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24日宣布重啟中國核電站建設項目,從而結束了自日本福島核電站因海嘯出事以來的核電建設停頓。放眼世界,中國已然是在核電建設上最有勇氣的國家。我們在建核電項目規模居世界首位,而且現在是核電在發達國家風聲鶴唳的最困難時期,日本面臨要求關掉所有核電站的輿論壓力,很多發達國家新建核項目都是零。中國真正站在了發展核電的最前列。
中國是被迫這樣做的。中國已是世界第一發電大國,但中國經濟繼續高增長,以及民眾改善生活都需要更多的電。無限增加對礦物能源的使用根本做不到,煤、石油、天然氣的供應都面臨上限。風能、太陽能等雖然好,但它們對饑渴的供電網來說無異于杯水車薪。水電站的建設之快,已在把長江上游從河變成一盆盆水。除了用發展核電做補充,中國沒別的選擇。
中國必須發展核電,也必須做最安全的核電使用國,并在這一過程中逐漸成為核電技術的領軍國家,把人類使用核電帶入全新的2.0版,重塑人類對核電的認識。這是中國人主動承擔,也是人類未來托付給中國人的使命。
中國發展核電至少要做好兩件事。第一是在西方國家已有的技術基礎上,把核電站安全推向絕對的100%。主要的核電國家前蘇聯、美國、日本先后都出了重大事故,說明以往的技術雖然理論上可靠,但都有對付不了的“萬一”。中國必須做到消滅這些“萬一”。這是中國核電在西方核電的退潮中逆勢前行的持續保障。
第二是中國要建立一套從核電立項到建成運行的政府、企業及民間的有效溝通機制,切不可以為政府有能力在任何情況下主導對核電建設的安排。中國多個重化工項目遭到抵制的周折告訴我們,政府與民眾的溝通必須走在輿論誤解的前頭。
發達國家社會對核電的強烈反對已基本阻止了新核電項目的上馬,但那些國家的核電比例都已很高,政府一方面應付輿論,同時又對關閉核電站拖泥帶水,實則維持現狀。原因都是那些國家找不到替代核電的好辦法,核電就像夏日清涼房里的空調噪音,它是現代高質量生活推不掉的伴生物。
中國核電發電量僅占總發電量的1.8%,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中國無法在不搞核電也有足夠多的電用這個悖論上投機取巧,但中國是在21世紀的科學技術能力上發展核電,中國未來也要實現14%的水平,但應當與發達國家過去所為有質的升級。
中國新核電站的技術不僅應集各國先進核電技術之大成,而且必須在安全性領域建立強大的創新能力。中國的航天技術并非全球最先進,但中國各種發射的安全性卻做到了各國中的最好。中國核電的安全性關系國家未來的整體電能供應,它就是對中國崛起的確保。核電安全就是國家安全,是政治。
中國做高鐵的領頭羊招來眾議紛紛,中國對待核電的積極姿態也潛含了大量輿論風險。但中國不可能所有事情都跟在發達國家后面亦步亦趨,中國必須有一些獨特表現,根據自己的國情。今后核電就是這樣一個中國與眾不同的領域。我們將因發展核電面臨長期考驗。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