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北京PM2.5監測點全面增加 網絡覆蓋京城

2012-11-14 09:19:35 北京晚報   作者: 張航 胡鐵湘  

今年10月6日,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正式對外發布西城官園等35個監測站點的PM2.5實時數據,兌現市政府今年對廣大市民“一號實事”的承諾。與此同時,淘汰老舊機動車等各項治理PM2.5的措施已經全面鋪開。在過去的十年,北京實施“藍天計劃”,有效控制了顆粒物PM10、PM2.5等多種污染物,“藍天”逐年增多。

在監測中心已經工作了13年的魏強見證了這一切,而10年空氣質量的改善已經成為他心中的一冊“賬本”,“翻翻‘賬本’,知道我們過去一直在努力,也明白我們仍需奮力向前行。”

賬本故事

11月5日,初雪后的北京城上空被一層湛藍覆蓋。西二環官園橋西一所學校的大院內,魏強踩著濕漉漉的鐵梯,爬上一棟二層小樓。這里有一間占地約5平方米的白色小屋,屋頂的銀色切割頭正不停采集空氣中的PM2.5。市民登錄市環保監測中心的網站,可以隨時查看該站的PM2.5濃度。

“這些監測PM2.5的設備都是今年新裝的,每臺價值約40萬人民幣,全部從國外進口。”魏強說,全市35個監測站的PM2.5、PM10監測設備目前全部運行正常,“這張覆蓋全北京城市、郊區、道路的監測網,就是在過去10年建成的。”

PM10曾高達160多微克/立方米

1999年,魏強從北京理工大學畢業,進入環保監測中心工作。那時北京全市只有12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大部分都在城里,有2個站在定陵和朝陽蟹島附近,而遠郊區的空氣質量監測基本屬于一片空白。”

很少的監測站意味著清閑的工作,魏強和工作人員一周都不用出門,與現在忙時每周四天都在遠郊區形成鮮明對比,“那是一種呆膩了天天盼著出門干活兒的狀態。”

這種生活在2001年后宣告結束,這年北京成功獲得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舉辦權。而作為辦奧運會的重要保障,全面改善北京的空氣質量被提上工作日程。“那時的北京,市區PM10年均值高達160多微克/立方米,和二氧化硫、總懸浮顆粒物都超出了國家二級標準,防控形勢很嚴峻。”魏強說,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要前提就是建立覆蓋各區縣的空氣監測系統。

魏強和同事們幾乎每天都在忙碌著選點、建站、安裝調試設備。最遠的監測站位置在密云水庫,當時京承高速還沒有開通,往返一次就得8個小時,“路太遠,又不敢疲勞開車,我們有時就在順義、懷柔附近找個地方靠邊停下,睡一會兒再接著開。”

滿足公眾對空氣質量的知情權

到2006年前后,全市終于建成包括27個國控、市控站點在內的全北京空氣質量監測網絡正式形成,統一配置監測各項主要污染物,有效保障了之后北京奧運會的空氣質量監測預報,為“藍天奧運”立下了汗馬功勞。

2011年秋冬,一場大霧席卷華北地區,引發公眾對于PM2.5的關注。隨著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出臺,PM2.5納入監測范圍。已是自動監測室副主任的魏強帶領著同事們再度出發,構建追蹤PM2.5的監測網絡。設備全部進口,除了原有的27個監測站外,加設南三環、西直門北大街等道路監測點,總站點數增至35個,最大限度滿足公眾對于空氣質量的知情權。

“追蹤藍天的網絡初步形成,但對我們來說,這只是一個開端,今后的設備維護、運行更加重要。”魏強說,奧運會后自動監測室還對數據采集軟件進行了升級,提升了故障判斷能力。而作為一名空氣質量監測人,讓數據經得起檢驗一直是他對自己的要求,“這些年來,每一年‘藍天’數的提升都讓我們趕到喜悅,每一個藍天,我們都想和市民分享。”魏強說。 
博士生當上監測員

全力保障“氣、水、音”

1999年魏強來到市環保監測中心時,整個中心只有約100人。他所在的自動監測室更是只有不到20人,“不過還好活兒少。” 但隨著北京治理大氣環境的力度越來越大,監測中心的人手很快就不夠了。于是中心加大了人才引進力度,每年都會從高校招聘一批年輕大學生加入監測隊伍,“今年由于監測PM2.5的需要,光我們一個科室就進了7名大學生。”魏強說。記者了解到,如今整個北京環保監測中心的工作人員已增至約160人,有力保障了北京空氣、水、聲音等環境要素監測以及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監測。

魏強說,他剛來工作時,監測中心工作人員的學歷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大專生,研究生比例很低。有些80年代前參加工作的老同志甚至只有高中或中專學歷。由于監測設備大多都是進口,每次到了新設備,一些英文相對較弱的同志就翻著字典看說明書,“還好設備的原理基本都是相通的,他們熟悉掌握起來很快。”

而如今,研究生學歷在監測中心已經不算稀奇,這幾年甚至有不少博士生也加入了監測隊伍,“他們的知識背景更好,能夠很好地投入環境監測、生化分析研究等工作。”魏強說。

記賬人語

幫百姓“讀懂” 空氣質量

尤其是去年秋冬以后,公眾對PM2.5等空氣質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力度。我不認為這會給我們帶來壓力,反而是好事。大家一起努力,空氣質量就有望改善。作為我們監測人,最大的任務是確保監測數據準確無誤,反映給公眾。

發布的污染物濃度數值和評價結果,這是我們的工作職責。但我想,如果各部門能和環保部門一起協作,幫助市民“讀懂”這些數據,知道什么樣的空氣質量該有什么樣的活動,小朋友該怎么防護,體育課該怎么辦,大型戶外活動該控制或者取消等等,我想效果會更好。

賬本評說 政府市民齊努力 才能降低PM2.5

張大偉(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主任): 1974年成立的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目前負責組織實施北京市范圍內大氣、水、噪聲、土壤、生態等環境的監視性監測;各類污染源的監督性監測;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應急監測和環境科學技術研究等。

市民對于空氣質量的關注力度越來越大,這幾年,北京傳統的重工業、化工業已經退出,三大產業的比例已經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現階段的空氣污染很大一部分來自民用,比如機動車。因此,改善空氣質量,降低PM2.5,需要政府和市民一起來努力,比如少開一天車。

未來我們會全力做好監測工作,讓污染預報更加精確,還會增加一些發布平臺,如手機客戶端,會用顏色標示空氣的污染程度,更好地服務市民。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