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網訊】一段時間以來,關于一些企業家“跑路”乃至自殺的新聞不斷,其多數是因資金鏈斷裂“被逼”作出的不尋常舉動。那資金鏈為何斷裂?相關報道稱,多數是高息融資,進行資本炒作失敗后難以為繼,東墻拆不了,西墻補不上,于是就“出事”了,而涉事的大多數是民營企業老板。
一方面說民企融資難,另一方面巨額的民資通過各種渠道聚集到些“出事”的民營企業老板手中,卻沒因“錢多”而將實業做大,相反四處投機炒作,甚至揮霍,帶來房地產等領域出現非理性繁榮,引致普遍不滿。政府的宏觀調控就是針對這一狀況持續加力不放松。
面對政府調控壓力,這些投機行為得到一定抑制和打擊,一些企業挺不住即陷入困境甚至破產,一些個人被“套牢”無力承擔高息債務而“跑路”乃至自殺。一些專家在剖析這一現象時,認為當前民營資本出口偏窄、投資機會少,實業回報低,使得這些老板“避實就虛”,選擇投機,以期博得高額收益。這被多數人認同,但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悲劇的形成,主要在于決策短視,其中最要命的是理念、心理、價值取向等方面存在偏差。大多數企業的成功、成熟,不是靠投機獲得持續生長的動力,而是以堅實的實業做基礎,在不斷應對市場變化中,注入創新的基因,從而在各自的發展領域獲得競爭優勢。
大連萬達老總王健林的體會是,做企業,最重要的就是要符合國家大勢,順勢而為,不要違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大連萬達在文化產業投資中獲得很大的市場回報,就是看準國家政策對文化產業的大力扶持。王健林還強調從商要“親近政府”。“親近政府”并沒錯,按照政府的政策導向,充分利用好政策,是企業不斷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親近政府”要防止演變成官商勾結、合謀,以所謂的“關系”作為企業決策的基點,否則,最終會害了企業、害了官員、害了市場。
做企業,最重要的還是要“親近市場”。市場是企業的戰場,洞悉市場發展方向,把握市場變動規律,靈活做出決策,才能獲得最大的市場效益。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吉林化纖集團的掌門人傅萬才就是一個根據市場“峰谷規律”進行決策并獲得巨大成功的典型。當時,吉纖技改項目投入一個,見效一個,基本上年年有項目,年年有投產,年年增效益。對于怎樣選擇項目,傅萬才的理論是,市場變化是馬鞍形的,產品滯銷、市場低迷時,意味著暢銷即將到來;而產品熱銷時,卻意味著滯銷快要來臨,反倒是個危險的信號。他的決策智慧當時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浙江盈都控股集團老總都建明在“非典”期間的鋼材貿易決策也如出一轍:正當人們對“非典”充滿恐懼,看不清形勢,以為經濟會從此陷入長期低迷,工地建設陷入停滯,鋼材需求銳減時,他卻大規模地進口低價鋼材。結果,經濟很快恢復,需求回暖,鋼材價格大幅攀升,都建明賺到創業途中重要的一桶金。他當時打趣說,如果人真的死了,留著錢有什么用呢?低價進口鋼材總比把錢放在那里好。這種看似無心插柳的做法,實則對市場有了透徹理解。
遵循市場規律做出決策是做企業的基本要求。決策的前瞻性,目光長遠且堅定需要大智慧。像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的決策案例值得研究。正當國際社會普遍對氣候、環境問題高度重視,強調節能減排、低碳發展時,王玉鎖十幾、二十幾年以來堅持在清潔能源領域發展終得到回報,并使之一下子成為眾目注視的典型,這不光是他的企業符合社會發展潮流且超前許多,更多的是他在新能源理論和技術上領先而成為美國新能源市場上資金和技術的提供商。
近年來,每次國家領導人訪美,以及國際氣候大會等活動,王玉鎖都成為隨行的企業家代表,簽約合作和發表演講。就在國內光伏產業蓬勃發展甚至可能過剩,美國“雙反”決定試圖對中國這一新興產業以打擊時,新奧光伏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板卻不在“雙反”之列,個中差別在于其技術路徑選擇上的不同,立足于創新引領,抓有利時機迅速搶占市場。王玉鎖說,作為一家注重技術創新的公司,越做越感到創新能力的重要性。這種重要性不僅對于企業而言,對國家能源安全也有同樣的意義。
創新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種實踐。如果停留于口號,創新只是一個時髦的詞匯,不能帶來企業的超越和可持續發展。新奧在新能源領域的創新和堅持確實給民企發展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鑒的標本。從這個意義上說,民企發展最缺的并不是資金,而是一種真正的企業家精神,以及科學決策的能力。
無論企業如何發展,如何利用創新、利用新技術創造新的價值,誠實守信始終是企業決策應該堅守的基本準則,任何時候都不應輕視、不應忽視。最近,媒體報道綠地集團用“瘦身鋼筋”建高樓的丑聞讓人膽寒,頻頻曝光的地溝油、毒膠囊等食品藥品安全丑聞同樣讓人感到后怕。企業存在的價值在哪?決策的底線在哪?
企業決策,利益與良心的平衡;義利兼顧是立于長遠的基本道德律,必須堅守。不同的選擇,境界大不同。
【中國能源網獨家稿件聲明】 凡注明 “中國能源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中國能源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