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各地PM2.5測量設備并不落后 長年監測只待政令

2013-01-11 12:49:30 搜狐網

選試點,定標準,測危害,PM2.5入國標“破繭”在即“就等著政府一聲令下公開了”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主任王瑞斌已請了一個多月病假。2011年11月7日,他不得不提前結束假期,上班第一天就開了一整天討論《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修訂的會議,直到深夜一點半才罷休。

這幾天,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同學們發現,貼著“實驗室重地,閑人免進”的學院大樓來了好幾撥記者,原本寧靜的辦公樓異常熱鬧。這個學院開展大氣環境化學的研究工作已近四十年,PM2.5一直是研究熱點之一。

PM2.5,這些空氣小顆粒近日給環保部門制造了巨大的信任危機,公眾通過網絡、媒體口誅筆伐,指責PM2.5入國標進展緩慢,監測數據如同空氣灰霾一般看不清楚。

“最近整個大氣室的壓力太大了。”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一名技術人員說。其實,自2011年6月份,國家環保部已在全國26個城市開展試點檢測工作。2011年8月,在國家環保部常務會議上,周生賢部長已聽取了《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修訂情況匯報,新國標將破繭而出。

南方周末記者逐一采訪了26個試點城市的環保部門,試圖真實還原我國PM2.5的監測狀況。

測測看,不公布

“儀器的操作和維護非常簡單,只需設置好運行參數,每天檢查參數是否正常就行。定期將數據導出,就可以進行分析。”畢業于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郭松博士如是介紹與他并肩奮斗多年的“老戰友”美國RP公司的大氣顆粒物質量濃度測量儀。

“全球使用的顆粒物監測儀器有兩種系列。”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研究員吳兌說,“美國大使館使用的也是RP系列的,國內大多數環境監測站都用,可以測PM10、PM2.5、PM1。還有一個德國產的Grimm系列,是粒子譜儀,可以測0.3-32微米的顆粒物。我國的儀器并不落后,也不存在數據的系統差異。”

這樣的儀器早已出現在各地的環保部門。

“9月中旬我們領導參加全國培訓會的時候,發現好多城市都已經在測PM2.5了,回來后趕緊買了一臺。”2011年11月7日,長春市監測站一名技術人員說,10月份以來,長春開始監測PM2.5。“不貴,20萬吧。也不難,都是自動讀數,和監測PM10一樣。”

2011年6月,《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評價辦法(試行)》試點監測工作在全國26個城市低調開展,長春市的技術人員提及的全國培訓會即是試點工作的一部分。

除了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和二氧化氮這“老三項”外,試點城市要求按照監測能力盡可能監測,其中包含PM2.5。

自2000年以來,我國城市大氣監測一直停留在“老三項”上,但是一些城市發現“老三項”已遠遠不夠。“2008年我們開始監測臭氧和一氧化碳。”合肥市環境監測站一名人員介紹說,“現在開始測PM2.5,學術上說和灰霾相關,自己想做研究。”貴陽市的9個監測站點已配備一臺,其它正在采購。

根據南方周末記者對26個試點城市調查發現,在回復的10個城市中,除昆明還在申請設備經費外,哈爾濱、長春、貴陽、南昌、蘭州、合肥、濟南、太原和無錫均已開始監測PM2.5。

雖然不是強制要求,但是26個城市已掀起了監測PM2.5的高潮。而在試點城市項目開展之前,2010年下半年,濟南市就承擔了國家公益性項目“城市環境空氣中PM2.5監測技術與規范研究”,另外,政府采購招標信息顯示南京、蘇州等地已經采購PM2.5檢測儀器。

北上廣在大型賽事的推動下,PM2.5的監測工作開展得更早。據中國環境監測中心大氣室技術人員介紹,自2007年起,直轄市和奧運城市就開始設置灰霾和臭氧試點,均配備了監測PM2.5的試驗儀器,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還配備了監測PM1的試驗儀器。PM1和PM0.5,甚至于納米級的顆粒物,都是當前研究的熱點。

然而,對各地環保部門、科研機構的采訪發現,只有國家環保部華南研究所在官網上公布了PM2.5的數據,華南研究所一名監測中心人員稱,國家沒有要求,公布的原因只是出于科研目的。而26個試點城市監測的PM2.5數值并未強制要求上報,但也不允許發布。太原市環保局工作人員說:“除非國家對此有技術規范要求,不然公布這個有多大意思?”

