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期以來,我國各級政府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大幅增加投入,實施各種優惠政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同時也要看到,一些地方也出現了急躁現象,表現為炒作概念、布局雷同。”在今天召開的2013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論壇上,科技部原部長徐冠華院士發言的主題是反思。
“我國曾經花費20年的時間使電視產業工業價值鏈的95%在本土興起,成為當時引進技術的典型。但是本世紀初短短幾年,以液晶面板為主的平板顯示器對顯像管技術的替代給中國彩電工業帶來重大打擊。到了2008年,中國彩電工業由于沒有能力參與到這一全球性的產業技術替代過程,只能被動跟隨,以至于彩電價值鏈80%再度轉移到國外。”徐冠華認為,目前新興產業發展并未從中吸取教訓,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低水平重復發展模式仍在繼續。
他說,一些新興產業沒有獲得高利潤,反而進入了低附加值陷阱。在一些高技術企業里,中國仍處于價值鏈的老位置,被鎖定在組裝、加工制造等低附加值環節,并繼續付出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沉重代價。
究其原因,他分析道,一是戰略規劃前瞻性不足,導致判斷失誤;二是對產業技術和市場機會研究嚴重缺失,對前沿高新技術研究支持力度不夠;三是缺乏產業化和產業鏈的宏觀布局,政府各部門之間發展規劃戰略和政策銜接不力,難以形成配合有序的高價值產業鏈。
而要改變這一局面,他認為,必須盡快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計劃項目是重要的政策工具,也是實現政府職能的重要手段,但政府不應直接運作項目。而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政府操辦或支持辦企業,以及通過大量科技項目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的現象普遍存在。“當前要解決政府通過項目實施干預微觀經濟和創新活動問題。”
徐冠華強調,政府職能應集中在提供有利于創新的政策和市場環境,制定國家發展的戰略布局,在發展重點、技術路徑、支持方式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他開出的第二個“處方”是加速建立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科技和經濟結合體制,具體說來,就是要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大力推動科技體制改革,發展創新服務業。
本次論壇是科博會系列活動之一。來自國家有關部委、國際組織及國內相關企業代表就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與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話題進行了交流和探討。
責任編輯: 曹吉生