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水電
  • 小灣不小 見證小灣水電站的世界奇跡

小灣不小 見證小灣水電站的世界奇跡

2012-08-22 08:47:33 搜狐

無量山中,瀾滄江上。

一座高近300米、長近900米的雙曲拱形大壩飛跨兩岸,挽起高峽深谷,擁抱奔騰江水。高壩蓄積的巨大水能,轉換成強大的電流,源源送往四面八方。

這就是華能小灣電站,有著世界最高拱壩的水電站,比三峽大壩還要高100米;是中國裝機容量第三大水電站。

7月23日,小灣電站實現今年第一次滿發滿送,一天發電量就達到7078萬千瓦時。截至8月8日,小灣電站累計發電412.5億千瓦時,實現安全生產1070天。

水電界流傳一句話:“三峽最大,小灣最難”。山一般高的拱壩,強大的水壓,復雜的地質環境,無論是工程建設還是運營維護,小灣電站都堪稱世界水電“最難”。

然而,小灣人不懼艱險,迎難而上,十年建設,三年運營,小灣的“最難”已變成水電工程史的“最高”、“最優”,變成小灣人心中的“最甜”、“最美”。

兩院院士潘家錚說:“水電大壩是土木工程之王,小灣大壩是王中之王。”

十年建設, 小灣電站攻克世界水電難度之最

水電開發,西電東送,瀾滄江是骨干。瀾滄江水電開發,小灣是“龍頭”。

瀾滄江—湄公河是東南亞重要的跨國界河流,河谷深且狹窄,海拔落差巨大,水能資源豐富。據估算,瀾滄江在中國境內水能資源可開發量達到約3200萬千瓦,其中云南省境內共規劃15個梯級電站,總裝機容量為2528萬千瓦,相當于1.4個三峽電站。

利用豐富的水能資源,小灣電站總裝機420萬千瓦,設計多年平均發電量190億千瓦時。

小灣電站的貢獻,不僅僅在于發電。

149億立方米的水庫庫容,使小灣電站具備調節多年水量功能。這不僅使下游漫灣、大朝山和景洪電站的保證出力增加約110萬千瓦,相當新建一座百萬千瓦級調峰電站;還使科學調度下游境內外河道的水量成為可能,有助于航運、農田灌溉、攔沙。華能集團專門成立了瀾滄江公司,統籌這條江的全流域水電開發建設運營。“作為瀾滄江上的"龍頭"電站,小灣電站顯示了水電全流域梯級開發的巨大威力。”華能集團總經理曹培璽說。

小灣電站的貢獻,也不僅僅在于印證了水電的作用。

在復雜的地質環境中,建設世界首座300米級混凝土雙曲拱壩,使用高水頭、大容量、大變幅、高參數地下水輪發電機組,小灣電站工程克服諸多“最難”,創造出一系列世界水電的新紀錄、新標準。

世界最高的邊坡開挖支護電站樞紐區河谷深切,邊坡開挖高度超過700米,在世界工程史上沒有先例。加之地質地形條件復雜,一旦開挖擾動,很可能面臨無休止的坍塌。再小的石子從700米的高度掉落下來,其重力加速度都使其相當于一顆重磅炸彈,工程支護要求之高可想而知。

世界罕見的高強度混凝土澆筑小灣大壩混凝土總量達865萬方,要在狹窄區域內用4年多時間完成全部澆筑,最高年澆筑強度近260萬方,同時還面臨巨大的溫控防裂難題。

超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由于山高坡陡,缺少場地,施工不得不鉆山進洞。小灣工程是一個超大型地下工程,在不到0.3平方公里的山體里,布置了總長17公里總計88條的地下洞室群,真是“螺螄殼里做道場”。

難怪生前曾同時擔任三峽工程和小灣工程專家委員會主任的兩院院士潘家錚說:“水電大壩是土木工程之王,小灣大壩是王中之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難高壩,是人類現代文明的體現和高科技的結晶。”

