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就必須要調整能源結構、對能源消費總量進行控制。但是,中國目前的發展高度依賴對能源的大量消費,同時伴隨著國民生活質量的改善,用電量和用油量都將會大幅度增加。實現能源消費控制總量的目標非常艱巨。
如果對能源消費總量的控制仍以行政手段為主,或將難以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甚至仍會上演為完成目標而出現拉閘限電的鬧劇。所以,更多的是要通過市場手段來實施,即調整能源價格和稅收政策,來引導消費者充分利用能源,培養節能意識;同時,較高的能源價格和合理的稅收政策,會推動能源科技進步,促進節能產品的推廣利用。
2009~2011年間,日本和德國的單車年油耗大約是1.1噸。上述兩國的汽柴油價格中包含100%~200%不等的消費稅,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資源的稀缺程度。在這樣的高油價下,各種節能技術開發得非常快,消費者也會自覺利用各種方式節約用油,而不是一味抱怨高油價。而我國的單車年油耗大約是1.72噸,遠高于上述兩個國家的單車年油耗,但我國的汽柴油價格和稅收政策一直沒有到位。如果依靠政府補貼來實施低油價,實際上是讓全民來補貼有車族,這不僅不公平,還對環境污染治理形成巨大的障礙。實行較高的油價,體現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通過從能源高消費人群爭取的稅收,來發展和改善公共交通、治理汽車尾氣污染,從而提升環境質量。特別是,在浪費嚴重的環境下,消費者就很難形成采用節能產品的習慣,企業對節能技術的投資也就很難收回,這勢必會挫傷節能產業和企業的發展。
2013年兩會后,能源體制改革并未啟動,政府的部門設置基本維持了現狀。借鑒國外的經驗和參照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成立能源部已非常有必要。它可以把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的生產行業和能源加工的二次行業進行統籌考慮,以有效地進行能源結構調整。它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能源政策,評估能源政策調整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對怎樣實現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目標,怎樣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進行綜合研究和戰略實施。比如,能源的財稅政策和價格調整以后,就需要研究其對整體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會對消費者產生多大的壓力,我們的社會經濟能否承受,風險有多大,能不能規避。如果不成立能源部,那么,國家發改委下屬的國家能源局就應該更多地承擔起這些責任。
調整能源結構,實現能源的清潔化,應該加強對天然氣的利用,通過進口和提高國內的產量,來提高天然氣在整個能源消費當中的比重。中國的天然氣儲藏層較深,純度較低,生產成本比較高。如果天然氣價格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企業的積極性就很低。因此,應盡快實施天然氣價格改革,來促進天然氣產量的進一步增長。未來,中國的能源利用形式將是多元化的,要促成各種清潔能源長期良好的勢頭,更需要價格和稅收政策的支撐。我們可能需要通過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努力,才能實現“美麗中國”的夢想,但過程絕對不易。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原高級副總裁)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