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核電中長期規劃》和《核電安全規劃》的通過,各地的核電產業集群建設步伐呈現加快之勢。
記者注意到,從今年10月份至今,上海、南京、山東海陽、江蘇宜興等地已明確了關于核電產業園區建設的規劃,有的園區建設已初具規模。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伴隨國內核電穩步重啟,未來核電設備及工程材料將逐步推進國產化,這為核電關聯產業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提前規劃或者落實規劃顯得十分必要。
新建園區雛形已顯
信息顯示,在新建園區中,以海陽核電為依托的海陽核電園區目前總體規劃成果已提交,確定3平方公里起步區率先建設,一期工程計劃投資1.8億元。此外,核電工業區今年已簽約引進過億元項目8個,總投資30.2億元,包括國家核電、中電投集團、中核集團、中國核建集團、中國電力建設集團等5個央企項目。目前,已開工項目1個(雷蒙賽博),爭取年內再開工項目2個,剩余項目明年春天全面開工建設。
除了海陽,上海在日前公布的《上海市新能源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到2015年初步構筑起以核電成套設備制造為主體,兼有核電設計、服務和出口的產業集群,形成設備成套和系統設計能力,在擴大國內市場的基礎上爭取進入國際市場,保持全國領先地位。
此外,江蘇省打造核電產業園的步伐也在加快。據了解,位于南京的濱江開發區核電裝備科技產業園已經完成了江蘇首個核電裝備產業發展規劃編制,中核動力核安全機械設備制造、中核華興核電模塊化基地、柳工動力核安全機械設備制造、中核華興核電模塊化基地、柳工重工預應力設備制造、中船重工719所核能設計和寶色股份大型核電裝備制造等重大項目即將建成投產。
企業入駐仍看前景
“從浙江海鹽中國核電城、廣東臺山清潔能源(核電)裝備產業園,到上海、江蘇、四川、山東、湖北等各地近幾年所籌劃的園區建設,都是圍繞核電在中國的前景,以及設備國產化展開的。”一位業內分析人士告訴記者,“核電重啟后,國內市場潛力巨大,趁這個時機進入核電產業鏈,是企業審時度勢的戰略選擇。”
據了解,目前吸引企業入駐各地產業園區的因素主要包括地理優勢(如交通便利與否、是否靠近核電基地等)、產業聚集程度(是否有龍頭企業)、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及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及服務情況等。有些企業進入園區,就是想通過共享基礎設施和市場及技術信息,以增強自身實力,不但通過“吃螃蟹”在相關領域做成國內首個,而且以此提高企業知名度。“這對競爭激烈、門檻較高的核電裝備產業來說,尤為重要。”上述人士表示。
以海鹽中國核電城為例,作為以核電裝備制造業為主體的現代核電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海鹽核電城的產品主要以核電起重設備、水處理設備、冷卻塔配件、無縫鋼管、配電設備等為主。12月17日,這個園區的浙江電渣核材有限公司生產出世界首個第三代核電反應堆CAP1400主管道用超低碳控氮不銹鋼電渣錠。
信息顯示,截至目前,海鹽核電產業園已入駐企業15家,投資總額26.1億元。根據計劃,到2013年,該產業園將可實現工業總產值33.20億元,利稅2.32億元。
“編制規劃并對整個核電產業鏈和上下游配套企業進行研究,使新建園區內不僅制造裝備,而且通過自主創新開展研發設計,這是保障園區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上述人士表示,“但是各地在規劃時要避免重復建設,最好能借鑒其他地方的經驗。”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