極其復雜條件下的施工險情難免。2004年初,正值合家團圓的春節期間,小灣工程左岸2號山梁出現蠕動變形重大險情。一旦山體坍塌,400萬立方米的土石將在瀾滄江里形成近200米高的大壩,使小灣上游江段變成一個巨大的堰塞湖。這無異于“滅頂之災”。但如果進行工程搶險,不僅成敗難以預料,施工安全等風險也很大。經過專家“會診”科學論證,華能瀾滄江公司果斷拍板,不惜一切代價進行邊坡錨固。此后,歷時7個月,上千人的施工隊伍、數百臺機械設備日夜奮戰,向大山里打進數千根十幾米長的錨桿,終于搶在雨季來臨之前排除了險情,穩住了山體。

瀾滄江流域山清水秀。小灣電站從開始建設就亮出了“綠色”主題,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通過實施多項環保工程,最大限度減少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為減少水土流失,小灣電站在工程施工中,堅持“開挖到哪里、綠化到哪里”,“棄渣到哪里、防護到哪里”。小灣電站共完成綠化156.86萬平方米,施工場地整治142.51萬平方米。整個小灣電站的水土保持投資達到1.9億元,比概算投資增加了整整1億元。

為減少對流域內生物鏈擾動,小灣電站實施了水庫淹沒區國家級保護珍稀野生植物千果欖仁和紅椿的移栽保護工作,把小灣電站庫區涉及的永平金光寺自然保護區設為野生動物避難所,建立綠孔雀保護點和獼猴保護區。現已投運的永久營地污水處理及回用工程,使永久營地的污水處理率達100%。

小灣電站是全國13家實行環保監理的試點單位之一,工程環境保護可研設計概算/靜態投資為1.03億元,但實際環保水保投資已超過2.7億元。

在十年艱苦卓絕的建設歷程中,數萬建設者櫛風沐雨、默默奉獻,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闖過了一道又一道難關。

十年磨一劍。1999年開始現場籌建,2002年正式開工,2009年首臺機組投產,2010年最后一臺機組投運,小灣的建設者們不僅完成了世界“最難”的水電工程,還將建設工期較計劃工期整整縮短了2年。小灣電站3號機組被命名為華能集團裝機突破1億千瓦標志性機組,4號機組被命名為全國水電裝機突破2億千瓦標志性機組。

青年員工說:“不做中國的路人,不做小灣的路人!”[page]

堅守大山,小灣電站精神浪花飛耀

小灣電站創造了中國水電界最高的人均生產效率。這么大的水電站,只有員工214人,人均裝機容量達到2.1萬千瓦。而在傳統水電站,420萬千瓦的裝機規模,至少需要六七百人來維護。

高效來自于哪里?華能瀾滄江公司董事長王永祥告訴記者,竅門是“運維合一”。

長期以來,電力行業遵循細分專業的管理模式,電氣、機械、通訊、檢修等專業要單獨設立部門,部門內部還要劃分多個專業班組,存在專業銜接不緊密、崗位設置繁瑣、機構龐大等問題,員工發展也在單調、重復的工作中受到限制。小灣電站大膽創新運維管理模式,按照“一崗多責、一專多能”的原則,將傳統生產運行多個部門的職能進行合并,組建了運維部。在員工崗位設置上也改變了傳統的細分專業模式。

“運維合一”雖然能提高效率,卻也對運營管理和人員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在技術設備是新的,管理模式也是新的,傳統的技工已經不能適應需求,校園招聘成為唯一選擇。”小灣電廠廠長張洪濤說。

然而,電站地處云南深山峽谷,遠離城市,遠離繁華,現在交通條件改善了,從小灣回昆明也需要七八個小時的車程。一群剛走出校園的“毛頭小伙”能待得住嗎?張洪濤告訴記者,剛開始年輕人的確待不住。如何才能讓青年員工待得住、能發展,讓他們在有限的條件下能夠快樂工作、快樂成長,成為電站領導班子日夜思索的一個難題。

