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煤炭市場遭遇10年罕見寒潮。在煤炭企業積極應對市場寒潮的時候,有人開始擔心,煤礦建設領域將面臨資金緊張、建設推進難度加大的風險,甄別有效益項目會更加困難,甚至個別建設項目會處于投產即虧損的境地。
其實,上述擔心并非杞人憂天。近10年來,在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國際化、市場化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煤炭消費需求持續大幅增加,拉動煤礦建設投資規模大幅擴大。在提高煤炭資源勘查精度、創新煤礦設計理念的前提下,我國建成了一大批大型現代化煤礦和安全高效礦井,全國煤炭產量由2001年的12.9億噸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35.2億噸,年均產量增加2億多噸。
煤炭產量增加、市場需求不振、價格持續下滑,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煤炭企業的收益,波及煤礦建設領域也在所難免。但是,近10年來,我國煤礦建設領域發生的變化也使得當前煤炭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大大提高。
黑色資源,綠色開采
無論煤炭市場如何變幻,煤炭生產板塊都是礦區建設的基礎。與以往不同的是,近10年來,礦區建設已不單單圍繞建設煤礦、開采煤炭,而是更側重于煤炭的利用和就地轉化。經歷了上世紀末煤炭市場低迷后的煤炭企業,已經逐漸意識到提高煤炭資源利用率和就地轉化率的重要性。因為這已經成為煤炭企業抵御市場風險、多元發展和實現最佳效益、利潤最大化的有效途徑。
當然,提高煤炭資源利用率和就地轉化率是有條件的。大批大型現代化煤礦和安全高效礦井的建成,一來提高了煤炭生產集中度,為提高煤炭資源利用率打下了基礎;二來有了充足的煤炭做基礎,為煤炭就地轉化提供了條件。
據統計,目前,全國已建成年產120萬噸以上的大型現代化煤礦661個,年產量近20億噸,占全國煤炭總產量的57%左右;建成安全高效礦井(露天)359個,年產量10.2億噸,占全國煤炭總產量的34.2%。
由于單個煤礦年產量的增加,煤炭企業在規劃礦區建設時,一些配套設施也一并在內。
在陜西省,彬長礦區規劃面積790平方公里,探明煤炭資源地質儲量67.29億噸,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彬長礦業公司依法有償獲得50.3億噸煤炭資源地質儲量和相對應的煤層氣資源。
在彬長礦區規劃建設的時候,彬長礦業公司在建設大佛寺、胡家河、孟村、小莊、文家坡5個大型現代化煤礦的同時,與電力企業相互參股建設了大唐彬長電廠,并建設了煤層氣抽采項目和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烴項目。在資源越發寶貴的今天,彬長礦業公司的目的是實現黑色資源、綠色開采及資源的綜合利用。
山西晉城煤業集團在總結2011年主要經營指標完成情況的時候,除了原煤經營指標之外,將煤層氣、總氨和尿素、發電量三項經營指標單列。其中,煤層氣抽采量20.42億立方米,約占全國的20%;總氨產量1212萬噸、尿素產量962萬噸,均約占全國的16%;瓦斯發電量14.76億千瓦時,約占全國的10%。
現在,非煤板塊收入已占晉煤集團總收入的七成以上。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晉煤集團在煤礦建設與生產中堅持綠色開采、提高煤炭資源利用率。
據晉煤集團有關人士介紹,近年來,在煤礦建設方面,該集團改變了以往先施工地面配套設施、后施工井筒和井巷工程的慣用做法,取而代之為先施工井筒,少施工或盡可能不施工地面配套輔助設施,改而與相鄰煤礦或企業共用;在建設礦區時,改變了原來“一個煤礦就是一個小社會”的“小而全”模式,把醫療、后勤服務等功能與煤礦生產分離開來,變“小而全”為“專而精”。在此基礎上,晉煤集團推廣應用了“環保開采、保水開采,以矸換煤、大采高開采”等綠色開采技術,提高了煤炭資源回采率。而新建煤礦和資源整合煤礦均配套建設了選煤廠或集中選煤廠,原煤入選率達到了100%。
在煤炭行業,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業內人士也表示,近10年來,我國煤礦大型化、現代化引領了煤炭工業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對調整煤炭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意義重大。
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我國煤炭企業開始在國外承建煤礦項目并不是近幾年的事情。早在1987年,中煤建設集團就在摩洛哥王國施工建設了杰拉達煤礦三號工程。之后,中煤建設集團拓展國外煤礦建設市場的步伐加快。緊接著,中煤建設集團承建了孟加拉國巴拉普庫利亞煤礦項目。而該項目是我國煤炭行業第一個完整意義上的成套技術、成套設備出口的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也是國內第一個獲得“魯班獎”的境外煤礦建設項目。
