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靠政府的力量,難以解決云南的水問題,怎么辦?聚民智、匯民力,形成強大的水利建設合力要有新辦法。靠行政命令、一般號召不行,以改革為動力,用市場的辦法、政策的力量,才有出路。
政策驅動:等待觀望變實干快上
省委副書記、省長李紀恒指出,“采取轉讓、承包、租賃、拍賣、股份合作等形式盤活水利資產,吸引社會資本,促進水利國有資本滾動發展;完善水利工程供水價格機制,吸引社會、企業投資水利建設;加大財政獎補力度,充分調動農民興修農田水利的積極性……”改革的聲音在山鄉回響,務實的舉措一一推出。
飲水、節水灌溉、小水窖、小水渠等水利工程,農民受益最直接,建設要求最迫切,以“誰建設、誰受益、誰所有、誰管護”的政策激發農民建小型水利工程的熱情。采取“一事一議”、“民辦公助”、“以獎代補”等措施調動各方力量的積極性,因地制宜的探索和實踐在云嶺大地展開。由財政資金解決工程建設中的建材物資、技術施工難題,受益群眾投工投勞開挖土方、籌備砂石料、為塘壩溝渠清淤,形成建設民生水利的合力。去年全省解決30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群眾投入達到1.6億元,受益農戶戶均投入200多元。
今冬,云南省動員社會力量形成加快水利建設強大合力又推新舉措,出臺《建設“愛心水窖”解決飲水困難的意見》,提出用4年時間,每年建40萬口“愛心水窖”,解決山區、半山區居住分散的500多萬各族群眾的生活生產供水安全。對捐資為山區半山區群眾建水窖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鼓勵企業獻愛心,為飲水困難的山區群眾捐建水窖。截至去年12月20日,已有199家企業認捐11650萬元,目前已到賬9074.18萬元;“愛心水窖”建設個人捐資達740多萬元。全省已建成“愛心水窖”25.4萬口,占計劃數40萬口的63.5%。
老旱區元謀、賓川迫切需要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然而有限的財政投入難以滿足農民群眾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的強烈愿望。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各級財政投入補助資金2500萬元,建設公共部分的供水管道等一家一戶難以完成的基礎設施,農戶投資建設田間地頭的滴灌帶等設施,大大提速了旱區高效節水灌溉,曾經干渴的元謀壩子、賓川壩子,如今成為果菜飄香的“聚寶盆”。
市場撬動:“死資產”變成“活資本”
深化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放開經營權,盤活固定資產,變“死資產”為投入水利建設的“活資本”,云南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的實踐豐富而鮮活。
擔負工業用水、城市供水、發電等經濟效益好的水庫、水廠、水電站等水利工程,在建設初期就劃定出工程的公益性投資和經營性投資,公益性投資主要由政府投入,經營性投資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引入經濟實體參與建設和管理;對已經建成、經濟效益顯著的水電站、水庫、壩塘、供水工程,采取拍賣、承包、租賃、轉讓等方式,轉讓工程經營權,由企業或個體進行經營管理,轉讓收入用于新的水利工程建設。會澤縣2010年對縣城和21個鄉鎮供水工程進行資產評估重組,成立城鄉供水總廠,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實行水價聽證改革,開展自來水生產經營。
經營運行1年多來,水廠為全縣17.86萬城鄉居民提供自來水供水服務,水廠水費年收入由原來的300多萬元增加至700萬元,效益翻番。此后,水廠又貸款900萬元,投入管網更新改造和新建農村供水工程,不用政府投入就擴大了自來水供水范圍,提高了供水保障能力。石林彝族自治縣投入6000多萬元完善農田水利灌溉基礎設施,提升土地資源潛在價值,先后引入萬家歡等19家企業投入1.6億元開展水利設施、大棚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現代農業,帶富了一方百姓。政府水利建設資金投入發揮出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水利投資融資效益放大10多倍。
整合力量:藍圖悄然變現實
面對山區面積大、高穩產糧田地少、靠天吃飯的省情,省委、省政府提出用10年時間完成2000萬畝中低產田改造,到2020年全省農民人均擁有1畝以上高穩產農田。
藍圖如何變為現實?以體制機制的創新和突破,整合項目、整合資源、整合資金……用整合的力量沖破中低產田地改造中遇到的一個個難題,成為云南的選擇。
以規劃為平臺,以項目為紐帶,按照“資金性質不變、管理渠道不變,統籌規劃,各司其職,形成合力,各計其功”的原則,整合農業綜合開發和國土、農業、水利、煙草等涉農部門資金形成建設合力,共同推進高穩產農田地建設,財政資金發揮出了“四兩撥千斤”的拉動效應。馬龍縣整合基本煙田、土地開發整理、水土治理項目資金3455萬元,集中對2.52萬畝中低產田進行改造,鋪設引水管網260公里、建設高位水池40個,項目區灌溉保證率由原來的45%提高到100%,還新增耕地5000畝左右,創造了“馬龍模式”。
以體制機制創新,有效推進中低產田地改造。在項目規劃時,打破家庭經營承包田塊和行政區域界線,跨合作社、跨鄉鎮連片規劃、整體推進、規模改造,實現坡改梯、小改大、零改整、瘦改肥和綜合利用水源的目標;投入上,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的原則,大型基礎設施建設以政府投入為主,小型設施采取發動群眾、民辦公助、以獎代補等措施,形成改造合力;實施中,充分尊重群眾意愿,通過算經濟賬、對比賬,廣泛宣傳發動,讓農戶主動參與,形成了愿意干、主動干的良好氛圍,探索創造了許多有效模式。勐海縣曼杭混村民小組對村民承包土地重新整合,統一規劃,集中開發,創造了土地集中流轉、規模經營的“勐海模式”。
4載春秋,以創新機制、整合資金為突破口和著力點的中低產田地改造,初步形成了政府大手筆、項目大集中、資金大整合、社會大參與、群眾大建設的“大改造”格局,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計改造中低產田地1013萬畝,全省高穩產農田總面積達到了4013萬畝,中低產田地占耕地總面積的比重由2008年的56.4%下降到41%,降低了15個百分點。
借機作為,借力發展。抓住國土資源系統在我省實施估算總投資86.2億元、建設總規模323萬畝的“興地睦邊”工程的機遇,以及發展現代煙草農業的行業目標,發揮國土、煙草部門的資金、技術等優勢,大規模、高起點、高標準開展了以水利工程為龍頭的高穩產農田地建設。近年來,煙草部門參與水源工程建設的力度更大,祥云清水海大型水源工程、曲靖幸福渠等一批效益好、輻射面廣的水源工程相繼建成,干渴的田野從此有了水的滋養。截至目前,煙草部門投入水源工程建設的資金達23.2億元,建設水源工程19個,累計受益面積達917.7萬畝。去年,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又專門向國家煙草專賣局申報煙草水源工程項目29件,申請援建資金21.7億元,建水躍進水庫等一大批水源工程開工或列入建設規劃藍圖。借機作為,云南加快水利發展的創新和突破結出碩果。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