為使員工快速適應“運維合一”生產管理模式的要求,迅速成長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電廠構建了全面立體的培訓體系,并以學習型組織建設為載體,營造了濃厚的學理論、提技能、強素質氛圍。

為更好地磨練隊伍,電廠充分利用設備調試、機組檢修時間,讓新員工大膽實踐,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每一名新人到小灣,都會分派一名“老師傅”一對一指導。年輕的“老師傅”帶著更年輕的“小徒弟”,不僅傳授技術經驗,還兼顧心理輔導,盡量縮短新人對環境的適應期。

電站打造了小灣講壇、小灣藝術沙龍、《小灣青年》電子雜志三個平臺,以文化人,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每周六下午,電站開展員工講學活動,講課者有廠領導,有中層干部,有經驗豐富的“老師傅”,還有剛參加工作的新員工。講學者在傳授他人知識的同時,自己也得到提升。

雖然身處大山深處,小灣青年的生活豐富多彩。足球、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普洱茶、書畫、攝影、釣魚等10來個協會定期組織活動。

有聲有色的工作,有滋有味的生活,有情有義的相處,吸引了大批青年員工。小灣電站員工離職的現象越來越少,主動申請來小灣工作的人越來越多。

27歲的運維部運維二班班長徐德新認為,小灣的技術挑戰最吸引人。“這里有世界最高的拱壩、水電站中最大的水位落差、最新的管理運行模式。”在他眼中,技術挑戰就像金子一樣閃閃發光。

運維三班班長紀正堂今年28歲,上個月結婚,20多個兄弟姐妹自編自導自演,節目一個接一個,最后一起唱“愛你一萬年”,獨特的“小灣婚禮”令他難忘。在小灣,年輕員工結婚,廠領導班子都會集體參加,電站青年藝術團會為新人獻上精心準備的節目。

常年開展的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令小灣青年感觸良多。在自愿報名的基礎上,27名青年員工成為首批校外輔導員,與當地三個小學27個班級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并開展每月一次的授課活動,內容有水力發電、防災減災、演講口才、藝術、文體等,受到師生們的熱烈歡迎。

29歲的水庫部水工班技術負責人陳豪說,小灣生活讓我更加了解人生、了解中國。小灣青年在感受到群眾生活的不易甚至貧困后,在力所能及提供幫助的同時,心靈也受到洗禮。

在最近的一次員工講學會上,青年員工響亮地提出“不做中國的路人,不做小灣的路人!”

無數個夜以繼日的努力,保證了電站高效優質運行。從首臺機組投產到6臺機組全部建成僅用了不到11個月時間,均實現了一次啟動成功,一次試驗成功,一次并網運行成功,為國內同類機組安裝新紀錄。6臺機組均實現連續安全穩定運行180天無非計劃停運,創全國大型水電廠新紀錄。

一大批年輕員工在小灣迅速成長為生產運營管理骨干。華能集團黨組書記黃永達介紹,目前小灣7個專業班組的21名負責人中,80后有19人,占90%。投運以來,小灣電站還向瀾滄江流域各單位輸送優秀人才百余人,電廠已成為新型水電人才的培養基地。2011年,小灣電站獲得全國文明單位稱號,今年小灣電站黨委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當地彝族兄弟說:“這是千年一遇的水電站!”[page]

持續幫扶,小灣電站造福一方

小灣電站,橫跨瀾滄江,連接云南省的兩個縣:鳳慶和南澗。電站所在地是兩個小灣鎮,一個是鳳慶的小灣鎮,一個是南澗的小灣東鎮。以前這里山高地少,交通閉塞,生產落后,生活困難。

來到離電站不遠的小灣東鎮岔江村,只見村里蓋起了不少白墻黑瓦的小樓房。彝族村民查國雄家的院子里,有三座房屋:一座是他爺爺過去蓋的土坯房,一座是他父親過去蓋的木頭房,一座是他現在蓋的小樓房。他告訴記者,這些年,靠跑運輸、在電站打工掙了錢,日子好多了。說著說著,查國雄不禁冒出一句:“這個水電站千年一遇!”

