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國家能源局新一輪新能源示范城市申報活動的進行以及《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出臺,關于新能源產業討論的熱情再次被點燃。我國在新能源開發利用方面存在哪些優勢?各大新能源產業在我國的發展情況如何?新能源示范城市的發展會給新能源產業帶來哪些契機?《規劃》的出臺能否給新能源產業的投資者吃上一顆定心丸?為此,記者專訪了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蔣莉萍。
新能源示范城市利好頗多
我國目前可再生能源資源的主要形式為: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太陽能年日照時數在2200小時以上的地區約占中國國土面積的2/3以上,太陽能在中國具有良好的開發條件和應用價值。中國可開發的風能資源儲量為2.53億千瓦。地熱資源遠景儲量相當于2000億噸標準煤,已勘探的40多個地熱田可供中低溫直接利用的熱儲量相當于31.6億噸標準煤。可見,中國擁有豐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資源。
對于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六大類能源得到大力推廣,蔣莉萍認為這主要是因為這六大類新能源環境友好、儲量豐富且可持續利用。當前,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保障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共同選擇。
我國最新發布的《規劃》顯示,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將被顯著提高。截至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將達到4.78億噸標準煤,其中可以變成商品交易的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將會達到4億噸,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到9.5%以上。到2015年,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應用要形成較大規模。即:建設30個新能源微電網示范工程;建設100個新能源示范城幣和200個綠色能源示范縣;沼氣、太陽能、生物質能氣化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村的入戶率達到50%以上。
對于能源局大力推進新能源示范城市的建設,蔣莉萍認為這將有利于各城市充分利用當地的新能源資源條件,把新能源開發與城市規劃建設、城市能源供應相結合,推動新能源技術的規模化應用,并以本地消納應用為重點,這對于新能源在城市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新能源示范城市的建設不能只是滿足于做了幾個項目,它應該要探索一種經濟、高效、投入產出比最好的新能源使用模式,或者通過自身的示范,告訴別人新能源的發展模式更適合哪種類型的城市,新能源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哪些技術、管理或政策問題,應該如何去解決,如果這100座城市能夠總結出來這些經驗是非常有意義的。”蔣莉萍說。她還告訴記者,通過示范項目總結新能源發展模式是一個很必要、很有價值的事,可能不是某一個城市所能完全回答的,所以很需要國家主管部門在這一百個城市的實踐的基礎上,去探討這些問題。
此外,蔣莉萍認為,新能源項目的開發建設以及建成之后長達二十年運行期內設施的維護和管理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問題,但是并不是每一個項目業主者都會懂得、而且也不必要必須懂得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因此,有必要培育專業的服務產業、或者說建立一個相應的社會服務體系去解決這些專業問題,也就是說,項目業主者只需關心項目的經營管理,碰到專業的這些技術問題,只需要去咨詢或者委托專業的服務機構,這樣一來,很自然地就會帶動起一個新興的產業,是非常有實踐意義的,應該作為新能源示范城市的主要示范內容之一。
新能源開發利用應有更廣闊的思維
在過去的幾年中,國內新能源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蔣莉萍告訴記者,我國風力發電技術已經基本實現規模化發展;更加高端的太陽能熱利用也具備了市場競爭力,從洗浴熱水到供暖、工業熱水供應,應用領域不斷拓展。
當記者問到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這些新能源應該如何開發利用時,蔣莉萍表示新能源的開發利用需要一種更廣闊的思維。
蔣莉萍告訴記者,自然界賜給的能源資源和我們對能源的最終利用是不一樣的。無論傳統的化石能源、還是新興的可再生能源,我們需要的并不是它們本身,而是它們為我們的現實生活所提供的熱(冷)量、照明、動力和控制功能等等。其實很多新能源都有其最原始也是最直接有效的利用方式。例如水能,最原始的做法是利用水能機來提水灌溉;風能,則是用傳統的風車提供動力;對于太陽能,最直接的是熱利用,例如西藏熱墻的設計、居民樓安裝的熱水器等等。但是無論是太陽能、水能還是風能,要想達到大規模開發利用都需要采用轉換為電能的方式。海洋能也是有類似的地方,現在海洋能的開發利用一般都是轉化為電能。而且,唯有電這種能源形式,能夠滿足現代生產和生活對能源利用的所有訴求。
