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的福島核事故以來,日本核電行業的虧損已達創紀錄的3.6萬億日元(約合2883億元人民幣),約等于結束于2004年3月31日的一財年至結束于2010年3月31日一財年的利潤總和。同時,日本政府計劃強制區域性壟斷電力企業拆分輸電和發電資產。此次調整旨在刺激競爭,是二戰后日本電力行業面臨的最大規模調整。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認為,核電在日受重創后難現昔日輝煌,能否在未來能源電力藍圖中扮演重要角色還有待考究。首先,福島事件致使日本核電企業虧損嚴重,企業鮮有能力短期內“恢復元氣”,除了政府出面救濟外別無他法,核電企業可持續盈利能力令人堪憂。雖有部分核電機組已經重啟,但“杯水車薪”難解“食不果腹”之困。反核運動愈演愈烈,大有吞沒核電之嫌。
其次,能源安全迫使日本政府從長計議。核安全和盈利能力尚可通過制定舉措來考究衡量,而鈾資源短缺卻難以短期內解決。作為戰略儲備資源,鈾一直是世界強國爭相收儲的“香餑餑”。日本缺鈾的困境愈發嚴重,大量依靠進口勢必會導致能源安全受制于人,日本政府不會置能源安全于不顧,長期將核電作為支柱能源發展的。
最后,去核電化是世界能源發展的主流方向。日本政府或已經意識到對核電的過多依賴將會給電力供應埋下禍患,其對2030年的核電占比遲遲未定。在政府舉辦的一次旨在估量日本長期能源政策的聽證會上,70%的人支持零核電的選擇。德國已經率先做出表態,十年后進入無核化時代,擁有高超技術、完善設備的德國電力企業將目光轉向新能源領域,這代表了世界能源發展的主流方向,值得日本學習借鑒。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指出,核電是能源電力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保障電力供給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國核電事業起步較晚,發展速度很快,雖發電量有限,卻成為不可忽視的能源利用方式。福島事件對我國核電行業造成了嚴重沖擊,政府審時度勢關停所有核電機組,全面檢修、排查核電設備,確保安全隱患“消失于無形”。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