一個凝聚現代科技和文明的電站,突然來到一個閉塞、落后的少數民族山區,帶給當地群眾的不僅是驚嘆,也有新風和機遇。

岔江村98%的村民是彝族。7月13日,在岔江村黨員大會上,彝族村民黨員查文海用流利的普通話告訴記者,從前買東西要走30里山路去趕集,如今村口的小賣部就能買;從前幾乎沒有人會講普通話,如今除了特別年長的老人,幾乎人人會講。

在工程建設的帶動下,缺少商品經濟意識的鄉民開始做起買賣,發展產業。小灣東鎮涌現出一大批商店、飯店、運輸車隊,傳統的山區農業鄉鎮已經發展成電站后勤服務基地。2001年查文海開始依托電站工程跑運輸,一年就能收入5000多元。前年,查文海換了輛新的東風大卡車,如今光這樣的大貨車岔江村就有27臺。有的運輸個體戶還走出大山,到外地去拉活。

如何與所在地和諧發展,是世界水電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華能小灣電站自工程開工以來,充分發揮大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履行國有企業社會責任,開辟多種渠道幫助當地群眾脫貧致富,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華能集團副總經理寇偉,曾任小灣電站籌備處負責人,參與了小灣電站建設的全過程,他說:“發電輸往外地,那電站能給當地留下些什么?從一開始,我們就認真考慮怎樣將環境優勢變成致富渠道、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

小灣電站水庫移民涉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臨滄市、保山市3州市、8個縣區的42547人。在征地及移民搬遷安置過程中,隨著國家及云南相關政策的調整,華能不斷按照“靠高不靠低”的原則追加概算,由國家原審定的25.5億元調整為102.6億元,增加了3倍。

在修建對外交通的生命線岔小公路時,華能瀾滄江公司不惜增加投資1000多萬元,繞道10多公里,穿過擁翠、碧溪等5個鄉鎮、112個自然村,使數萬群眾擺脫崎嶇山路。小灣電站水庫淹沒鳳慶縣魯史鎮漭街渡大橋,原來準備改為汽車輪渡交通,投資僅需2800萬元。華能瀾滄江公司從當地長遠發展考慮,將輪渡方案調整為新建漭街渡大橋,總投資追加到1.8億元,沿江兩岸交通條件大大改善,方便了10多萬群眾的生產生活。

6年來華能小灣電站累計投入資金1300多萬元,幫助電站周邊地區建設完善農村中小學,援建農村衛生室、農村文化室,整治村容村貌,解決飲水困難,資助鄉村教師、醫生業務培訓;資助4萬名群眾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助300人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轉業培訓,資助100名初高中畢業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

小灣電站還連續6年派出人員常駐電站附近的兩個村子,幫助指導新農村建設工作。7月中旬以來,小灣電站駐岔江村指導員邱小弟正忙著分發598張村農業合作社股權證。這個由電站扶持建立的村農業合作社,集中承包電站營地綠化、水庫復綠、邊坡守護以及其他零星工程,并發展特色農業,村民自由入股,年底分紅。今年,小灣電站專門撥出30萬元,為全村598戶每戶購買一股,讓每家每戶都能享受到合作社的發展果實。

背靠小灣電站這棵大樹,南澗縣小灣東鎮的經濟總量由全縣倒數第二躍居全縣之首,隔河相望的鳳慶縣小灣鎮也不遜色,財政收入和農民人均年收入四年翻了一番多。

電站在建設中及竣工后所繳納的各類稅費,也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從開工至今,小灣電站上繳稅費達28.48億元,建成投運后正常年份小灣電站上繳稅費達11億元。

“能源于水,有容乃大。”在小灣電站,到處可以看到這樣的標語。小灣電站員工正是以奮進精神和寬廣胸懷,創造中國水電史上的新紀錄,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小灣不小!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