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核電
  • “核”去何從:日本能否承受“零核電”之重?

“核”去何從:日本能否承受“零核電”之重?

2012-11-27 15:37:36 光明日報   作者: 謝宗睿  

最近,一只憤怒的水母成為了日本跨黨派國會議員聯盟“零核電之會”的會徽。該會徽的設計者是一名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他來自本世紀最嚴重核事故的發生地——日本福島縣。自2011年3月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以來,日本絕大部分核電站被迫關停,目前僅剩下關西電力公司大飯核電站的兩個機組仍在運轉。但這座碩果僅存的核電站也因為取水口附近大量滋生的水母而受到影響。在那些為實現“零核電”而奔走呼吁的議員們眼中,這些水母正是大自然派來的“抗議者”,向人類傳達著徹底廢止核電的強烈呼聲。

“零核電”:能否承受之重

2012年10月15日,在《朝日新聞》社主辦的“2012朝日地球環境論壇”上,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再次強調,將致力于“到2030年實現‘零核電’”的能源政策。與此對比強烈的是,僅在數年前的2005年,日本內閣會議通過的《原子能政策大綱》中明確提出了“到2030年要將核電在全國總發電量中所占比率保持在30%—40%”的目標。從“三分之一強”到“零”的數字游戲背后,是日本能源政策、經濟運轉模式乃至普通老百姓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

日本北海道地區目前已進入冬季。盡管所有的火電站都已經開足馬力,但在應付因采暖而增加的用電量時,仍顯得捉襟見肘。北海道電力公司上月發布的冬季用電預計表顯示,按照2010年該地區的氣溫推算,2013年2月轄區內的用電量約為563萬千瓦時。而在不啟動核電站的情況下,該公司同期所能達到的最大發電量為596萬千瓦時,僅能勉強維持數據上的供需平衡。這意味著,今年冬天如果北海道地區的氣溫偏低或者該地區的任何一座火電站發生故障,那么北海道就只能向鄰近地區的其他電力公司求救了。一旦不能及時得到“外援”,北海道的居民們則將不得不在嚴冬中面對分區域停電的窘境。

就在北海道電力公司發布報表后的第二天和第三天,《朝日新聞》在柏崎刈羽核電站的所在地新潟縣就是否贊成重啟該核電站進行了電話輿論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當地居民中,盡管有73%的人認為該核電站對促進當地經濟和就業有較大幫助,但仍有51%的人堅決反對重啟該核電站。同時,有75%的人要求政府兌現承諾,在2030年之前徹底廢止該核電站。本月上旬,由日本國內相關領域權威人士組成的專家組對位于福井縣的日本目前唯一仍在運轉的大飯核電站進行了兩次實地勘察。但由于專家組對于其核反應堆的地基是否處于活動斷層帶之上這一問題仍未得出一致結論,因此該核電站依舊前途未卜。

日本到底能否承受“零核電”之重?這個問題對端坐在東京國會議事堂里的政客而言,無疑是一個拉選票、秀政績的絕佳議題。但對于今年冬天就可能挨凍的北海道人和守著“不定時核彈”的福井縣居民來說,日本政府對于這個問題的抉擇將直接影響他們未來的生活。

核電大國是怎樣煉成的

福島核事故發生前,日本擁有各類型的核電機組50余個,長期以來都是僅次于美國、法國而穩居世界第三的核能利用大國。貧瘠的礦物資源和發達的經濟產業之間的矛盾使得日本一直將核電作為解決能源短缺問題的主要手段。

早在1954年,日本就開始了以核電為代表的民用核能相關技術的研究。1963年10月26日,日本的實驗型核電機組首次發電。為了紀念這個日子,10月26日自此被命名為“核能日”。到20世紀80年代末,大規模的核電開發已經使日本的能源自給率由4%左右上升到18%,核電占日本全國總發電量的比率也首次超過火電、水電等傳統發電方式而躍居榜首。1995年8月,歷時近30年,耗資數十億美元的“文殊”快速中子反應堆首次試運行發電成功,這標志著日本在核電技術研究領域已處于國際領先地位。2006年,日本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專門制訂了一個所謂的“核能立國計劃”,其中包括投資新建、擴建和改建核電站和大型核廢料處理廠、開發新一代輕水反應堆、為核電事業提供人才保障等一系列重要措施。該計劃將發展核能提升到了“立國之本”的戰略高度,足可見日本力圖通過發展核電事業來彌補“先天不足”,減少對海外的能源依賴的愿望何其迫切。

作為世界上唯一遭受過核武器打擊的國家,在核能利用方面,日本在國際上素來低調。但近年來為了緩解國內經濟停滯不前的壓力,日本開始盯上了國際核電市場這塊“大蛋糕”,不遺余力地向其他國家推銷其核電出口項目,試圖從法國、俄羅斯等傳統核電出口大國那里搶到一杯羹。由于核電項目具有建設難度大、科技含量高、引進方對出口方依賴性強等特點,越南、土耳其、約旦、立陶宛等能源短缺又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中小國家都被日本視為理想的推銷對象。

福島核事故發生后,在鋪天蓋地的“反核”浪潮中,日本國內既有的核電站被相繼關停,想要再上馬新的核電建設項目無異于癡人說夢。于是,日本核能產業界將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國際市場。2011年10月31日,到訪日本的越南總理阮晉勇與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舉行會談,雙方就日本向越南輸出核電技術的協議進行了正式確認。越南成為福島核事故后日本的首個核電項目出口對象國。2012年10月14日,立陶宛就是否應該建設維薩吉納斯核電站舉行了全民公投,而該項目的訂單實際上早已落入日立公司手中。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稱,盡管反對票高達6成以上,但由于立陶宛此前已通過了推進核電站建設的法律,因此全民公投的結果將不具備強制力。立陶宛總統也在全民公投后對繼續推進該項目表示了支持。

核電出口竟然能“逆市上揚”,日本對有關國家游說和公關的力度之大可想而知。通過這種“國內損失國外補”的方式,日本核能產業界正試圖一步步走出福島核事故的陰影,從而繼續保持住日本核電大國的地位,并且進一步搶占國際核電市場。

可再生能源前景廣闊

在當前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劇烈,全球氣候變暖日益嚴重的背景下,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探索使用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生物能等清潔能源。隨著“零核電”目標的提出,日本在開發新能源方面的步子也相應地邁得更大更快了。

自今年7月起,日本開始實行“可再生能源全額收購制度”。日本經濟產業省9月2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在執行該制度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內,日本全國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已達到130萬千瓦時,基本上等同于一座大型的核電站。如此可喜的數據不僅讓剛剛開始實行的“可再生能源全額收購制度”迎來了“開門紅”,同時也讓經濟產業省對于在年底前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量250萬千瓦時的目標感到非常樂觀。
日本經濟產業界人士分析認為,隨著以太陽能、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成熟,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將進一步降低,在未來很有可能接近甚至低于使用核能發電的成本。另一方面,無論野田內閣提出的“到2030年實現‘零核電’”的目標能否如期實現,日本國內的核電產業恐怕都難以再恢復到福島核事故之前的規模。因此,不管是從日本目前的國內政治環境還是從未來的經濟效益和市場前景來看,可再生能源的崛起都將是大勢所趨。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