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防城港核電站一期工程1號機組穹頂已順利吊裝完成,比計劃提前17天,首臺機組將于2015年初投入商業運行。
盡管這個建設速度建立在安全高效的基礎上,但受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影響,縈繞在人們心中的陰霾仍未完全消弭,社會公眾仍然對核電安全產生質疑:防城港核電建設及投運后,安全嗎?核電廠選址是否避開了地震帶?出現泄漏怎么辦?對此,記者帶著一系列問題專門采訪了核電專家、防城港核電公司總經理陳健。
1 縱深防御三道屏障保安全
“如果把核泄漏看成一只‘猛虎’,那么核島安全殼就是裝老虎的鐵籠之一,這個鐵籠的防御力,能夠承受普通飛機的撞擊。”陳健說。
陳健的這一比喻,是對防城港核電安全設計的通俗形象闡釋。他說,防城港核電站一開始設計就運用了縱深防御理念,設計了三道屏障。
第一道屏障為燃料芯塊和燃料包殼。核裂變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基本滯留在二氧化鈾陶瓷芯塊中,不會釋放出來。燃料包殼是完全密閉的,即使產生氣體也密閉在這里,最大數量的氣體釋放也不足以使它開裂。第二道屏障為壓力容器和一回路壓力邊界。由核燃料構成的堆芯封閉在鋼質壓力容器內,壓力容器和整個一回路都是耐高壓的,放射性物質不會泄漏到反應堆廠房中。第三道屏障是安全殼,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反應堆廠房,防城港核電站機組的核島建有壁厚約1 米高強度預應力混凝土的安全殼,能夠承受普通飛機的撞擊,在安全殼內側還安裝有6毫米的碳鋼內襯以確保氣密性,堅固的安全殼將反應堆一回路全部容納在其中,進出安全殼的所有管道均設置了安全殼隔離系統,在失電情況下能夠非能動隔離,即使反應堆一回路卸壓甚至破口,其產生的放射性物質也被控制在安全殼內。
可見,防城港核電站在防核泄漏方面利用多道屏障的方式防止其泄漏,只要確保任何一道屏障完好,就可以避免放射性物質泄漏。
2 技術安全壁壘厚實
盡管核電站在技術層作了萬無一失的保護,核電安全無可辯駁。但是,眼下民眾認為日本的核電發展得比我們早,技術也不弱,仍然出現事故,于此心存質疑和憂慮。
對此陳健坦言,民眾的這一擔心并非沒道理,說明我們還要加大核電安全宣傳力度。事實上當民眾了解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全貌后,對防城港核電安全不必擔心,因為日本福島核電站采用的是上世紀60年代設計的沸水堆技術,冷卻水直接引入海水冷卻一回路,沸水堆沒有壓水堆的蒸汽發生器,直接用一回路蒸汽推動汽輪機發電,正常運行時,蒸汽里可能會帶有放射性物質。而防城港核電廠在建的核電機組采用的是第二代改進型三環路壓水堆核電技術,壓水堆產生的熱量通過一回路系統帶出,通過蒸汽發生器將熱量轉移到二回路,在沒有放射性的二回路產生蒸汽驅動汽輪機,具有安全性高、技術先進可靠成熟等特點。另外核電技術的安全性上在近幾十年中得到了持續的改進,專項安全設施更加完善,對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能力有較大提高。
從日本福島核電事故的3個主要指標與防城港核電項目的對比中,可以看出防城港核電安全性和可靠性。
防范堆芯失去冷卻。日本福島核電站在全部失去廠內外電源的情況下失去了堆芯冷卻的全部功能,導致事故惡化。而防城港核電機組即使失去全部廠內外電源,也能通過堆芯余熱在二回路產生的蒸汽推動汽動給水泵向一回路供水,用于反應堆一回路的冷卻。同時,二回路設置有大氣排放系統,即使是全廠失電,仍可通過自然循環進行堆芯冷卻。
防氫氣爆炸。福島核電站采用的是40年前的技術,反應堆安全殼空間較小,只有3400立方米左右空間,在嚴重事故情況下升壓進程較快,容納放射性物質釋放的能力也較小,而且,福島核電站未安裝防止氫氣擴散的相關設施,直接導致氫氣爆炸。而防城港核電站機組有大體積的安全殼(約4.9萬立方米),可以有效降低并稀釋氫氣濃度及延緩安全殼升壓時間,同時也在安全殼內安裝了氫氣消除系統,應對氫氣風險的非能動氫氣復合器可以消除嚴重事故下安全殼中氫氣積聚引發氫爆的風險。
控制放射性物質的釋放。防城港核電站機組的核島建有壁厚達1米高強度預應力混凝土的安全殼,堅固的安全殼將反應堆一回路全部容納在其中,進出安全殼的所有管道均設置了安全殼隔離系統,在失電情況下能夠非能動隔離,確保安全殼的完整性,反應堆一回路卸壓甚至破口情況下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將被控制在安全殼內不能向環境釋放。
3 可抵御極端自然災害
除了技術層面,民眾對核電安全的另一個擔心和憂慮是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日本福島核電站就是因建在地震帶上最終釀成事故的。
核電廠選址被認為是從源頭上控制核危機發生的一個重要舉措,核電站的選址、設計和運營必須要把那種極端的偶然事故也考慮在內,否則就不能確保福島核事故不再發生。防城港核電項目一開始就考慮到地震和海嘯等因素,是從廣西沿海地區眾多備選廠址中優選出來的,即使發生最強地震,核電廠的抗震能力都可以完全承受。同時勘探查明,防城港核電廠核島地基不存在地基土液化及地基的滑動、傾覆、塌陷問題。
在近區域發震構造為防城-靈山斷裂帶防城段(距廠址20公里)、合浦-北流斷裂帶合浦以南段(距廠址21公里),最大潛在地震均為6級。如果近區域發生地震,核電站在7級地震下可保持安全運行,8級地震下可確保安全停堆,9級以上地震烈度時不會向外界大規模釋放放射性物質。
對于海嘯,大家更不用擔心。陳健說,海嘯的形成通常由里氏6.5以上規模的深海地震引起,且在海水深度達到1000米量級的海域才可能形成規模較大的海嘯。防城港核電站所在的北部灣屬于邊緣海,臺風頻率和出現海嘯的可能性極低。據國務院在今年5月31日第191次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的《核安全規劃》指出,我國沿海區域處于相對穩定的寬廣大陸架上,受地震海嘯的威脅很小,不具備發生類似日本“3·11”地震海嘯的背景條件,即使發生最大可能的海嘯,我們的安全也是有保障的。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