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的研究小組21日報告說,他們去年從太平洋10個檢測點的浮游生物體內都檢測出了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銫,濃度以北緯25度附近海域最高。研究小組認為,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質大部分都落到了北太平洋。
研究小組是于千葉市舉行的“日本地球行星科學聯合會”年會上報告有關結果的。研究小組選取的地點分布在北海道近海到關島方向一線,最遠的地點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約2100公里,結果所有地點都檢測出了來自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半衰期約為2年的放射性銫134。其中,在北緯25度附近海域采集的浮游生物體內放射性銫134濃度最高,達到每公斤干燥樣本8.2至10.5貝克勒爾。
另外,半衰期約為30年的放射性137的濃度在10個檢測點為每公斤干燥樣本2.2至14.9貝克勒爾,比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前高出十幾至上百倍。
該機構研究員喜多村稔指出:“由于浮游生物會通過食物鏈被更大的魚攝取到體內,所以對于海洋中銫的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希望今后弄清對銫在浮游生物體內蓄積產生影響的因素。”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