隨著國際知名度的提高,中煤建設集團加快了在其他國家煤礦建設市場的布局,目前其煤礦在建項目分布在土耳其、印度、蒙古、越南等國家。
而脫胎于江西萍鄉礦業集團的中鼎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也是率先“走出去”的企業之一。雖然脫胎于煤炭企業,但是中鼎國際工程公司承包的第一個國外項目并不是煤礦項目。1991年,中鼎國際工程公司承建了阿爾及利亞的農田灌溉項目。據悉,這個項目實現盈利700多萬美元。由于不是主業,中鼎國際工程公司走的是分包工程、自我滾動發展之路,這條路一走就是10年。
在拓展海外工程承包市場的同時,中鼎國際工程公司將業務重心逐步轉移到了國外煤炭資源開發上。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沙撈越州煤炭資源豐富,但井工開采技術依然空白。2003年,中鼎國際工程公司自行設計建設了年產18萬噸的馬來西亞阿勃克煤礦,而投資為國內同等煤礦建設投資的十分之一,僅用了10個月時間就建成投產,1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資。
2007年,中鼎國際工程公司在印度尼西亞投資建設了年產120萬噸的朋古魯煤礦。考慮到印度尼西亞電力資源緊缺的實際,中鼎國際工程公司在建設朋古魯煤礦的同時,配套建設了選煤廠和低質煤坑口自備電廠,以選煤后的低質煤發電,節能環保,系印度尼西亞首創。
近幾年,我國煤炭企業“走出去”的步伐邁得更大。神華集團在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獲得煤礦開采權之后,在蒙古國又有了新進展。山東兗州礦業集團以33億澳元資本收購了菲利克斯公司100%股權,獲得煤炭資源儲量20億噸,其中包括4個生產煤礦、2個在建煤礦和3個勘探項目。開灤股份公司注冊成立了加拿大中和投資公司,開發加拿大優質焦煤資源,為其參股、并購提供了運作平臺。
對于煤炭企業而言,通過“走出去”可以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煤炭生產供應能力越來越高,并轉變為經濟優勢,進而推動企業可持續快速發展。同時,“走出去”還有助于煤炭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產業規劃和布局,實現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戰略目標,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page]
建設熱情高,投資規模大
從2001年開始,煤炭企業終于走出了嚴重困境,進入復蘇期并很快轉入高速發展期。由于受國家煤炭投融資體制的改變、國內外煤炭價格的高企、企業做大做強的愿望、煤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等因素影響,地方政府、煤炭企業、大型國有企業及民營企業等紛紛加入到煤礦建設中來。
近10年來,大量煤礦的建成和產能的逐步釋放,對我國平穩較快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資源支撐作用。無論從全國煤炭產銷量、煤炭產業結構、組建大型煤炭企業集團角度來看,還是從煤礦安全生產、煤礦技術進步、主要經濟指標、煤炭企業效益和職工收入來看,煤炭工業都處于歷史最好的發展時期。
地方政府通過配置資源,引入大企業、大項目,通過煤炭資源優勢轉化為地方經濟優勢;煤炭企業除了積極挖潛改造生產煤礦,“家門口”探資源、建煤礦外,還主動進行異地建礦甚至走出國門;大型國有企業及民營企業等建設煤礦的熱情持續高漲。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末,我國除以煤炭開采為主業的神華集團、中煤能源集團外的13家大型中央企業共有生產煤礦、建設煤礦279個,年產量9.3億噸,足跡遍布全國15個主要產煤省份。隨著中央企業積極參與地方煤炭資源開發和煤礦兼并重組,上述數字一直在快速更新中。
在持續旺盛的市場需求拉動下,我國煤礦建設投資規模大幅擴大。近10年,是我國煤礦建設投資最多、投資增速最快的時期。據統計,“十五”期間,我國煤炭采選業完成投資總額2253億元;“十一五”期間,完成投資總額1.2454萬億元,是新中國成立55年來投資總額的2.7倍,分別是“六五”時期的56.6倍,“七五”時期的34.1倍,“八五”時期的15.7倍,“九五”時期的16.4倍,“十五”時期的5.5倍。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直接投資于煤炭采選業的投資總額逐年增加,二是由于建設條件更加復雜、基本建設程序復雜、稅費增加及建設安全標準提高等導致的煤礦建設噸煤投資逐年增加。
