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鄉什么都好,就是用水用電不方便,洗個澡都成問題。”李康曾不止一次對身邊的同學說。
李康是來自甘肅省正寧縣農村的一名大學生,去年上大學到了蘭州。大一時,李康和同學出去玩,看見了黃河和水電站。那是他第一次見到那么大的河,也是他第一次見到水電站。當得知他平時的用電都是來自黃河上的水電站時,李康羨慕不已。
正寧縣地處甘肅東部,常年缺水,當地居民用水、用電都比較困難。
今年十一長假,李康坐車回家。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家里竟建起了沼氣池和太陽能熱水器,沼氣池還配有發電設備。之前做飯時煙熏火燎的場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巧干凈的灶臺和幾道拇指粗細的管子。
李康家常年養豬,以前,幾頭豬的糞便堆在屋外,味道很大,路過的人都得捂著鼻子走。現在豬糞、廁所垃圾和農作物秸稈都放進了地下的沼氣池,外面干干凈凈,什么味道也沒有。
李康告訴記者,“現在洗澡、做飯方便多了,開關一擰就是熱水,之前做頓飯一個多小時,現在半小時就搞定了。燒熱水跟用煤氣灶一樣方便,再不用花錢去買煤氣了,連每月近一百塊錢的電費都省了。”
這樣的變化,不僅僅發生在正寧。農業部數據顯示,到2010年底,全國累計建成戶用沼氣超過4000萬戶,占全國適宜農戶的33.3%,受益人口達1.55億人。全國沼氣年生產能力為160多億立方米(約為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的13%),折合2500多萬噸標準煤。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大地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國在生物質能的科研投入、示范項目和規模化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目前我國生物質能發電裝機已達好幾百萬千瓦。”
不僅是生物質能,10年來,中國的風電、光伏光熱發電、核電和太陽能熱的利用也迅速發展,已經成為我國能源版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總發電量中,來自水電、風電等清潔能源的比重已經接近30%。
一名外國記者曾感慨地說:“置身中國,我現在比任何時候更加確信,當歷史學家回顧21世紀頭10年的時候,他們會認為最重要的事件不是經濟大衰退,而是中國的綠色躍進。”
風電:10年達到世界第一
在新能源發展中,風電建設最具代表性。
國家電網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我國并網風電達到5258萬千瓦。其中,國家電網調度范圍并網風電達到5026萬千瓦,6年年均增速87%;2011年風電發電量706億千瓦時,年均增速96%。我國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國家電網成為全球風電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電網,大電網運行大風電的能力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周大地告訴記者,“經過10年的發展,中國的風電裝機容量達到了世界第一,制造能力也是世界第一。風電的核心技術也已經逐步掌握,盡管我們一些制造廠商的一些核心技術還是引進的,但總的來說,我們在國際上擁有一定的競爭力。”
中國是全球風資源最豐富的國家,開發風電潛力巨大。初步統計,全國離地50米高、3級以上風能資源潛在開發量為25.8億千瓦。
10年前,我國風電裝機只有40多萬千瓦。在2005年時,我國風電裝機容量也只有120萬千瓦。與當時風電裝機少相伴隨的,是我國非常薄弱的風電裝備制造業,在當時,平均10臺風機中只有一到兩臺為國產風機。
2005年后,我國先后規劃了蒙東、蒙西、甘肅、冀北等八大裝機規模在千萬千瓦左右的風電基地,采取了集約式的發展思路。“十一五”時期,我國陸續出臺了《可再生能源法》及《關于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此后我國風電飛速發展,數據顯示,2005—2010年風電裝機容量年增長率都在50%以上,其中2006—2009年的增長率超過了100%。
到2011年底,我國風機裝機總量已經達到5000萬千瓦左右,是2001年的100多倍,是2005年的40多倍。我國用5年半時間走過了美國、歐洲15年的風電發展歷程,實現了風電從200萬千瓦到5000萬千瓦的跨越。
按照《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2015年風電并網裝機容量將達到1億千瓦,2020年超過2億千瓦。如此高的發展速度,在世界風電發展史上非常罕見。
與此同時,我國風機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也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200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要求,“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此后,風電設備商如雨后春筍般生長,國內整機企業紛紛看準機會、狂涌入市。
此前,我國風電整機制造市場的主要廠商共有21家,本土制造商僅12家。而到2011年年底,我國整機制造企業已達80多家,僅5年就增長了3倍多,以至于業界驚呼,中國風電“發瘋”了。
如今,經過市場的大浪淘沙和精挑細選,華銳、金風、三一電氣和明陽等企業已經脫穎而出,成為風電企業中的佼佼者。
華銳風電的一位不愿具名的管理人員告訴記者,非常直觀地來講,華銳風電的發展經歷了不能制造兆瓦級風機,到1.5兆瓦、3兆瓦風機的制造,現在的5兆瓦、6兆瓦的風機已經不是問題,“一步一步走來,如今這些技術已處于全球領先水平”。
“海上平臺使用的5兆瓦、6兆瓦的大功率風機我們也能制造。雖然我國風電發展是以陸地為主,但是我們也不放棄海洋。”周大地告訴記者。
2011年底,我國風機國產化率已達90%以上,此外,華銳、金風等一批風機制造企業已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定份額。 [page]
太陽能:資本熱捧
近幾年,我國在太陽能利用方面成績不菲。
2009年國家出臺了針對太陽能熱水器的家電下鄉政策后,購買熱水器享受國家13%的補貼。李康家就是這時裝上了一個18根管的熱水器。購買熱水器共花費1000多元,政府還給補貼了近200元。
根據我國《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全國太陽能熱水器總集熱面積將達到約3億平方米,加上其他太陽能熱利用,年替代能源量可達到6000萬噸標準煤。
