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討論并通過了《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與《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作出穩妥恢復正常建設、科學布局項目、提高準入門檻的部署,令焦慮已久的國內核電及相關產業稍稍松了一口氣,開始著手進行調整,重新起航。
國務院的這一決策可謂是正當其時,又恰如其分:一則及時遏止了核電產業“大躍進”的勢頭,二則又堅定了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決心。
近年來,中國各地掀起核電建設的高潮,在建機組數約占全球的40%。規模如此之大難免有安全之虞。日本核危機適時敲響了警鐘,也給了中國核電產業一次反思的機會。國務院在將電力需求與核安全綜合考量之后,最終作出了謹慎發展的決定。
確然,核電屬于戰略性產業,動輒成百上千億元的投資,經濟拉動效應顯著,對彌補電力缺口也意義重大,不能輕易放棄。但是,由于項目建設周期長,運營時限更是長達數十年,對環境的潛在危害巨大,可能會影響到千家萬戶的生命安全,又不能不加節制地發展,因此必須慎之又慎。
長期以來,核電安全如同達摩克利斯劍一般懸在人類社會的上空,而墨菲定律又警示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正是基于此考慮,國務院的決策處處體現出“安全是核電的生命線”的原則,一舉肅清了核電產業初現的浮躁氣氛,并從產業和技術兩方面指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放緩了腳步,使其重新回歸到正常的發展軌道。
首先,在產業規模方面,國務院提出要合理把握建設節奏,穩步有序推進,這符合產業健康發展的規律。從歷史經驗來看,中國在風能和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方面曾走過彎路,建設速度過快,規模急劇膨脹,造成過度依賴國外技術和市場,一番井噴式的無序增長之后留下了不少后遺癥,可謂是前車之鑒。
目前,中國仍是核電小國,核電只占總發電量的1.8%,遠低于14%的世界平均水平。但是,若因此就遍地開花,一擁而上,其投資風險、技術設備風險、原料供應風險、安全運營風險等引起的危害性將不可估量。畢竟,核電站的建設與退出不只是簡單的經濟問題,更是嚴重的社會問題。一旦出現紕漏,其后果是任何人都難以承受的。因此,中國需要適度控制核電站建設的速度,逐步擴大產業規模,避免盲目擴張帶來的各種風險。
其次,在產業布局方面,國務院規定“十二五”時期不安排內陸核電項目。這符合中國的現實國情。從國際經驗來看,盡管歐美國家均建設了很多內陸核電站,多年的運營也沒有出現過問題,但由于全球氣候變暖,目前不少核電站已面臨著缺水的困境而難以持續發展。
因此,中國要建設內陸核電站,不能一味地仿照國外做法,必須充分考慮本土大型災害的可能性、水源的充足性及對污染的容忍度。中國地震災害多發、嚴重缺水及飲水依賴江河的國情顯然不容樂觀。出于對這些問題的考慮,目前已開展前期工作的湖南桃花江核電站、湖北咸寧核電站和江西彭澤核電站三個內陸項目不得不擱淺。
最后,在技術導向方面,國務院堅持新建核電機組必須符合三代安全標準,這符合核電技術發展的未來方向,將推動國內核電及相關產業加大研發投入,積極進行技術創新,努力掌握核心技術,從而實現“以項目驅動型為主”向“以技術驅動型為主”的轉變。
從產業規模來看,中國核電在未來有望名列前茅,但從技術實力來看,中國與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韓國等核電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中國要成為核電強國,就要掌握核電的關鍵核心技術,全面提高設備研制、核燃料、乏燃料后處理、運行檢修等技術,成為全球核電技術的引領者。
為此,國務院提高準入標準,明確了核電發展的技術方向,促使相關企業提高研發能力。一方面,核電企業要積極打造自主品牌。多年來,中國核電企業已形成了中核、中廣核、國核技三足鼎立的局面,核電技術在從法國、加拿大、俄羅斯、美國引進的基礎上形成了ACP1000堆型、ACPR1000-P三代核電技術和CAP1400技術。安全標準的提升,使得三大核電企業要不斷改進技術,進一步開發先進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品牌。
另一方面,核電設備企業要致力于提高國產化程度。據悉,更新安全標準之后,核電設備的國產化率將從“二代加”技術的70%降低到三代技術的40%以下,這對國內核電設備企業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同時也是重大的機遇。在國外公司的競爭壓力下,國內企業勢必要加強研發,一旦實現高端產品的突破,必將大大提高業務收入水平。
總之,在國務院的政策引導下,中國核電將在審慎中穩步前行,通過把安全第一的方針落實到核電規劃、建設、運行、退役全過程及所有的相關產業,促進技術的升級換代以不斷提升安全余量,盡可能降低核事故的發生率,從而在滿足電力需求、促進經濟發展和預防生態災難、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之間尋求一個適當的均衡。
(作者系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