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安全環保質量部主任從慧玲給出的答復是:“在中國,(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悲劇)那樣的核電事故絕不會發生。”
核電專家憑什么給出如此肯定的回答?憑的是高質量的技術保障和嚴格的監督管理體系,二者一體,形成“縱深防御體系”,從而將核泄漏概率降至最低。
中國核電站有4道安全屏障。第1道,核電站的燃料是二氧化鈾的陶瓷體芯塊,能把絕大部分的裂變產物自留在芯塊內;第2道,性能相當好的鋯合金包殼管把芯塊密封在管里;第3道,壓力容器及一回路壓力邊界;第4道,安全殼。當4道屏障同時失效,放射性物質才有可能泄漏,但這個概率是極低的。
另一方面,自1984年中國建造第一座核電站開始,國家對核安全的重視就從未松懈過,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核安全監督管理體系——成立專門的核安全監管機構;建立完全與國際接軌的核安全法規標準體系;對所有核電站實施安全許可證制度,安全許可證發放后,繼續對核電站的設計、建造、運行實施全程安全監督;中國核安全局在中國的四個地區建有監督站,對所有運行或在建的核電站實行24小時現場監督……20年來,國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發,從主管部門到電站業主,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其設計、運行、維護的經驗不斷增加,這也是核安全得到保障的重要基礎。
另外,即使發生過幾次事故,歷史仍然可以證明核電是種十分安全的能源。自1957年美國第一座核電站運行以來,已累計運行了1萬多堆年,就是其間發生過的兩次嚴重事故,也只有一次有放射性物質逸出,造成污染和人員傷亡。這種高安全的運行紀錄,在能源發展史上,包括常規電廠、煤礦、油井、水壩等,都是絕無僅有的。事實上自切爾諾貝利和三哩島兩次核事故后,各核電國家加強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加上核電技術的改進和成熟,核電站運行更加安全可靠了。
到目前為止,已基本確定此次日本美濱核電站事故原因是由于安全檢查體制出現漏洞,工作人員玩忽職守,致使管道年久失修,超過安全期限而造成的。只要我們嚴格按照管理規定操作,重視安全工作,這樣的問題是不會發生的。
中國核電發展現狀
有了比較成熟的技術作保障,中國有能力進一步發展核電。而社會發展帶來的高電力需求使中國十分有必要迅速發展核電。
近兩年來,由于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電力包括煤炭、石油等能源已經開始出現十幾年前中國經濟起飛時期的瓶頸制約征兆。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作為主要動力的電力,預計到2020年裝機總量將達到8億~9億千瓦左右,由于目前中國電力結構以煤電為主,要實現上述目標,如全部用煤就必須新增12億噸以上電力用煤,而目前中國每年煤電發電排放的二氧化硫已達810萬噸,由此將給資源、采掘、運輸及環境帶來難以承受之重。電力結構如果得不到優化,能源與環境兩大問題的負面影響將難以克服。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迫切需要尋找一種經濟、高效的新能源。而風電、太陽能發電、潮汐發電等各類新能源,至今尚未解決電力大規模生產及經濟性的問題。目前,能大規模生產電力的方式唯有核電,加快發展核電因此成為解決中國電力供應問題的必然選擇。
中國核電建設已有20年的歷史,截至目前中國共有核電站8座,共有15臺機組,其中已建成運行的9臺,正在建造的兩臺,已報送國務院并得到批準近期將開工的4臺。
值得一提的是秦山核電站。秦山核電站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30萬千瓦原型壓水堆核電站,已有十多年安全運行的良好業績,被譽為“國之光榮”。在此基礎上的秦山二期核電站為我國核電自主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秦山三期核電站是中國和加拿大合作建造的我國第一座重水堆核電站, 1號機組于2002年11月19日實現首次并網,2002年12月31日提前43天投入商業運行。2號機組也于今年6月12日提前91天并網發電。
20年來,中國核電發展雖然進展顯著,但距世界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全球核電占電能的比重平均為17%,已有17個國家核電在本國發電量中的比重超過25%。而中國核發電量占總量卻不到2%,遠不到世界平均水平,更遠遠低于法國、美國85%和30%的水平。長遠來看,中國的核能發電潛力巨大。根據規劃,到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比重將從目前的1.6%上升到4%左右,核電的裝機容量將達到3600萬千瓦左右,這個速度相當于每年建一座“大亞灣”。從配套發展角度來看,該規劃將帶動核燃料各個環節的能力和規模到2020年翻兩番,必將為國家帶來豐厚的經濟利益,同時也將有效地解決資源及環境問題,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