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爭議多年的重慶長江小南海水電站奠基
3月29日,爭議多年的長江小南海水電站奠基暨“三通一平”工程在巴南區中壩島開工。小南海水電站是國務院批準的《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簡要報告》推薦梯級開發方案的重要樞紐,是重慶市“十一五”規劃的重大能源項目和保障“十三五”能源供應的支撐電源。國務院《關于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號)要求:“穩步提高重慶能源結構中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比重,積極開展重慶長江小南海水電站前期工作”。
2、新一輪水電妖魔化來襲 金沙江考察兩個版本
社會上圍繞水電開發的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今年上半年,社會上就有過一次批評、質疑金沙江水電開發的風潮。好在這一期間中國水電學會正好也在搞“西南水電行”,學會的專家和一些媒體的記者考察了金沙江之后,對于某些媒體所傳播的謠言給予了一定的揭露。
3、世界最大水電站三峽全面建成 中國水電從追趕世界到領跑全球
2012年7月,三峽電站32臺70萬千瓦機組全部投產發電,標志著三峽工程電站重大裝備國產化目標全面實現。依托三峽工程,我國水電裝備企業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自主創新,跨越了與國外先進企業數十年的差距,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令中國水電驕傲的還不只是三峽,龍灘、小灣、瀑布溝、水布埡、景洪、拉西瓦等一批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和“西電東送”戰略實施之后開工的大型水電站相繼投產發電,我國水電建設突飛猛進,實現了全面跨越。
4、巨星隕落——著名水利水電專家潘家錚逝世
我國著名水利水電工程專家、國家電網公司高級顧問、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資深院士、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潘家錚,因病于2012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潘家錚院士先后參加和主持過黃壇口、新安江、磨房溝等大中型水電站的設計工作,指導了龍羊峽、三峽等大型水電工程的設計工作。各地舉行吊念活動,中國水電學會發起紀念潘家錚征文活動。
5、三峽從容應對建庫以來最大洪峰 溫家寶總理考察三峽工程
7月24日晚20時許,峰值達每秒71200立方米的洪水抵達三峽大壩。這是三峽水庫成庫9年來的最大洪峰。面對特大洪峰,中國三峽集團積極發揮三峽樞紐的防洪削峰功能,有效減輕了長江中下游地區防洪壓力,三峽樞紐建筑物及左右岸電站機組運行正常。三峽綜合效益凸顯。8月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三峽。
6、《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發布
8月6日國家能源局正式發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根據《規劃》,“十二五”時期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達到4.78億噸標準煤,其中商品化年利用量達到4億噸標準煤,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到9.5%以上。
2015年各類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指標是:水電裝機容量2.9億千瓦,累計并網運行風電1億千瓦,太陽能發電2100萬千瓦,太陽能熱利用累計集熱面積4億平方米,生物質能利用量5000萬噸標準煤。
7、瀾滄江糯扎渡水電站首臺機組投產發電
9月6日,華能糯扎渡水電站首臺機組6日在云南省普洱市正式投產發電。華能糯扎渡水電站是我國已建、在建的第四大水電站,共安裝9臺單機65萬千瓦機組,總裝機容量為585萬千瓦,首臺機組比計劃工期提前3年投產,9臺機組預計2014年完全建成投產。電站動態總投資約611億元,設計多年平均發電量239.12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年為國家節約956萬噸標準煤。其中,“數字大壩”的運用屬國內首創。
8、豐滿水電站全面治理(重建)工程開工
經過多年的爭議,10月29日享有盛譽的“中國水電之母”——豐滿水電站全面治理(重建)工程開工儀式29日在吉林省吉林市舉行。今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核準吉林豐滿水電站全面治理(重建)工程。工程新建6臺20萬千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保留原三期2臺14萬千瓦機組,總裝機容量148萬千瓦,年均發電量17.09億千瓦時。項目在原大壩下游120米處新建一座大壩,恢復原電站任務和功能,不改變水庫特征水位。屆時,豐滿峽谷口上將出現“一址兩壩”的奇觀。
9、第三大水電站向家壩機組首次并網成功發電
11月5日,我國自主制造的世界最大水輪機組單機容量80萬千瓦的向家壩水電站7號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營,這標志著中國第三大水電站向家壩水電站開始投產發電。
10、錦屏二級水電站首臺機組投產
12月30日,擁有世界最大、最長引水隧洞的雅礱江錦屏二級水電站的首臺60萬千瓦機組正式投產發電。錦屏二級水電站工程總投資預計410億元左右,計劃裝機60萬千瓦機組8臺,總裝機480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242.3億千瓦時。該水電站計劃于2015年竣工,投產后每年可節約的燃煤消耗,相當于載重五十噸的八米長裝載卡車滿載排成1808公里長隊。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