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11日,9.0級地震引發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導致世界各國談核色變。歐盟緊急磋商對核電站進行全面的測試;亞洲各國也凍結各自的核電發展規劃;世界各國都相繼放緩核電發展步伐,有的國家甚至還公布了棄核計劃。福島核電站事故使世界核電發展在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后再次步入寒冬。
如今,福島核電站事故已經過去一年半了,在傳統化石能源日趨供應緊張的現實面前,是否繼續發展核電?這一問題讓許多國家做出艱難抉擇。
歐美:愛恨交加,艱難選擇
9月7日,在北京國際光伏產業展會上,一家德國著名能源雜志的亞太區營銷助理袁一登對記者說:“德國已制定了逐步淘汰核能的計劃,將來太陽能和風能的利用將占到德國能源的90%。”袁一登是新能源的倡導者,也是核能的反對者。他對德國將以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充滿信心。他說,核電站即便不發生事故,核廢料的處置也是世界性的難題。
福島核電站事故后,德國總理默克爾隨即宣布關閉1980年以前投入運營的7座核電站,并公布了棄核時間表。但在歐洲,至今也僅有瑞士、意大利等少數國家宣布棄核,而法國、英國、芬蘭、捷克等國還表示將擴大核電裝機容量。9月7日,俄羅斯也宣布,在保證目前10座核站33個機組運轉外,計劃在2020年至2030年間再建38個核電機組。而能源大國美國,核電占整個電力供應的20%,占無碳排放發電的70%。福島核電站事故沒有讓美國改變其既定的核電發展計劃。
日本:雖言放棄,實難割舍
9月6日,在《紀念中國援助日本福島“3·11”地震重建展》的會場,日本富士電機的中國區副總經理氣賀澤孝二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后,日本民眾對核電產生了很大的恐懼。一些環保組織和居民要求取消核電產業,當時差不多有90%以上的人反對重啟核電。”氣賀澤孝二也是當時反核隊伍中的一員。當記者詢問現在日本民眾對核電的看法時,他猶豫了一會兒說,現在依然有人在激烈反對,但支持核電發展的人似乎也在增多。
7月,福井縣的大飯核電站艱難重啟,日本在福島核電站事故后,再次告別零核時代。9月10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彥提出了“動用一切可用的政策資源,在本世紀30年代脫離核電”的構想,隨即遭到日本多家經濟組織的反駁,稱放棄核電將推高電價,導致產業競爭力下降,這是不切實際的短視行為。
俄羅斯能源專家分析,日本即便是迅速增加國內的天然氣熱電站及太陽能、潮能和風能的發電能力,也難解決國內電力緊缺的現狀。日本國內的許多政治家也說,現實看,日本在一定時期內將不可能放棄核電。
中國:加強安全,戰略推進
9月2日,在大連紅沿河核電站的對岸,一位頭戴紅帽、皮膚黝黑的垂釣者在碧海藍天間。這位垂釣者說,因為從小就在這里長大,雖然附近建起了核電站,但還是喜歡來這熟悉的地方趕海釣魚。
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后,國務院緊急出臺“國四條”,暫停審批新核電項目并對全國核電廠進行全面安檢,規模龐大的中國核電發展戰略被堅決擱置。
總投資400億元,總裝機規模400萬千瓦,由中國華能集團、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和清華大學共同投資、建設、運營的當前技術最先進的石島灣核電站,在2011年3月1日就已獲核準開工,但10天后的福島核事故使得這一核電站的建設封凍至今。國內許多在建甚至準備開工的項目也都被緊急叫停。
中國能放棄核電嗎?
目前,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越來越大。核電是安全、清潔、經濟的能源,是目前實現有效、可大規模替代化石燃料的優質能源,在國際社會越來越重視全球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的形勢和壓力下,發展核電已是我國能源建設的一項重要政策,對于滿足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保障能源安全供應,保護環境,實現電力工業結構優化和可持續發展,提升我國綜合經濟實力、工業技術水平和國際地位,意義重大。
中廣核(北京)核技術應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毅說:“核能的和平利用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使我們看到了地球上化石能源逐步枯竭后人類可持續生存和發展的希望。”
發展核電成為中國能源發展的必然選擇。今年5月31日,中國國務院公布了《關于全國民用核設施綜合安全檢查情況的報告》和《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兩份文件傳達了一個重要信息——中國將在加強核能安全性的前提下戰略性地推進核電發展。停滯了一年半的中國核電,終于開始解凍。
同樣,惶恐了一年半的世界核電工業,在各國能源壓力、環保壓力及經濟壓力的共同作用下,同中國核電一起,也漸漸開始升溫。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