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電氣集團近期接到核島主設備訂單
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在5月10日召開的“2012中國核電可持續發展論壇”上透露,備受業界關注的核電新建項目審批重啟目前仍無最終日期,此前提交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的核安全規劃未獲通過,而核電中長期發展目標也可能最終被定于6000萬到7000萬千瓦之間,低于此前市場普遍預期的8000萬千瓦。
日前,《2020年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核電安全規劃》已經過國家能源局審議通過,并上報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并有望于6月或者7月在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據悉,《2020年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2020年我國核電裝機規模約7000萬千瓦左右。此前有報道稱,到2020年,我國核電建設總投資將達到約7500億元,其中設備投資約3400億元,如果按設備核島國產化率達到70%、常規島國產化率80%、輔助設備國產化率90%計算的話,國內核電設備制造企業至少面臨超過2500億元的巨大市場蛋糕。
這對國內各大核電設備制造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利好消息,我國核電事業重新進入國家議事日程,一旦解禁,設備市場必將得到進一步釋放。但也有分析人士稱,我國沿海核電站建設或將先行開閘,而內陸核電松綁最早也得等到“十三五”期間,可以肯定的是,核電“安全”依舊是不變的主旋律。
核電“融冰”
今年5月6日,日本唯一尚在運行的北海道電力公司泊核電站3號機組全部核分裂反應停止,反應堆徹底停運。至此,日本54個商用核反應堆全部停運。此前,也有不少國家紛紛表示“棄核”或“零核電”。
事實上,去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后,我國主要核電設備制造商被取消或延期的訂單總額達250億到300億元。據占核電主設備市場60%份額的東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高峰介紹,僅東方電氣一家受事故影響的訂單額就達100多億元。
2011年因“國四條”被叫停的主要是已核準但尚未開工建設的5臺機組,分別為山東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江蘇田灣核電站3號、4號機組,福建福清核電站4號機組及廣東陽江核電站4號機組。而多位業內人士透露:“一旦恢復審批,這幾臺機組肯定會先獲批,最有可能第一個獲批的是田灣項目。”據悉,其他可能被審批的項目還包括:遼寧紅沿河核電站5號、6號機組,廣東陽江核電站5號、6號機組,福建福清核電站5號、6號機組,江蘇田灣核電站5號、6號機組,遼寧徐大堡核電站1號、2號機組,廣東陸豐核電站1號、2號機組。
目前,國內已有一些企業開始重新接到來自核電站運營商的訂單,這成為核電項目重啟的“融冰”信號。哈爾濱電氣集團近期接到江蘇連云港田灣核電站3號和4號機組的核島主設備訂單,而三門核電站1號機組也于近日開始恢復建設。
市場“松綁”
東方電氣集團公司董事長王計接受《電氣周刊》采訪時表示:“核電作為清潔高效能源,在替代傳統能源,減少碳排放量方面具有極大優勢,今年,‘兩會’首次將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了國家繼續大力推動核電事業發展的決心,也預示著未來核電事業的光明前景和重大的市場機遇。”目前,我國在運核電機組14臺,總裝機達到1080萬千瓦;在建機組達27臺,裝機容量達3097萬千瓦。在“十二五”期間,核電裝機容量將翻5倍以上,這也意味著核電所帶來的巨大市場空間。
實際上,我國核電主設備均為國企所壟斷,其中核島設備為東方電氣、上海電氣、哈電集團和一重集團四家企業制造,而前三者幾乎壟斷了國內的常規島設備市場。
哈爾濱電氣集團除了近日連續接到江蘇田灣核電站3號和4號機組的多個設備訂單外,早在2011年12月底就與中核建設集團簽署田灣核電站主設備供貨合同,2012年3月,哈電集團再獲山東海陽核電同類合同,訂單規模不容小覷;上海電氣集團在臺山、海陽和桃花江項目中都有訂單;東方電氣在紅沿河核電站、三門核電站、寧德核電站等訂單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現。
“瓶頸”待解
據統計,國內只是“允許廠址準備前期工作”仍未獲核準開工的類似核電站機組多達16臺。水污染、核廢料處理、應急處理能力等問題依舊存在爭議,這也是我國核電建設遲遲不予松綁的根結所在。令人糾結的是,我國核電設備一些關鍵部件、關鍵材料和關鍵技術遲遲難以突破;產品制造工藝和產品質量不穩定;安全監管能力、安全保障能力等依舊是我國核電發展待解的難題。
不過,在核電安全技術裝備領域,高標準對傳統核電設備供應商提出技術更新換代要求。從目前來看,三代核電技術全面取代二代技術已成大勢,而三代技術中的AP1000憑借其安全高效性將逐漸成為未來核電技術主流。
目前,國內在建的第三代核電示范項目已達6個,這其中包括4個從美國西屋公司引進的AP1000和2個從法國阿海琺引進的EPR技術項目。雖然第三代尚未完全實現國產化,但以上海電氣為代表的國內企業進展順利,上海電氣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承擔AP1000、EPR核島主設備和常規島汽輪發電機組制造任務的發電設備制造企業。
上海電氣集團上海電機廠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明涵介紹說:“到2020年我國火電總裝機容量難以繼續增加,但是天然氣發電和核電將穩步提升,這給上電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對自主創新水平、攻克關鍵技術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電已經研制成功1100兆瓦等級核電汽輪發電機,正在開展1300兆瓦、1500兆瓦、1800兆瓦等級核電汽輪發電機的研發工作。”
設備“國產”
當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導致全球 “棄核”之聲不絕于耳之時,我國核電設備企業卻依然按部就班地建渠道、開發市場、研發,其中,二代改進型核電關鍵設備國產化率已達到80%以上,核電控制系統、鋯管、蒸發器U型管、應急電源、核級閥門等一大批核電關鍵設備都實現了國產化。三代核電技術、百萬千瓦核電站核島主設備制造國產化也已初見端倪。
4月18日,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自主設計制造的中廣核寧德·東鍋100萬千瓦核電站3號機組6臺高壓加熱器、低壓加熱器設備正式啟程運往寧德核電站。這是我國首批自主研制成功的百萬千瓦級高壓加熱器、低壓加熱器設備。
4月26日,哈電集團所屬電機公司歷時3年半,成功制造的三門核電站1250兆瓦半速核汽輪發電機組1號氫油水系統輔機,包裝發往三門核電站。這是我國首臺采用AP1000技術制造的核電輔機,標志著世界最先進的第三代核電輔機國產化成功。
近日,由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所屬江蘇電力裝備有限公司制造的1250兆瓦機組二次濾網順利通過了山東海陽 (在建AP1000第三代核電機組)核電業主方的驗收。標志著我國百萬千萬級核電機組大口徑二次濾網實現了國產化。
一條條核電設備“國產化”的捷報頻傳,預示著我國逐步具備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能力,正如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國海所說:“‘十二五’期間國家《核電安全規劃》強調大力推進第三代核電技術發展,哈電機公司要做好AP1000的試制和形成批量生產能力,實施AP1000核電產品精品樣板工程,攻克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系統集成和產業化示范,高起點的發展發電設備產業。”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