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底以來,國際天然鈾價格幾乎都在現貨52美元/磅U3O8、中期合同55美元/磅U3O8、長期合同61美元/磅U3O8的價位附近進行微小波動,日本福島核事故似乎使得世界天然鈾礦業陷入了一片死寂。與此同時,某些國家在核政策上的搖擺不定,也影響到市場參與者對鈾礦業未來發展的預期。其實通過仔細分析應該看到,雖然日本福島核事故的負面影響至今猶在,但是各國鈾礦業企業利用這段時間調整投資生產計劃,尋找合作伙伴“抱團取暖”,加大并購整合力度,整合優質資源,以迎接世界核電發展逐漸復蘇。因此從長遠來看,世界鈾礦業的發展依然是充滿光明的。
現狀:多種因素抑制價格上升
政治需求影響市場預期
多個利用民用核能的國家在2012年要進行選舉,候選人及所屬政黨為了贏得選舉,往往為了選票而推出符合選民口味的政綱,其中就包括對敏感的核能利用的抑制。法國就是典型的例子。來自社會黨的法國新總統奧朗德在競選期間就承諾,2025年之前將該國核電發電比例減少1/3,從75%降到50%。作為世界上核電比例最高的國家、歐洲第一核電大國,法國核能政策的動向影響了市場對天然鈾價的預期。
普遍的不景氣打壓大宗商品價格
2009年由希臘開始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歐洲多個經濟體巨債纏身,歐元體系岌岌可危,歐洲陷入債務泥潭中不可自拔。與此同時,美國經濟依然疲軟,中國2012年第二季度的經濟數據也顯示增長速度明顯放緩,世界經濟面臨又一次嚴峻危機。市場參與者對世界經濟的前景非常悲觀,預計世界范圍內對金屬、礦產資源的需求會持續萎縮,原油、煤炭、銅、鋁、鐵等大宗商品的價格紛紛經歷“斷崖式”下跌。天然鈾雖然不是大宗商品,但近幾年來金融資本的不斷介入使得天然鈾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的關聯度越來越強,世界經濟基本面的黯淡也影響了天然鈾價格。事實上從今年1月底開始,天然鈾價格有過很短一段時間的上升趨勢,但很快就被外部市場的不景氣抵消了。
態勢:調整、并購成主題
生產商調整節奏
2011年度國際天然鈾現貨交易量為4580萬磅,超過2010年度的4280萬磅,創20年以來的新高,這顯示受核電發展前景不明朗影響,賣家不愿意簽訂中長期供應合同,而選擇通過價格較低的現貨市場購買較為便宜的產品。與此同時,生產商也在調整投資、生產計劃,控制近期產量,減少市場供應,以應對短期內低迷的市場環境。
2011年,哈薩克斯坦的天然鈾產量達到19451tU,占到世界總產量的36%。受益于其境內建設期短、成本低的原地浸出鈾礦,從2004年到2011年,哈薩克斯坦的天然鈾產量翻了五番。雖然該國的天然鈾年產量能提升至25000tU以上,但是考慮到現在低迷的市場環境,該國2012年的產量將穩定在2011年的水平,不會大幅提高。
國際綜合礦業巨頭必和必拓深受大宗商品走低影響,預計到未來大宗商品市場將會進一步惡化,該公司宣布暫緩計劃中的800億美元礦產項目投資,這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其旗下的世界第二大鈾礦奧林匹克壩礦的二期擴產工程。雖然該擴產項目已于2011年10月通過了地方政府的環境審批,但是超過200億美元的基建投資使得必和必拓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阿海琺在非洲納米比亞和中非共和國的兩個鈾礦項目也在推遲。其中納米比亞的Trekkopje項目基本建成,但由于鈾價過低,該礦投產將面臨虧損,因此阿海琺計劃在2016年后再重啟該項目。
整合與合作層出不窮
與各大生產商以收縮投資、生產計劃來應對市場低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半年多來天然鈾市場并購整合非常活躍。2011年底,力拓擊敗Cameco,以6.23億加元的報價將加拿大薩省初級勘探公司Hathor收購,獲得5800萬磅資源;與此同時,中國廣東核電集團聯合中非發展基金通過二次報價以6.32億英鎊的代價收購英國上市公司KalahariMinerals,并繼續以源頭收購的方式洽購澳大利亞上市公司ExtractResources,獲得納米比亞Husab(前名“羅辛南”)項目,控制5.12億磅資源。
并購并不是唯一的合作方式,各大鈾礦企業還通過項目股權合作、期權等方式籌措項目開發建設資金,以期渡過難關。受勘探項目拖累的世界第八大鈾礦企業Paladin在今年4月再次發行2.74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為明年一季度即將到期的可轉債準備兌付資金。與此同時,該公司還在尋求項目上的合作伙伴,籌措更多資金以改善財務狀況。另一個鈾礦巨頭阿海琺也面臨資金緊張的局面,近期先后操作了兩宗合作,調整了鈾礦資產的布局。先是宣布與三菱成立合資公司,合作勘探其在澳大利亞的鈾礦區塊,又將持有的加拿大薩省千禧項目的27.94%的股權轉讓給Cameco。而日本企業在海外參股鈾礦項目的步伐并沒有因為福島事故而停止。另一家日企伊藤忠商事也在5月與澳大利亞上市公司AllianceResources簽訂期權協議,在特定的條件下最多可獲得Alliance公司40%的股權,從而控制南澳四英里項目10%的資源。
前景:依然充滿光明
福島核事故后,雖然一批計劃中的核電站推遲建設,影響到了市場對天然鈾需求的預期,導致鈾礦業進入調整期,但是事實上,核電依然是大多數國家能源發展的優先選擇。美國、南非、韓國先后批準新的核電項目建設,日本在經歷短暫的“無核期”后也將重啟核電。我國原則性通過《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重啟核電項目審批的腳步越來越近。經過福島核事故,全球核能行業在短暫的調整后,將在更嚴格安全標準的要求下發展核電。世界核能發展也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對于鈾礦業,新建核電反應堆的增多意味著更多的天然鈾需求,但天然鈾供給方面并不樂觀。一方面,受福島核事故影響,一批在產項目推遲擴產計劃,接近基建期的開發項目暫緩建設,進行初步勘探的項目更是因為資金緊張被擱置,這直接影響到天然鈾新增產能的實現。當現有礦山逐漸接近壽命末期,新建項目又未能順利達產時,就出現了供給缺口。另一方面,全球核電機組25%的天然鈾需求來自二次鈾源,俄羅斯和美國之間“兆噸換兆瓦”(MegatonstoMegawatts)計劃是其重要的來源。但是該計劃即將于2013年到期,俄羅斯無意將該計劃延長,二次鈾源減少后也將會帶來天然鈾供應缺口。
與此同時,世界天然鈾市場呈現不斷集中態勢。根據世界核協會的數據,2011年世界前八大鈾礦企業的天然鈾產量占到了世界天然鈾總產量的85%,而且這些巨頭還在不斷地收購優質的小型鈾礦公司鞏固自己的資源優勢。去年以來鈾礦業不斷升溫的并購潮就佐證了這一趨勢。
業界普遍認為,天然鈾價格低迷的困難是暫時的。隨著低價資源越采越少、基建成本不斷升高,市場均衡價格肯定會逐漸上升。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