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新能源產業靠補貼行不通

2012-11-12 09:32:33 文匯報   作者: 傅蔚岡  

企業把資源投入到爭奪補貼的過程中,無助于行業發展

與國外的稅收扶持相比,中國的財政資金扶持力度更大

新能源要走出困境,必須依賴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變革

政府對新能源進行補貼的出發點就是因為其價格太貴,普通民眾用不起。為了讓民眾能夠用得起新能源,減少對傳統石化能源的壓力,政府就采用了補貼的辦法。其中邏輯也不復雜,那就是,保護環境是公眾的事,政府有這個權力去補貼那些生產新能源的企業,從而推進該行業的發展。

如果單從法律依據上說,只要民眾同意、程序合法,政府對新能源予以補貼的合法性并不存在疑義。但問題是,要真的讓新能源走進千家萬戶,成為社會公眾用得起的產品,財政補貼的路徑并不可行。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是:如果該產品的價格是依賴于財政補貼,這就意味著能源消耗得越多,則民眾的負擔越重,而財政終將不堪重負。

補貼扭曲市場機制

財政補貼之所以有錯,一個重要原因是財政補貼扭曲了市場機制:因為在這個領域要讓生意變得能盈利可持續,唯一的辦法就是獲得政府的補貼。要獲得補貼,那必須依照政府規定的標準進行生產,然后影響相關的政府官員,最終獲得財政補貼。在一個正常的市場環境中,一個企業的盈利點應該是來自企業的創新,從消費者那里獲得利潤。一旦消費者的投票機制不發生作用,那么市場就會形成扭曲:企業會把本來用于企業創新的資源投入到爭奪政府補貼的游說過程中,最終無助于行業發展。一旦財政吃緊,減少對新能源行業的補貼,那么行業就會陷于衰退之中。

當然,或許有人會說新能源太重要了,以至于需要政府的補貼。的確,新能源很重要,因為它對我們保護環境有著莫大(博客,微博)的關系。但三百六十行,行行關系民生,難道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比其他行業都重要?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或許是:各個行業都或多或少地獲得財政補貼,為何只有新能源行業在脫離了政府補貼后就難以生存?

世界各個國家都在給新能源提供財政補貼。以我國為例,2006年1月,國家發改委頒布了《新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明確了新能源發電上網電價構成,列出國家補貼幅度,對新能源發電價格實行標桿電價加補貼電價的方式,掀開了財政補貼新能源的序幕。在地方政府層面,針對新能源產業的各種稅費和財政補貼政策也紛紛出臺,幾乎每個省都成立了新能源產業專項基金,對科研、設備招標、應用項目進行財政補貼。與國外主要通過稅收環節的扶持相比,中國的財政資金扶持力度更大,而與財政資金扶持相比,銀行貸款貼息的扶持力度更大,大型企業、大型項目的上馬,都是借助了銀行的貸款貼息。

補貼反成企業軟肋

自2004年無錫尚德制造了太陽能的財富神話以來,光伏產業就成為各地政府競相扶持的項目,甚至被政府和企業界認為是中國在新能源領域不可多得的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國的光伏產業能夠異軍突起,在世界太陽能行業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一席,原因無他,無非是沿襲了中國傳統制造業企業的競爭優勢。一是廉價的土地成本,對于能夠帶來巨大產值的企業,地方政府往往會在用地等政策上予以優惠,而光伏企業往往能夠給地方政府帶來巨大的產值,于是土地自然可以低價提供,甚至成本可以忽略不計。二是低廉的環境成本。目前我國對環境污染的懲罰并不嚴厲,光伏企業往往會降低在防止污染方面的投入。三是財政補貼。作為新能源企業,光伏企業可享受政府補貼。目前,我國光伏企業大多吃國家補貼,而國家為了發展新能源產業,為此不惜投入。

仍以光伏產業為例,包括財政補貼在內的各種優勢使得產能立即擴大。2008年,我國前十位最大的光伏企業產能占全球的30%;在2010年,這一數字變成了50%;在2012年更是達到了63%。但是,絕大多數產品的最終消費都是在歐美市場。據統計,2010年96%的光伏產品出口,2011年則是88%的產品出口。正是因為絕大多數產品都出口國外,以至于國外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國內光伏企業就花容失色。

更為重要的是,由于2011年9月份美國有三家標桿性光伏企業連續倒閉,使得美國政府和企業將矛頭對準中國光伏企業的財政補貼和傾銷行為。今年10月10日,美國商務部作出裁定,認定中國向美國出口的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盡管歐盟尚未啟動針對中國輸歐光伏產業反補貼調查,但是據業內人士透露,近期內相關的雙反調查也將提起。沒有了國外市場,昔日風光的光伏企業正在遭遇全行業虧損。

需要改變游戲規則

為何無法將這些產能用于國內?價格還是最為主要的因素。光伏產品由于使用成本較高,不僅需要國家政策補貼,同時也要市場能夠接受較高的產品售價。目前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分為1.15元/度和1元/度兩個標準,相比普通電價依然高出一倍左右。在這樣的高昂成本面前,新能源自然沒有大的優勢。

這是不是意味著新能源就沒有機會?那倒未必。從電腦和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歷史來看,價格是門檻,但并非不可逾越。在30年前,誰都沒有想過PC會進入家庭:那時候的計算機由于體積龐大、價格昂貴,只有極少數的大機構才能負擔得起。為何現在計算機能夠成為人手一臺?原因當然不是財政補貼,而是發揮了企業家才能之后的企業創新和市場競爭的結果。

無論是中國還是歐洲、美國,新能源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必須依賴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的變革,使價格變得讓社會可接受;依賴于財政補貼,短期來看似乎解決了這個問題,但終非解決之道:工業社會以來,任何一個新技術的興起和推廣,都絕非是財政補貼的結果。

(作者為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執行院長)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