據開灤集團有關人士介紹,受經濟形勢好轉影響,該集團煤礦建設項目投資規模不斷擴大。2004年至2006年,開灤集團共完成建設投資總額30億元;2009年,完成建設投資總額106億元;2010年,完成建設投資總額150億元;2011年、2012年仍保持這個投資水平。
另外,建設規模大、建設速度快、達產時間短也是近10年來我國煤礦建設領域的顯著特點。
由于受煤礦機械化裝備水平提高和開采技術水平提高等因素影響,近10年來,我國新建煤礦建設規模越來越大。有關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煤礦每年結轉建設規模為3.6億噸;“十二五”期間,我國規劃每年新開工規模為7.4噸,其中大型特大型煤礦數量越來越多。截至2010年末,全國已建成年產1000萬噸特大型煤礦40個,在建年產500萬噸及以上煤礦約50個。
隨著我國多元化投資保證程度及建礦技術和裝備水平的不斷提高,煤礦開拓開采系統不斷優化,盡管井筒平均深度在增加、建設條件在惡化,但是近10年來新建煤礦建設速度仍在快速提高。目前,一般條件煤礦建設工期在2年至3年之間,井筒深達千米、又用特殊鑿井法施工的煤礦建設工期也不超過4年。
煤礦建設工期的縮短,也使煤礦的達產時間大大縮短。以往煤礦投產后3年至5年內不能達產是常態,但近年來新投產的煤礦絕大多數在投產當年或在投產后第二年即可達產。這跟煤礦建設科技含量高有一定的關系。近10年來,煤礦機械化、信息化、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為安全生產奠定了基礎。
今天的投資,明天的生產力
業內人士坦言,近10年來,在旺盛的市場需求拉動下,我國煤炭產能建設超前,煤炭結構性過剩壓力增大。據了解,近10年來,我國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1.47萬億元,初步測算,到2011年底,全國現有生產煤礦、在建煤礦總產能已經超過40億噸,與“十二五”期末規劃產量相當。
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煤炭產能建設超前等因素影響,當前我國煤炭市場發生了較大變化,煤炭需求增幅收窄、庫存大幅增加、價格持續下滑、企業應收賬款增加,煤炭行業發展面臨新的壓力。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煤礦建設領域感受到陣陣寒意不足為奇。但反過來看,今天的煤炭結構性過剩與近10年來煤礦建設速度快、投資規模大不無關系。而由此帶來的市場準入門檻低、工程質量低、煤礦服務年限短、人才流失嚴重及煤礦建設施工領域效益低等問題非常突出,這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煤礦建設市場秩序。
盡管宏觀經濟增速放緩,但是依然會保持穩定增長,能源需求還將適度增加。我國富煤缺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特點,決定了在今后較長時期內,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難以改變。
業界的一致觀點認為,按照“十二五”期間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增速7%預測,到2015年,全國能源資源需求總量將達到41億噸標準煤,煤炭消費量40億噸左右,較“十一五”末增加8億噸左右,煤炭在一次能源資源結構中的比重可能由68%降至63%。目前,我國煤炭資源總量為5.5萬億噸,煤炭作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地位難以改變。
面對新的形勢,一要緩解煤炭結構性過剩壓力,二要滿足國民經濟穩定增長的需求,對未來煤礦建設進行科學規劃非常必要。因為,宏觀經濟增速可以放緩,煤炭市場需求可以變化,但煤礦建成后不能輕易關閉了之。
業內人士建議,按照國家14個大型煤炭基地規劃布局,煤礦建設要堅持科學規劃、有序開發,建設規模、開發節奏、開發強度要與國家規劃礦區總體布局、基礎設施和相關產業發展相協調,煤礦建設規模要與資源儲量相匹配。根據我國煤炭資源分布特點和開發布局,堅持控制東部、穩定中部、發展西部的總體思路,一是加強東部礦區周邊和深部資源勘查,適度建設接續煤礦,延長煤礦服務年限;二是放緩中部礦區建設速度,穩定煤炭生產能力;三是提高西部礦區資源勘查精度,根據市場需求提高煤炭生產能力,增加煤炭調出量。
說到底,煤礦建設是一個涉及體制機制、地質勘查、礦區規劃、設計理念、技術裝備、安全保障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復雜工程,需要統籌兼顧、點面結合,上下協調、整體推進。因而,落實到實際,煤礦建設要與礦區總體規劃確定的井型相一致,嚴禁“大礦小開”、“批小建大”和縮短煤礦服務年限,支持煤炭資源科學有序開發。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