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在緬甸投資興建的伊洛瓦底江上游密松水電站于2011年9月被緬甸方面喊停,項目擱置至今仍無復工跡象。有分析稱,緬甸國內改革進入轉型期以及西方國家對于中資企業在緬甸開發水電項目的偏見,是導致項目被迫擱置的主要原因。日前,中電投云南國際電力投資有限公司緬甸內比都代表處總代表王齊躍在接受本臺記者采訪時,對公司開發過程中的一些不足之處進行了反省,同時也對項目的前景充滿期待。
中電投云南國際電力投資有限公司緬甸內比都代表處總代表王齊躍在談到密松水電站項目被迫擱置至今的原因時說,環境和移民,這是水電項目永遠都避免不了要討論的一個話題。他指出,緬甸政府在當時的轉型過程中出于適應自身民主改革的需要,同時也受到一些西方國家的壓力,做出了當時情況下有利于他們最大利益的一個選擇。而與此同時,關于水電項目的開發一直是環保團體借以發揮的一個主要話題,但是在密松項目上,中電投一直是按照技術規范和環保領域的高標準來要求自己。
“可以說,現在中國對于環評方面的要求已經是世界上最嚴格的了,我們是在基于中國的標準上又引用了世行、亞行的(標準),基于這個基礎,我們的標準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移民方面的話,也是參照世行、亞行的標準,一直來說,這個都是很貼切的。”
王齊躍同時表示,對于密松整個流域的8個電站來說,所有移民人數共1.6萬左右,公司在前期就已對于原住民進行逐戶調查,充分了解了當地居民的生活需要和愿望。王齊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原住民更渴望有這個電站的效益,他們出來后可以到聚居區住,生活條件能有所改善,交通更加便利。
雖然項目迄今為止仍然沒有復工的跡象,但是王齊躍卻信心滿滿地表示,項目不僅不能停,同時也不會永遠停工,因為除了對于當地居民生活的改善之外,該電站將給緬甸整個國家帶來巨大的直接和間接經濟利益。首先,在中方50年的特許經營權之內,緬甸獲得的直接收益就達到540億美元,而在這之后,中方投資的固定設施將全部移交給緬甸,同時在工程期間,整個流域一帶的基礎設施建設也都由中方負責修建升級。此外,電站建成之后還將帶動沿線各種產業發展,為當地民眾創造大批就業機會。而最為重要的是,密松水電站位于中緬邊境的克欽邦,以項目為抓手來實現地區的和平穩定也是中緬關系的雙贏局面。
密松電站項目被叫停后,緬甸政府已經從經濟方面意識到了叫停項目導致的苦果,來緬甸的外來投資受到了直接打擊和影響,2012——2013財年度境外來緬投資額從2010——2011財年度的200億美元驟降至10億美元。
在談到密松電站項目被叫停的教訓時,王齊躍認為,中國企業在國外投資過程中存在“公共外交”方面的漏洞和缺陷。
“確實,咱們以前跟項目切實相關的民眾交流不錯,但是跟緬甸這個國家精英層,包括緬甸這個民意的主導者之間的交流是有欠缺的。我們也是期望項目本身要做好,真真正正得到大家的支持,被挾持的、被要脅的民意我們也不要,我們要這個項目穩定。”
王齊躍表示,目前公司以及兩國政府間都在就密松電站項目進行持續地接觸和溝通,期望能夠盡快達成一致,使項目早日恢復運行。他同時強調,做為一個電站群,除了密松電站之外,另外的7個電站協議不僅有效,還得到加速推動,緬甸政府也通過各種行動給予支持,包括特批人員物資進出等等。但是從公司的角度來說,必要的情況下,也不排除通過法律途徑向緬甸政府進行索賠。
“說到咱們密松的損失的事情上,咱們也可以明確地說,如果緬甸政府遲遲不做,或者不交流或者拒不談,咱們也會有一些其它的途徑,比如說根據仲裁的規定,或者根據咱們的投資保護協定什么的,與(緬甸)政府進行一些書面或者法律方面的交涉,至少這些準備工作都是做好了。”
一次挫折,不應該成為企業“走出去”過程中的絆腳石,王齊躍對于項目和公司目前遇到的尷尬處境并不感到消極和絕望,在他看來,成熟的企業需要有積極應對挑戰的決心和克服困難的能力。
“中國企業最大的特點是學得快,其實只要正視這些東西,做為一個真正中國的成熟企業的話,我覺得,這種挑戰應該不是什么事,而且應該去克服的,是挑戰,但一定不是滑鐵盧。”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