“在太陽能的熱利用方面,我國也是世界第一,非常不錯。”周大地告訴記者。
目前對太陽能的利用形式除了太陽能熱,還有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過去10年,全球太陽能光伏發電量增加了約90倍。其中,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300萬千瓦;太陽能電池組件年產量超過2100萬千瓦,超過全球總產量的60%,位居世界第一。
周大地告訴記者,“應用上,去年我國光伏應用的新增部分達到世界第三。雖然目前累計也只有300萬千瓦左右,在國際上還是比較少,但總的制造能力是相當大的。”
全球光伏產業迅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目前,我國光伏產能在全球總產能的占比達到80%,中國制造的光伏產品遠銷北美和歐洲。
天合光能(TSL.NY)創建于1997年,2000年8月,天合光能成功建成了中國首個太陽能光伏建筑。2005年8月,天合光能開始向上游擴展,生產出首批單晶硅棒,同年10月,單晶硅棒廠全面投產。2006年7月,天合光能獲得了來自麥頓、美林證券以及GoodEnergiesInvestments的4000萬美元投資,同年12月,天合光能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在當時,受到資本熱捧的太陽能企業還有很多。
早在2001年,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參股的創投公司就對尚德電力進行了種子期的投資。2005年12月14日,尚德電力(STP.NY)在高盛、龍科、法國NBP、英聯、普凱等國際投資基金的幫助下,赴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尚德電力上市前后,林洋新能源(SOLF.NQ)等一批中國太陽能企業也紛紛上市。
2010年天合光能出貨量為10億瓦特,占全球6.5%的市場份額;當年銷售額18.6億美元,同比增長119.8%,穩定成為全球十大出貨商之一。
天合光能企業公關總監范睿峰告訴記者,2011年,由于國際宏觀經濟形勢以及光伏行業供求關系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整個行業增長放緩,市場一度出現扭曲,在這樣的危機形勢下,天合光能依然實現了持續健康發展。公司2011年出貨增長超過40%,市場份額穩步提升。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20.5億美元,出貨15.1億瓦特。
“過去5年是我國新能源領域發展最快速的5年,其中風電起到了引領作用。我認為,未來5到10年,光伏發電將成為能源領域的新亮點。”中國新能源商會會長李河君說。
除了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光熱發電也是碩果累累。
經過多年的積累,我國已在熱電轉換及儲熱材料、槽式真空管、不同形式的吸熱器、碟式斯特林發電系統、塔式高溫熱發電系統設計等領域取得了較大進步。當前,大規模發電技術正在被突破,部分關鍵器件已產業化。“光熱發電和光伏發電,歸根到底,都是把光能轉化為電能。如果光熱發電的轉化率高,發電成本低,那肯定就會成為主流技術。”周大地說。
中海陽新能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薛黎明表示,最遲到明年上半年,我國很多上規模的太陽能光熱電站會逐步投入實際應用。太陽能光熱發電必將迎來大的發展。他表示:“雖然目前我們的主營收入來自于太陽能光伏電站,但是我們企業的戰略布局,以及研發拓展的重點領域,逐步側重了太陽能光熱發電。”[page]
核電:在建機組最多
說起新能源10年來最大的成就,周大地第一個就講起了核電。他說,“這10年來,中國核電發展非常迅速,目前世界上,中國是在建機組最多的國家。此外,在掌握先進核電技術方面,中國也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核電的安全運行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能夠獨立建起一個完整的核電工業是很不容易的。”周大地感慨道。
去年3月,日本地震引發福島核輻射危機。一時間,對核能的開發和利用成為人們爭論的熱點話題。
“如果沒有福島事件,中國核電會有一個非常耀眼的發展。福島事件讓人們對核安全有一些錯誤的看法,影響了核電的正常發展。但是我個人認為,核電對中國來講,肯定是不可或缺的。核電對中國來講是一個戰略必爭的能源支柱之一。”周大地突然加重語氣說,“這一點要非常強調。”
目前,中國運行核電機組13臺,裝機容量約1082萬千瓦。中國的核電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的2%。
雖然只有2%,距離世界平均水平(2007年時為17%)還有一定距離,但是我國核電在運機組始終保持安全穩定運行,核電發展勁頭十足,在建規模約為30臺,裝機容量達到2924萬千瓦。
“新建的這一批核電站還都沒有投產,建設周期在5年左右。到2015年才能夠大批量地開始投產。因為在建規模大約為30臺,另一方面,待批的還有相當一部分。搞得好的話,到2020年會達到8000萬千瓦的樣子。現在對核電站的批準多少會受到一些影響。”
在加快核電工程項目建設步伐的同時,中國還加大了對高溫氣冷堆、快中子堆等核電未來技術堆型的前瞻性研究。目前,電功率20兆瓦的實驗快堆正在加緊建設;電功率200兆瓦的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已開始部分關鍵技術的前期研究。
此外,中國還積極參加國際原子能機構主導的“革新型核反應堆和燃料循環國際項目”,并于去年11月正式加入了“第四代核能系統國際論壇”和“國際熱核聚變堆”兩個重要的國際合作項目。
根據《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到2020年中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將達到4000萬千瓦,占全部發電裝機容量的4%,核電年發電量達到2600億~2800億千瓦時。
說到我國新能源的未來,周大地向記者表示,關鍵在于提高技術水平,開拓國內市場。他說:“現在,我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勢頭非常好,很多方面已是世界第一,以后,我們在這些方面還會保持一個好的發展勢頭,到2020年的時候,新能源各個方面都應該走在世界前列了。”(記者 白朝陽)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