“轉換為電力,是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資源得以大規模開發和高效、便捷利用的最主要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形式,所以我們不能忽略新能源的其他利用方式,而是應該用一種更廣闊的思路去綜合開發利用新能源。例如將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利用方式多元化,鼓勵就地消納,直接轉換熱能等產品,直接與終端消費需求對接。”蔣莉萍表示,借助國家主管部門組織開展的新能源示范城市等活動,“十二五”期間不妨進一步拓展新能源發展思路,鼓勵各地區結合各自的可再生能源資源特點和終端用能需求,探索更加經濟、高效的新能源開發綜合利用模式。
蔣莉萍告訴記者,盡管中國發展新能源前景廣闊,且時機逐步成熟,但近年來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也需要盡快糾正和避免,比如,“一窩蜂”地大干快上,不分析資源狀況,不比較技術經濟性,不考慮市場風險,盲目上項目、上規模但不重視技術研發,等等。發展新能源產業,必須按照經濟規律辦事,統籌考慮各種因素,處理好全面推動與因地制宜的關系,需要政府部門、企業和全社會密切配合,共同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
因地制宜構建新能源城市
在國家能源局關于申報新能源示范城市和產業園區的通知中提到,申報城市至少有兩類新能源利用具有良好條件。城市新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不小于3%,或新能源年利用量達到10萬噸標準煤。
對于新能源示范城市的申報條件,蔣莉萍表示,申報城市應該要有較好的新能源利用基礎,可利用的新能源主要包括城區的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以及城市區域消費的當地生產的其它可再生能源。這并不是要求每種新能源都要用到,而是要根據各個城市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新能源,并采用最佳的方法去開發利用。如果從外邊進來的能源可以確定是新能源,也可以作為評價的條件之一。
“此次新能源示范城市的申報條件中,把外來電力考慮進去,這個做法是比較好的,與我國新能源開發利用的現實格局很相符。”蔣莉萍說。但她告訴記者,對于新能源電力的跨區消納及計量問題,還需要開展一些相關的研究分析并出臺相應的管理規定與措施。
中國的可再生能源,規模到底是多少?開發和利用的方式到底是怎樣的?對此,蔣莉萍表示,要實現國家確定的到2015年風電開發規模達到1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規模達到2100萬千瓦等發展目標,純粹依靠分布式開發新能源的方式是難以實現的,因為我國的水能、風能甚至太陽能等新能源資源的分布都比較集中,比如,可開發利用的風電資源,80%以上集中在“三北”地區。所以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思路應該是集中開發、大范圍消納與分散開發、就地利用相結合。
由于可再生能源資源分布廣、技術利用形式多樣、能源產品豐富、可滿足多樣化能源需求的特點,蔣莉萍表示新能源城市的發展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可再生能源資源,采用綜合利用、多能互補的方式,按照分散布局、就近利用的原則,建立適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市場機制和管理體系,通過建設綜合性示范項目,加快包括太陽能熱利用、沼氣利用等終端用能在內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應用,不斷擴大可再生能源在本地能源消費中的比重。
蔣莉萍告訴記者,未來可以建立起集中式的骨干電源和分布式電源相結合的電源體系,并將大規模的骨干電網和地方電網、微電網相結合,采用大電網配置和就地消納的方式來解決可再生能源發電上網困難的問題。
當記者問到如何看待當前開發利用新能源的緊迫性時,蔣莉萍表示,可以從三個方面考慮,一個是來自于國際方面的壓力。在當今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高度重視甚至有政治化傾向的情況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使我國在國際政治經濟舞臺上面臨著極大的壓力,所以我們必須在大力倡導清潔能源使用方面做出成效。第二個是來自傳統能源資源短缺的壓力,煤炭石油天然氣總有用完的一天,所以開發利用新能源是未來的人類能源持續供應的一個方向。第三個方面,蔣莉萍認為是對當前認識上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她將其稱之為能源科技的“產業屬性”方面。她表示,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背后是能源科技發展,能源科技被視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內容,發展基于能源科技的新興產業實際上已成為世界各國爭奪未來經濟發展核心競爭力的前沿征地。發展到今天,在這新一輪的世界經濟發展浪潮中,我們不可以再次落后。因此,為了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能源結構調整需要,我國已將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我國當前調整能源結構、節能減排、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國未來能源可持續利用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選擇。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