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龍口附近的渤海灣,11個直通海底的鉆探孔掩藏在深深的海面下。從1990年到2008年,它們依次扎進海底,將這片海域煤田的信息傳遞上來,見證著中國首個海域煤田的誕生和發展。
1983年12月,在一片荒蕪人煙的鹽堿地上建起了我國第一個現代化海濱煤礦——山東能源龍礦集團北皂煤礦。北皂煤田是典型三軟地層,地質條件復雜,礦壓顯現明顯,煤炭產量不高。為求突破,在龍口創業的山東能源人將目光投向了近在咫尺的海洋。
將采煤機推進海底,這個在當時國內煤炭行業幾乎是不可想象的想法備受業界質疑,不贊同、不積極、甚至冷嘲熱諷的聲音此起彼伏。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積極創新、勇于創新的山東能源開始了海底采煤的探索歷程。當時的技術對海域地質構造、水文地質的控制程度很低,水、火、瓦斯、頂板、煤塵等自然災害隨時可能威脅礦井安全。怎么防止海水倒灌?怎么才能在海下松軟的地層上支護?一系列的難題困擾創業者。國內尚無先例,沒有經驗可以借鑒,他們就遠赴技術領先的英國、加拿大、日本進行考察,并對國內水體下采煤情況進行調研,收集了大量國內外水體下采煤的技術資料。
1990年4月,山東能源的勘探船駛入渤海灣,朝著海底打出了中國人進行“海域采煤”的第一個鉆探孔。數月艱辛勘探,終于探明這海域煤田的地質儲量達11667萬噸。有煤了!而且儲量大!為此辛苦奔忙了7年的山東能源人歡呼雀躍。緊接著,他們創造性地將煤田勘測和石油勘測結合在一起,又向著海底連打3個鉆探孔,成功地測算出海下煤田首采區的煤炭布局,向著海域采煤又邁進了一步。
海域采煤情況復雜,條件艱苦,為保證采煤工作安全可靠,山東能源組織召開多次海域勘探開發論證會,海下采煤安全技術國際研討會等一系列高端會議;與煤科總院、中國礦大等院所聯合開展了《防止海水潰入重大安全技術》、《建立海域開采災害預警系統和應急預案》等四大關鍵技術課題攻關。針對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瓦斯濃度偏高、運輸距離長、過變異區等諸多難題,率先在國內采取了瓦斯抽放技術,創造了海下采煤工作面皮帶長度最長、梭車運輸距離最遠等四項第一……
2005年6月18日,一個載入山東能源史冊的日子——北皂煤礦海域首采面H2101試運轉一次成功。當30多萬噸煤炭順著皮帶從海底滾滾涌到地面時,奮斗多年的山東能源創業人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人群中歡呼聲響成一片……從此,中國海下采煤的序幕就此拉開,引領行業之先的山東能源又一次讓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繼英國、日本、美國、澳大利亞之后第5個進行海下采煤的國家,改寫了中國無海下采煤的歷史。
站在國內同行業巔峰的山東能源并未就此止步。為全面掌握海域煤田的賦存情況,提高開采效率,2008年,山東能源的海域采煤人員再一次打下7個鉆探孔,通過三維技術對煤田進行“立體透視”,海域二、三、四采區隨之陸續投產。截至目前,山東能源海下采煤已經成功開采六個工作面,采煤達460多萬噸。目前,第七個工作面正在建設中,預計明年2月即將投產。
“只要探明水下有資源,我們就能下水開采!”如今,談起海域采煤,山東能源人自信滿滿。這種自信來自于他們實現了國內首個海下綜采放頂煤工作面的開采,更來自于它們領先全國的大型水體下煤炭開采技術。
記者感言:敢為人先,卓越追求;敢于超越,無限挑戰。面臨陸地上煤炭儲量枯竭的問題,作為世界500強企業,山東能源承擔著能源接續的重任。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堅持不懈的研究論證,山東能源從一個構想出發,從最初的敢為人先到如今追求卓越,不斷踐行著明德立新的企業文化。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