭競世稱,相對于四川、甘肅、云南等水電資源豐富的江河上游省份,青海省的小水電"還是少得很"。青海所有小水電項目,都是在國家水電建設規劃內,通過有關部門審批建設的。
2002年12月,青海省經貿委、水利廳"為規范小水電開發建設管理、合理開發利用水能資源",聯合發布《加強全省小水電開發建設管理意見》。此后,青海省陸續頒布多個加強小水電開發的政府文件。
郭競世認為,青海省對農村小水電的態度與湟水河關停小水電政策之間并不存在矛盾。郭競世表示,小水電是歷史階段性產物,解放前西寧能用上朝陽水電站的電,"這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在國家電網暫時到不了,但水電資源豐富的邊遠牧區,適度開發小水電,有利于改善牧區人生活水平。
根據2010年第14期《中國水利》刊登的論文《加快青海小水電開放的幾點思考》,截至2010年6月,青海省共建成小水電站173座,裝機容量達28萬千瓦。2000年以來,"青海省小水電迎來了發展高峰"。僅2008年,青海新建農村小水電20座,新增裝機7萬千瓦。
與青海省一樣,前述出現小水電或關或停的湖北、四川兩省,目前其實也只是表態在某些地方停建或禁建小水電,并未承諾未來完全不新建小水電。
小水電爭議
猶如青海省在小水電問題上的不同政策,關于小水電的爭論,從未停止。
2003年以來,水利部在全國范圍內積極推進"小水電代燃料"項目。水利部認為,水電作為清潔能源,可以替代農村地區傳統燒柴、燒煤的供暖方式,減少對森林植被的破壞,并推動農村地區的現代化建設。
根據水利部2011年7月發布的《農村水電工作綜述》,全國1600個縣市均有小水電站分布,小水電站總量達到4.5萬座,裝機容量5100萬千瓦。至2008年,3億無電農村人口用上了水電。
農村小水電建設仍在加速。根據水利部規劃,至2020年,全國農村水電裝機容量超過7500萬千瓦。
自1999年就開始關注小水電問題的翁立達認為,小水電是一把雙刃劍。
理論上,合理規劃、合理建設的小水電可以對河道水文進行調節,在解決農村邊區用電問題的同時,也有利于生態環境的改善。不過,現階段小水電無序、過度的開發方式,已經對生態環境造成非常嚴重的破壞,小水電分布"點多面廣"的特性,又使得國家和地方的監管工作難以落實。
多位環保界人士認為,小水電的生態影響值得重視。在小水電建設過程中,對山體、河道的改造往往帶來嚴重的生態破壞。引水式小水電對水資源的過分攫取,還會導致河中無水、水中無魚的局面,嚴重影響地下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
在跑馬圈地的小水電開發熱潮中,四川、湖南、浙江、湖北等原本水網密布、水資源豐富的省份,都已出現河道脫流、斷流現象。
小水電投資商為追逐利潤不擇手段。在近年來關停整改的小水電中,不少是未經環境評估即匆匆上馬的。小水電熱潮,也催生了一批炒賣水電開發權的中間商。
"十幾年來,小水電開發愈演愈烈。國家有必要對小水電開發亂象進行整治,同時正視小水電的生態環境影響,重新討論能源需求和生態發展的關系問題。"翁立達說。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