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大學城項目示范下,分布式能源迎來了布局時間點,華電正在試圖將“亮點工程”轉變為“規模效益”。
當2015年上海迪尼斯樂園落成時,可能會添加一個新的標簽——節能環保。在這個占地116公頃的園區內,一個燃氣分布式能源站將會落成,為其提供所需的電力、熱水以及制冷,綜合能源效率高達75%以上。
和上海迪尼斯有著同樣規劃的商業園區不在少數。去年,廣州大學城華電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蔣國璋接待絡繹不絕的參觀者,其中不乏政府部門官員、同行甚至是外資企業的高管。在廣州新城番禺區,蔣國璋管理著中國最早也是最大的分布式能源站——廣州大學城分布式能源站。
分布式能源,區別于集中發電和遠距離供電的傳統大電網模式,它建在用戶附近,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能源循環利用系統。
對于母公司華電集團來說,發展分布式能源是一種全新的嘗試,也是突破之舉。以傳統煤電為主營業務的華電集團,從2005年接手廣州大學城分布式能源項目以來,已經斬獲7個共計75.2萬千瓦的分布式能源核準批復,占全國核準項目的2/3。
華電集團試圖將這種新興、高效能源利用方式打造成為煤電領域之外另一特色業務。動力來自于去年10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財政部、住建部、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建設1000個左右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并擬建設10個左右各類典型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示范區域。到2020年,在全國規模以上城市推廣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統,裝機規模達到5000萬千瓦。
現在無疑是發展分布式能源的最佳時刻。華電集團更是對其傾注重兵,在邁出第一步后,其正在試圖將“亮點工程”轉變為“規模效益”。為達成此目標,華電集團正加緊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地區以及江西、四川等天然氣供應有保障的內陸地區積極布點。
“預計到‘十二五’末,華電集團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裝機將達到229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100億千瓦時,到2020年力爭建成1000萬千瓦分布式能源。”華電集團總經理云公民對記者表示。
在具體操作層面,打造裝備、拼全產業鏈、嘗試新的運營模式成為華電分布式攻略的關鍵詞。
復制“大學城”
從廣州市中心驅車半小時,跨越珠江,便是另一番風景。大學、村落、濕地、綠道,眼前是四面環水的小谷圍島。這個五代十國時期皇室的狩獵場所在地,因為廣州大學城的建設在過去8年間迅速崛起。在能源界,它也因為一座實驗性的項目而聞名,由華電集團建設運營的廣州大學城分布式能源站便坐落于此。
2004年,時任廣東省省委書記張德江提出要把廣州大學城打造成為生態環保城。從國外引進分布式能源理念,一些廣東能源企業在多次論證之后,認為按照當時氣價核算,經濟性并不是太高,無人承建。
彼時,尚未進駐廣東的華電集團正在尋找新項目。于是,華電與廣東省政府一拍即合,全部接盤。在嘗試了多項技改之后,大學城項目建成。此前,這里的電力主要依賴兩臺1.5萬千瓦和一臺2.5萬千瓦的燃煤機組。
廣州大學城分布式能源站建成2臺7.8萬千瓦的天然氣機組,向18平方公里大學城內10所大學及周邊20萬用戶提供全部電力、生活熱水和空調制冷。該分布式能源站之所以能有效地利用能源,秘密就在于它有五次循環利用過程。
蔣國璋介紹說,第一次是天然氣進入燃氣輪發電機發電;而后將產生的高溫煙氣送到余熱鍋爐,生產中溫、中壓的蒸汽,繼續推動蒸汽輪機做功發電,這是第二次利用。第三次是把前一過程中產生的低壓蒸汽重新補充回蒸汽輪機里再次做功發電。第四次是將整個發電過程中形成的高溫煙氣利用起來制備熱媒水,供大學城的生活熱水。最后一次利用是把熱媒水給熱水型溴化鋰機組作為動力熱源進行制冷。
除了提供能源,廣州大學城分布式能源站還擔負其他兩項重任,一是作為南方電網調峰機組和黑啟動電源;二是為廣州燃氣集團削峰填谷。
大學城的模式正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復制。江西九江、廣西南寧、河北遷安等地都采取的是這種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綜合利用效率極高,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并非典型意義上的分布式能源。站在華電廣州大學城能源站的三樓辦公室,透過窗戶就能看到不遠處的廣州工業大學的校園,這是其主要用戶之一。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