75微克/立方米的奧秘

列入國家標準,PM2.5的數值才能被公開。公眾推動PM2.5入國標給環保部門帶來的壓力前所未有。但是,制定一個標準并非那么簡單。“美國的標準1997年就提出了,但是直到2006年才通過。”一位研究PM2.5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說,“美國這項工作開展了十年。”

入標的難點在于確定標準值,在中國,這個值到底該定多少?

75微克/立方米(單位同下),這是2010年6月1日實施的氣象行業標準《霾的觀測和預報等級》對于PM2.5濃度的規定,作為判識霾的參考依據。而據地方監測中心透露,在環保部下發26個試點城市的材料中,對于PM2.5的數值已有參考值,24小時平均濃度的一級標準為25,二級標準為75。氣象系統和環境系統的數據不謀而合。

“75”源于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修訂的《空氣質量準則》。準則中提出了部分大氣污染物的準則值和三個過渡時期的目標值。其中準則值是指鑒于現有科學研究,高于這個濃度就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過渡時期的目標值高于準則值,在這個濃度下,死亡率會增加。

PM2.524小時平均濃度的準則值是25,三個過渡時期的目標值分別為75、50和37.5。這些值為各國提供了參考,如美國的標準是35,澳大利亞為25,印度為60。我國氣象部門和26個試點城市選擇了75,也就是過渡時期目標一的數值。

既然這樣,我國是不是就可以采用75作為指標值呢?

值得注意的是,準則中的濃度標準除了24小時平均濃度之外,還有一個年平均濃度,年平均濃度的數值更小,這兩項指標共同構成了標準的要求。以PM2.5的過渡時期目標一為例,達標要求是:年平均濃度需要小于35,同時24小時濃度超過75的天數不能超過三天。

不能超過三天,這對我國許多城市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實際上,在我國已有的PM10的標準中,雖然也有日均值和年均值的規定,但并沒有“日均值不能超標三天”的規定。吳兌和上述中國工程院院士均認為,即使PM2.5列入國標,這個“三天”的規定可能也不會列入。

不過,全國試點城市的監測結果可以作為參考。合肥市從今年6月份開始監測PM2.5,其技術人員稱,“從我們的兩個試點來看,按照75微克的推薦標準,和PM10的超標率差不多,但現在也沒有看出來規律。”

PM2.5入國標,另一道坎是對顆粒物成分對人體危害的分析,這也正是業內目前的研究熱點。2011年10月,北京大學和荷蘭Utrecht大學的共同研究發現,2008年奧運期間,PM2.5的濃度降低,38個兒童的急性呼吸道炎癥也隨之下降。但是,“單就這篇文章的實驗設計來說,也只是印證了PM2.5和炎癥的‘相關關系’。”該課題組的博士研究生說。

“標準的制定要參照空氣濃度和人體健康程度的關系,但不可能那么絕對,不能說74就無害,76就有害了。”雖然不愿意透露標準的修訂進展,王瑞斌對75這個數值也進行了解釋,“確立指標值這不只是定個標尺,而是一個夠得著的,讓環境工作者可以努力的目標。”

萬事俱備,只欠政令

“我們測了這么多年,就等著政府一聲令下公開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員感慨道,是時候將PM2.5列入國家標準了。但是,對于數值和具體的實施方案仍需要探討。是先在一些地區試點還是全面鋪開?南方和北方城市是不是該執行不同的標準值?考慮資金和人員,每個城市該設置多少樣點?這幾乎是所有受訪專家的疑問。

“現在的北京的灰霾天氣、媒體公眾的關注很像2003-2005年的廣州,那時候我們受到了來自港澳和國外的壓力。”吳兌說。我國率先系統研究區域灰霾天氣的正是在珠三角城市群。

“自從我們呼吁將灰霾天作為大氣監控指標,2010年,廣州的灰霾天從2003、2004年的144天降到了不到70天。”呼吸內科專家鐘南山院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現在的推進PM2.5標準的核心障礙不是監測技術和環境標準問題,而是地方官的政績考核體系。”吳兌說,“他們擔心我們失去那么多的統計出來的‘優良空氣質量’”。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