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灣核電基地主控室,操控員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操作記錄都有檔可查。
鏡頭回放
2010年9月5日上午,胡錦濤總書記來到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在嶺澳核電站二期1號機組主控室里,總書記與技術人員一一握手,深情寄望中廣核“依靠科技創新,加快建設進度,尤其要把安全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努力為我們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回想起當年情景,當時就在嶺澳核電二期1號機組主控室的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設計院院長黃學清依然心潮澎湃:當年總書記殷殷囑托的“科技創新”、“安全第一”這兩道題,如今中廣核都交出了優秀的答卷。
作為國家核電自主化依托項目,在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一期的基礎上,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嶺澳核電二期采用自主品牌核電技術CPR1000建設,“自主設計、自主制造、自主建設、自主運營”,實現我國首個百萬千瓦級核電站自主建設的重大突破。
黃學清以一組數字變化展現中國核電的自主創新之路:從大亞灣核電站的1%,到嶺澳核電一期的30%,到嶺澳核電二期的75%,再到在建陽江核電站的85%,國產化比例不斷提升。
來到嶺澳核電站二期1號機組主控室里,大屏幕上實時記錄機組運行各個關鍵環節的重要數據,工作人員正聚精會神地盯著數據。
“在我們心中,核安全就是至高無上的‘基本法’。”大亞灣核電運營公司運行處副處長張錦浙介紹,要走上主控室操縱員這個崗位,至少經過10年歷練、多場大考,包括國家核安全局組織的大考,過五關斬六將,最后才能上崗。在主控室的文件柜中,操控員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操作記錄都有檔可查。
在一道道安全防線中,大亞灣核電基地機組安全運行業績一直保持在“國際先進水平”之列,去年基地6臺機組全年實現“6個零”(無非計劃自動停堆),與世界核營運者協會(WANO)9項關鍵業績指標比對,大亞灣核電基地5臺機組共28項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嶺澳核電二期2號機組因投入商運時間不足一年,不在統計之列)。其中大亞灣核電1號機組9項指標全部達到世界先進值。
優秀的業績背后是中廣核對“技術創新”和“安全第一”的不懈追求。中廣核集團科技研發部重大專項辦公室主任楊玉中介紹,在嶺澳核電站二期CPR1000自主核電技術的基礎上,中廣核集團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ACPR1000+,進行了50多項技術革新,充分吸收了包括福島核事故在內的經驗反饋,綜合考慮抗震、失電、水淹、海嘯等超設計基準事件,重點在安全性與成熟性等方面進行多項創新。按照計劃,ACPR1000+研發工作將于明年全面完成,并在廣西防城港項目中運用。
作為我國最大的在運核電基地,大亞灣核電基地核電裝機容量占了全國半壁江山,基地上網電量去年首次超過400億千瓦時,約相當于廣東全省用電量的10%,深圳市用電量的63%。
核電作為清潔能源的環境效益也開始顯現。有專家算了一筆賬,與同等規模的燃煤電站相比,大亞灣核電基地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每年可減少原煤消耗約153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400萬噸,環保效益相當于種植了近30萬公項的森林,珠三角少用了1222萬輛機動車!
核電自主創新是怎樣煉成的
從大亞灣到嶺澳一期再到嶺澳二期,在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基礎上,一條從消化、吸收到創新的中國自主品牌百萬千瓦級核電技術的“國產路線圖”清晰可見。
從大亞灣核電站“高起點引進”起步,到嶺澳核電一期采取“翻版+改進”的建設策略,到嶺澳核電二期建設中形成了我國首個自主品牌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技術方案CPR1000.中國大亞灣核電基地實現了中國核電技術“高起點起步,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全過程,走出了一條中國核電跨越式自主發展之路。
如今,中廣核自主品牌CPR1000機組已在遼寧紅沿河核電站、福建寧德核電站、廣東陽江核電站等核電工程建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實現核電的批量化、規模化發展。
創新、專業已成為中廣核發展進步的動力之源。去年,中廣核科技投入、研發經費分別為12.6億元、7.1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4.5%和2.5%。首個核電領導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五個國家能源核電研發中心就設在中廣核,形成一個富有活力的創新體系。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