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城鎮化進程面臨低碳挑戰 開源節流促綠色發展

2013-02-27 10:14:08 亮報

2012年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要圍繞提高城鎮化質量,因勢利導、趨利避害,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要把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重要任務抓實抓好。要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城鎮化全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能源”是城鎮化進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

城鎮化進程面臨低碳挑戰

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國城鎮化率已經超過50%,標志著我國已進入城市化加速發展階段。

人口多、資源相對短缺、環境容量有限,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推進城鎮化,需要走節約集約利用資源、保護自然生態和文化特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并舉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2012年12月29日,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在財經戰略年會上表示,迅速、綠色、低碳城鎮化,核心的關鍵和難點還在于低碳。

在當天的發言中,潘家華對城鎮化的能源和政策含義發表了看法。他認為,推進城鎮化應當考慮能源的未來需求問題,并在談到減排問題時指出,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可以通過建設并運行脫硫設施、污水處理廠等來實現控制,“但是我們要看到,這些都需要消耗能源”。而下一步,在推進城鎮化的進程中,要繼續促進綠色發展,這對減少污染物排放的要求更高,也意味著對能源需求的提升。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高級顧問楊富強曾撰文稱,未來一個時期,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將加快發展,2020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將達到55%~60%。而我國城鎮人口年均消耗能源約為農村人口的3.5倍。依此規律,本世紀頭20年城市化水平即使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每年也將增加至少1300萬城鎮人口,需要大量的新增能源。隨之而來的污染物排放也將升高,超過環境容量和承載能力,大氣空氣質量繼續惡化。

能源問題由此成為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如何生產出更多能源,如何節約能源,如何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開源節流”促進綠色發展

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嚴重地消耗資源和危害環境,是不可持續的。因此,在未來城鎮化的發展歷程中,繼續走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老路,既不可取,更不可能。

在城鎮化進程中,能源也必須走可持續的、清潔的發展之路。

楊富強表示,城市可持續能源發展的目標是為了滿足城市居民生活和經濟活動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提供低成本的、可靠的和清潔的能源,與此同時,力求能源的開發、轉換和利用所產生的外部成本和社會成本最低。具體地說,能源的高效利用,尤其是終端的高效利用,以及清潔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是實現這個目標的具體措施。

對此,他以此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說明——如果強化節能、可再生能源以及清潔能源的發展,2020年的總能耗可從33億噸標煤降到25億噸標煤。與此同時,碳排放量也將下降40%,2020年環境的各項污染指標應比2000年低30%~60%,社會經濟損失要減少一半。

關注城市能源規劃的廈門大學教授曹偉也曾呼吁,應該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網發電,并以優惠的信貸政策扶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他認為,國家應盡快制定一整套支持電網公司進行輸變電設施建設和改造的政策,運用市場化手段鼓勵電網公司支持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并網發電,支持太陽能優先發電,電網輔助供電系統的建設。

而在節能方面,曹偉在其研究中指出,城市交通和建筑是城市能源的兩個主要能耗部門,已各占世界總能耗的30%,這也是城市發展中公眾關注的重點。隨著城市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和城市建筑熱潮的興起,交通擁堵與建筑高能耗已成為現代城市之疾。城市快速公交系統的建立和建筑節能,是應對這些問題的有效措施。僅以建筑節能為例,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建筑能耗接近總能耗的40%,而城鎮節能建筑占既有建筑的比重還不到25%,大量既有建筑需要進行節能改造,還需要新建一大批節能建筑。

他還建議通過能源需求側管理來優化電力需求結構,減少電力系統各個環節的浪費,并認為這是能源優化的一個重要步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需求側電力使用結構越趨向合理,波動范圍越小,需求越持續穩定,供電側的發電效率就越高,設備使用率自然相應增加,而輸配電同樣提高效率,這種優化的最終結果就是優化各方的經濟效益,達到共贏。”

【名詞解釋】

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應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著名城市生態專家、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如松院士表示,新型城鎮化的“新”,是指觀念更新、體制革新、技術創新和文化復新,是新型工業化、區域城鎮化、社會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生態發育過程。“型”指轉型,包括產業經濟、城市交通、建設用地等方面的轉型,環境保護也要從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清潔生產—生態產業—生態基礎設施—生態政區”五同步的生態文明建設轉型。

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生態方法和技術包括如下方面:生態集約,包括生態資源、生產關系和經營方式的集約。特別是土地、水、生物資源的集約規劃、集約建設和集約管理。要發展緊湊型城市,推進適度規模的城鎮化。生態大智,在城市發展中,特別需要將傳統技術方法和聰明才智融入規劃、建設與管理中。低碳循環,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生態利用,可再生能源合理開發、有機替代,以及資源循環再生等等。推進生產高效循環、生活幸福低碳、生態綠色和諧的可持續發展。圖表數據均來源于國家統計局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